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菩萨如何发大愿才是有智慧的人呢? 三

2017-04-014140

所以 佛在这边又接着开示:
利众生时,莫求恩报。常乐受持十二部经;既受持已,转教他人。能坏众生恶见恶业,一切世事所不能胜。既得胜已,复以转教,善治众生身心重病。”(《优婆塞戒经》卷2)
这一段经文 佛开示我们:当我们在利益众生的时候,心里面不可以希望众生感恩回报。而且要常常乐于受持十二部经;受持十二部经以后,还要用自己所持的十二部经来教导别人。也发愿自己于未来世当中,能毁坏一切众生的恶见跟恶业。毁坏众生的恶见,这个是三地、四地、五地以下的菩萨就能够做的事;那毁坏众生的恶业,没有八地、十地的证量,纵使有能力也不敢去做,因为这是干预因果而去改变众生的内相分。干预因果的事连 佛都不太愿意去做,因为干预了以后,众生会说:“我以前的种种恶业种子,请 佛帮我消除。”这样一来,众生就都不肯修行,这还能称为因果不爽吗?所以毁坏众生的恶见是我们所能做的;毁坏众生的恶业,那是十地法王所做的事。当然借着毁坏众生的恶见,而不再造作抵制正法、伤害众生法身慧命的事情,因此而使得众生懂得忏悔以前所造的恶业,转变众生的身口意行,也可以方便算是毁坏众生的恶业,但是不是真的毁坏众生的恶业。但我们也要求自己愿未来世有能力毁坏众生的恶业,为什么呢?因为你可以因此而证得十地的功德,未来在十地阶位的时候,可以帮助有缘众生毁坏恶业。能够这样做的话,世间一切事情都不能胜过你这样的境界;当你有这个修证境界的时候,大威德就几乎全部具足,还有什么人能降伏你呢?得到这种胜妙的威德后,再用来转教众生善于治疗众生的身心重病,就容易多了。不过菩萨这个治众生重病,不是治世间疾病而是业障病,是世间医生所治不好的,菩萨来帮忙医治,因为这个心中的业障,这个是心中业障所引发的病。

所以在这边 佛接着如是开示,我们看一下下面的这一段经文:
见离坏者,能令和合;见怖畏者,为作救护。护已,为说种种之法,令彼闻已,心得调伏。见饥施身,令得饱满;愿彼不生贪恶之心,当噉我时,如食草木。”(《优婆塞戒经》卷2)
这一段经文 佛为我们开示,祂的意思是说:如果看见众生有离散,或者眷属被毁坏的话,能够促使他们和合共住,回复他们的亲情。看见有众生恐怖畏惧的时候,能够为众生做种种救护的事业。救护众生以后,再为他们宣说种种法要,让众生刚强的心、不调柔的心可以调伏下来,安住于世间法上的修学。如果已成为十地、等觉的时候,看见有众生饥饿,刚好自己没有饮食可以供养,干脆就以自己的色身去供养众生。所以 释迦世尊在菩萨位的时候曾施身给饿虎,让那母虎养活子女,这叫作见饥施身令得饱满。但是这时要发愿,愿老虎或愿一切众生不生贪心、恶心,希望牠在吃我的肉的时候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就好像吃草木一样,不贪着肉味。那草,是指草类所生的果实;木,是指树木所生的果实。愿众生好像在吃草木的果实一样,不生贪恶之心。这就是前面这一段经文,佛所开示的意思。

佛接着又如何开示呢?我们看下面这一段经文:
常乐供养师长、父母、善友、宿德,于怨亲中其心等一。常修六念及无我想、十二因缘;无三宝处,乐在寂静,修集慈悲;一切众生若见我身,闻触之者远离烦恼。”(《优婆塞戒经》卷2)
佛这边开示说:菩萨还要愿意自己未来世常常乐于供养父母、师长、善友以及宿德。宿德,是说这个人已经弘法很久了,有大名气也有正法及道德的人。并且还要在怨家和亲人当中,其心平等如一;即使是怨家的话,他来求法的时候,还是要收他作学生,不会冷嘲热讽说:“如今你也懂得来跟我学法了,过去为什么要和我争吵呢?”一定会说:“善来弟子!善来同修!”这叫作其心等一。不但如此要求自己,还要发愿自己在未来世当中常常修六念之法,以及无我想、十二因缘。六念是指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这六念要常常修。修无我想就是指二乘菩提声闻法的四圣谛、八正道的解脱道。十二因缘法是指缘觉法。菩萨还愿希望自己生生世世出生的时候,如果生在没有正法处,没有正法可以听闻、修学、弘法,愿意自己常常乐于安住寂静之中。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一者出家
世尊把从云何菩萨自他庄严起这一段的开示,作了一个结论: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二庄严,是不为难;

评论2017-04-02663

菩萨摩诃萨知是七相,则能自利及利益他。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说:善男子!复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乐化怨雠,二者化时不厌,三者要令成熟解脱,四者尽

评论2017-04-02497

菩萨的三三昧
为什么说菩萨断了我见就能够开始离开我等四相呢?因为断了我见就一定会证得三种的三昧就是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而无愿三

评论2017-04-02627

福德庄严 智慧庄严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接着又开示: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造作不共法之因缘,名福庄严;教化众生,悉令获得三种菩提,名智

评论2017-04-01557

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
因为时间的关系,经中的:善男子!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二因缘;菩萨施时亦复如是,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

评论2017-04-01947

菩萨“福德庄严”与“智慧庄严”的关系
各位就可以了解:布施等六度之法,虽然有的看起来属于福庄严,有的看起来属于智庄严,但是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的开示:福德庄

评论2017-04-01621

智慧庄严即福庄严
那么忍辱之中的福庄严是什么呢?忍辱的外相,可以从布施等法上看出来。譬如说,某甲正在布施饮食、物资给一些受灾的人民,本来某

评论2017-04-01414

福德庄严即智庄严
那么,布施为什么会有智庄严?也许有一些一般人听到善知识在开示布施法的种种相貌的时候,可能就会生起一些念头:哼!不就是想要

评论2017-04-01412

念戒、施、天,名福庄严
念戒二字,除了念持戒的功德的意涵之外,进一步其实还包含念时时持戒不犯。念戒为什么会有福庄严?如同前面所说,若单从一般律己

评论2017-04-01496

念佛、法、僧,名智庄严
佛在《优婆塞戒经》中,还开示说:复有六法二庄严因,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优婆塞戒

评论2017-04-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