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人生不易,不要笑话别人

2014-12-20551500

  生活里,人们往往在笑话别人的时候特别起劲,幸灾乐祸的无所顾虑;却忽略了自己身上也有可笑之处,忽略了给他人带来的伤害。其实,人生舞台上人人都有可笑之处。
  笑人等于笑己,不要笑话别人,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做人首先要真诚,不要只看别人的缺点和缺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只是你没有发现罢了!
  人这一生,谁也不会先知道自己的以后是什么样子,所以不要用卑微的眼神去看别人,人都是平等的,要别人尊重你,首先要尊重别人。
  不要在背后指指点点的笑话别人,你要知道,你在对别人有这些举动的同时,别人也会用这些举动来对待你,别人在怎么平凡、在怎么有缺陷,也没伸手跟你要一点,有一句话说的很对“最穷无非讨饭,不死总会出头”。你也不一定比别人过的好到天壤之别,不要认为自己各方面比别人优越,就可以用低下的态度去笑话别人;首先你笑话人的态度,就足以说明你不是一个大度谦和的人。
  人都是有思想,有自尊的,尽管在地位、财富、容貌、能力方面可能千差万别,但在精神上,只要他是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对别人的鄙夷和嘲笑是比较敏感的,任何一句不负责任的话语都有可能使他深受伤害,甚至毁了他的前程。所以,我们都要恪守为人最起码的原则:不要笑话别人。
  有个传说,深山寺院里住着一位高僧,一天夜里,寺院遭到小偷光顾了。小偷在寺院里,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当他失望着准备离开时,却在门口撞见了高僧。小偷不知所措,高僧平静地说:“天这么冷,你跑这么远的山路来看我,我怎么能让你空手而回呢。我身上的这件僧袍,就送你吧。”高僧脱下自己身上的僧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低着头,踏着月光离去。高僧望着他的背影说:“但愿我能送他一轮明月。”第二天,高僧发现,他的那件僧袍,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地摆在门口。高僧捧起僧衣,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故事里的高僧是一位智者,他用明月般的心境挽救了一个失足的小偷。这明月般的心境,值得每一个人学习。我们应该以这样的心境去善待他人,而不是去撕毁别人的尊严去嘲笑鄙视(那些十恶不赦的罪人另当别论)。
  生活里,无论多么幸福的人或家庭,都有或多或少的琐碎和无奈,正如人生百味,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人人都有难唱的曲,所以,不要笑话别人,不要搬弄是非;在你笑话别人的时候,你要想到你也有无奈和痛苦,没有谁的人生是十全十美的。
  人生的路上,谁的生活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不要笑话别人,说不定有一天被你笑话的人正是能帮到你的人!做人要给自己留条路,那就是后路,谁也不会完美无缺,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一直都是人生得意的。不要把别人的不好当做是你的笑柄!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以为比别人强,就随意地嘲笑他人,殊不知,实际上自己本身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就像一首诗中所说的“我们嘲笑笼中的鸟,却没意识到我们的心又何时飞过世俗的牢笼;我们嘲笑被链子拴住的牲畜,却不知道链子乃拴在我们心上;我们嘲笑井底之蛙,可我们也不曾完整地看过广阔的天空。”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 也各有优点 ,从这一点上来说,谁都没有资格嘲笑谁。
  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快乐,有悲伤,有喜悦,有难过,谁的人生都不容易,所以,千万不要笑话别人,一个笑容,一句温馨的语言,可能会温暖别人的一生。
  岁月如俊,时光如箭,我们不知道自己哪一天消失在这个世界上,有关我们的人生故事会随风飘散,一切都将变成尘埃;所以,我们要学会用高僧明月般的心境去善待自己和他人,不要笑话别人,珍惜每一天,珍惜和家人、朋友、陌生人有缘一起走过红尘的日子。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先于 佛陀来人间布局的菩萨们
各位萤幕〔屏幕〕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的节目,

评论2023-02-2114511

十善业与业报因缘
十善业对于一般人来说大多耳熟能详,许多修学者也或多或少都有在行十善业。在经典里面也常常在强调十善业的重要性,而十善业也是

评论2017-05-037507

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
大家都知道,佛有一个名号叫作两足尊,意思是说佛的福德与智慧,两者是具足圆满的。智慧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要能够证到一切种智

评论2017-05-031424

学佛的目的在离苦得乐,如何才能真正地离苦得乐?
学佛的目的在于离苦得乐,这个乐永远存在吗?若永远存在,如何得到?  离苦得乐这一件事情,应该是学人从接触佛法以来,一直存

评论2017-05-031092

如何能够“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世世都安乐 1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和大家来谈谈,《孟子》里面这么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有人就问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而且也

评论2017-05-031149

如何能够“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世世都安乐 2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和大家继续来谈谈,《孟子》里面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人就问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又死

评论2017-05-03882

由世间法进入佛道的关键是什么?
世尊在《楞严经》当中有开示过,众生的心念中因为情与想所造成的差别:想可以说是神智,意思是说如果神智清明的话,就会聪明灵巧

评论2017-05-03430

菩萨福德为什么越来越深广?
为什么菩萨经过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终于十信圆满入于住位,之前他在外门修学六度之时,其中有一项是可以令其作为来世亲证

评论2017-03-29434

一个人福报的好坏,可以从这么多方面来显示出来
佛法之中,其实是有着不同层次的福报,一部分通于世间法,一部分则是出世间法,随着每一个人所修学的差别不同,有时候不但可以自

评论2017-03-29423

为什么要勤修福德?
佛法之中,还有另外一个层次的人,叫作转轮圣王,这是有金、银、铜、铁四个等级,最高的金轮圣王可以王四天下,换句话说,他的福

评论2017-03-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