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菩萨如何发大愿才是有智慧的人呢? 二

2017-04-013820

并且还要能够“远离恶友”,儒家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孟母才要辛苦的三迁。有人也许会说:“恶友影响不了我,所以我不想远离,仍然要保持良好的关系。”但是,如果不远离恶友的话,后果将会如此,将会怎么样呢?他的邪知邪见说过一遍,你不会相信;当他向你说过十遍,你就有点儿信了;他如果对你说上一千遍或是一万遍,并且举别人所说与他一样的情况,你就会完全相信了。恶友会常常来找你,找你说话拉近感情;但是善友是绝对不会一天到晚来缠着你的,有需要的时候他会帮助你,没事的时候不会一天到晚找你聊天企图影响你,也不会改变你原来正确的知见。所以,跟恶友来往不断的话,早晚会被恶友给退转的,退失了以后还自以为是增上,那问题就很大了!所以菩萨们都要远离恶友。
不但发愿世世远离恶友,还要发愿“世世不生于恶国”,也就是说不生于边地。生于恶国,就是生在佛法上的边地。若生于善国,可得要生在中国;所谓的中国,就是不要生在佛法的边疆,有佛法的地方就叫作中国,没有佛法的地方就叫作边疆。所以,现在常常有大陆内地的人写信来说我们这里是中国,他们那里是边疆。佛法的边疆,就是在指没有佛法、没有正法的地方;有正法的地方就叫作中国。若生在恶国的话,没有办法弘法,在四百年前或是七、八百年前,在内地都是无法弘法的,因为当时的皇帝都信奉喇嘛教,你没有办法弘法。在明初的时候,是因为朱元璋学的是显教的法,所以没有问题!到了明朝中叶以后,皇帝贪图享受后宫嫔妃,就改信藏密而修双身法了,藏密就这样子的进了皇宫。清朝的皇帝则全部都是受学藏密的双身法,我们就无法弘扬如来藏的妙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去藏密的老巢内加以质变,让他们全部回归如来藏的妙法。可惜那个时候并没有成功,失败了!若生在恶国,有佛法也没有办法弘扬,所以一定要生在中国,生在有正法、有佛法的地方。如果出生在中国又不是边地,但菩萨若是穷光蛋一个也不能弘法,每天还得要为五斗米折腰,没有时间弘法的;所以要“世世常生豪姓之家庭中”。如果不是生于豪姓的家庭,就要长得很健壮、很有威仪,人见人爱大家都喜欢亲近,说法的时候大众才会相信。如果不是这样,就生为有财宝的菩萨也不错、也很好!不必看别人的脸色,也可以自己帮助众生,不必别人资助,这样弘法也就容易多了。所以亲近诸佛、声闻、缘觉、善友的时候要发这些愿,然后还要自己心里面非常的笃定,怎样笃定呢?要“得好念心、自在之心”,就是说必须要得好念心、有自在之心。好念心,是说自己的心常在善念心之中,不会落在恶念心中,免得自己退转了。还要于法得自在,使别人不能检点你的法义,于正法中谁也都转不走你,所以 佛在经中才如是开示我们前面所说的这样子的一个道理。佛如何开示呢?
愿令我身诸根具足、远离恶友,不生恶国边裔之处,常生豪姓,色力殊特、财宝自在,得好念心、自在之心。”(《优婆塞戒经》卷2)
这一段经文就是在说明我们前面所说菩萨所应该发愿的这个道理。


那这么多的愿就够了吗?这些愿还不够!佛接着说还要发哪些愿呢?菩萨必须要
心得勇健,凡有所说闻者乐受,离诸障碍无有放逸,离身口意一切恶业;常为众生作大利益,为利众生不贪身命;不为身命而造恶业。”(《优婆塞戒经》卷2)
这个地方 佛这样子的开示,这个愿非常的长,菩萨发愿不但未来世常生豪姓等等,还得要心得勇健,希望自己勇猛精进、雄健不退,当你获得正法时,谁也无法转变你、退转你,这就是心得勇健。但这件事情并不是很容易!有很多人刚开始学佛,不论是哪个道场需要义工、需要工作,他都不缺席,欢喜地去做,快乐的不得了!过了三年,这种快乐已经失掉一半了;到了五年的时候,根本不想去帮忙了;这就是心不勇健。久学菩萨就不会这个样子,一旦遇到了正法,他会一头栽进去跳不出来了,而且尽形寿一直修下去,还发愿生生世世绝对不退转,这个才叫作心得勇健。因为心得勇健的缘故,所以会有证量显现出来,凡所有说,所有人全都会欢喜的接受,并且可以在度众生的过程当中利益自己,让自己离开一切障碍,而且心不放逸。

心不放逸,这个是最困难的!有很多人修苦行,白天日中一食,夜晚不倒单,坐在那里却在打瞌睡;所穿的衣服到处补钉,但是仔细一看,是新布料故意作成补钉的,这样不是衣服破了再补的。现在台湾不管谁出家,都别丢了佛的面子,佛陀三十二相的大福德,还用得着你穿补钉的破衣吗?三十二大人相都是大福德修成的,随便一相就够后世的佛弟子吃穿不完了,还得穿着补钉的衣服来丢佛的面子吗?所以,那都只是表相上面的修行,都不是真正的苦行。真正的苦行只有菩萨懂,真正的苦行是什么呢?真正的苦行叫作心不放逸,这才是最难修的苦行。世间苦行只要劳苦身体就行了,这有什么难呢?心不放逸才是真的苦行、才是困难的,系念于佛而长时间保持一心不乱,这才叫作念佛的苦行。他们那些修苦行的,你跟他们说:“要系念于佛,一天都不可丢掉。”他说:“这个我做不到!这比杀掉我还困难。”就好像叫不会写文章的人,你要他写文章,他觉得不如去拿圆锹、不如去拿十字镐倒还得轻松一些一样的道理。心不放逸才是真正的苦行,不是在身上修苦行;心不放逸就可以离开身恶业、口恶业、意恶业。由于不放逸的缘故,所以常常可以为众生作大利益。为众生作利益的事情有大、有小,你盖一个房子送给众生,那是小利益,因为他大不了住个五十年房子也就坏了、色身也就坏了,这种大利益只有一世。若是你度他在大乘法中悟了,这才是真正的大利益,不但得到声闻初果,而且还证得法界的实相,这个智慧种子在他心里面,未来无量世都得到了受用。即使被度的人不能证得如来藏,但是断我见、断了三缚结后,最多不过七次的人天往返,也可以成为人天应供。何况是度众生证得法界实相呢,怎么不是大利益?能让人成就声闻初果是人间最大的利益;帮助众生证得法界实相,那利益可就更大了;所以要常为众生作大利益。

为了使众生得到大利益而不惜身命,你得要不怕死,爱惜身命而不做就不是菩萨摩诃萨了,如果怕死就不要当菩萨摩诃萨,去当凡夫菩萨就可以了。有些人随随便便取来〈十无尽愿〉的文,在佛像前胡跪就唱了起来,愿发了以后,可是一旦遇到有事情他又开溜了。所以说,为了众生要能够不惜身命,为了佛道正法的延续,为了让未来世无量世的众生同样可以得到正法的利益,你有能力去做而别人没有能力去做,你就不该怕死而缩手不管了,应该努力去做;从多劫而长远的菩萨道来看,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没有智慧的人只看一生,他认为:“我破斥了邪见,万一三更半夜邪见之徒来把我给干掉了,那可怎么办呢?”但是,其实给干掉也是好事啊!不是有一部经中说:“一个居士为了护持比丘的正法而被杀掉了,生到了不动如来那里去,成为如来的第一弟子;后来被护持而弘扬正法的比丘也生到那儿去,反而倒成为第二弟子了。”所以大家不要把它当作神话,事实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你肯为护持正法而不惜身命去做,就已经表示你的境界比别人高了;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考虑不敢去做,那层次就是很低了。所以菩萨如果想要提升证境,第一就是要护持正法,我先去做;当你心量提升上去以后,佛世尊就会帮你提升道业,想要诸佛不提升你的道业,这是不可能的事!。譬如说,你当父母的,你的财产被人给强占了、偷窃了,有几个子女都不敢站出来为你维护家产,都怕被恶人给杀害;但是有一个儿子什么财产都不想要,却一心想帮你护持着、帮你要回来。请问:你要把财产交给谁呢?当然是要把财产交给他。你当父母时是这样看待子女,诸佛也是这样的看待弟子们,我们护持诸佛的遗法,诸佛当然把正法交给你,不然那要交给谁呢?所以当你还没有证得的部分,祂就会帮你证得。我们讲这句话不是只在嘴皮上讲,必须要身心真的这样去做,没有身心如一的去做,就不要坐在那儿讲,光口头上讲是没有用的,祂老人家会笑你:你在欺骗诸佛!菩萨不但要为众生作大利益,而且还要随时为法丧身舍命的认知,先有这个认知,你就不会畏惧了。除此之外,不为了自己维持身命而去造作恶业,如果被逼去杀人,宁可杀掉自己这个人,不愿去杀害别人,不为身命而造恶业这才是菩萨。如果说:“没有办法!我是不得已的,这是人家逼我的,不得不杀。”这个叫作贪生怕死,怎么可以叫作菩萨呢?人家逼你,你不得不杀,为什么不杀了自己?你把自己杀了,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为什么还要去杀别人呢?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一者出家
世尊把从云何菩萨自他庄严起这一段的开示,作了一个结论: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二庄严,是不为难;

评论2017-04-02677

菩萨摩诃萨知是七相,则能自利及利益他。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说:善男子!复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乐化怨雠,二者化时不厌,三者要令成熟解脱,四者尽

评论2017-04-02509

菩萨的三三昧
为什么说菩萨断了我见就能够开始离开我等四相呢?因为断了我见就一定会证得三种的三昧就是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而无愿三

评论2017-04-02637

福德庄严 智慧庄严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接着又开示: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造作不共法之因缘,名福庄严;教化众生,悉令获得三种菩提,名智

评论2017-04-01569

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
因为时间的关系,经中的:善男子!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二因缘;菩萨施时亦复如是,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

评论2017-04-01962

菩萨“福德庄严”与“智慧庄严”的关系
各位就可以了解:布施等六度之法,虽然有的看起来属于福庄严,有的看起来属于智庄严,但是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的开示:福德庄

评论2017-04-01633

智慧庄严即福庄严
那么忍辱之中的福庄严是什么呢?忍辱的外相,可以从布施等法上看出来。譬如说,某甲正在布施饮食、物资给一些受灾的人民,本来某

评论2017-04-01426

福德庄严即智庄严
那么,布施为什么会有智庄严?也许有一些一般人听到善知识在开示布施法的种种相貌的时候,可能就会生起一些念头:哼!不就是想要

评论2017-04-01426

念戒、施、天,名福庄严
念戒二字,除了念持戒的功德的意涵之外,进一步其实还包含念时时持戒不犯。念戒为什么会有福庄严?如同前面所说,若单从一般律己

评论2017-04-01508

念佛、法、僧,名智庄严
佛在《优婆塞戒经》中,还开示说:复有六法二庄严因,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优婆塞戒

评论2017-04-0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