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初修三十二相业怎么样能够让菩萨的身力一直成就?

2017-04-013630

我们谈到菩萨身力的成就,是初修三十二相业的时候。可是怎么样能够让菩萨的身力一直成就而没有毁坏呢?经典里面说:“善男子!菩萨修集如是业时得名菩萨,兼得二定:一菩提定、二者有定。”这里 佛陀就有开示说:如果菩萨要修集三十二大人相的业的时候,是要兼得两种定。也就是如果一个菩萨真正开始来修集三十二大人相的业,他可以称为菩萨,因为他已经满足十信位的修行;满足十信位的修行,开始进入初住以上的修行的时候,他可以真正称为是菩萨,这个时候他要同时兼得两种定。也就是说一定要兼得这两种定,他的三十二大人相的业才能够逐渐地稳固,才能够逐渐地坚固的。如果没有这两种定,那他所修就不能真正的成就菩萨的身力。

  第一个就叫作菩提定,什么叫作菩提定呢?菩提定的意思就是对于三乘菩提所实证的内涵,他能够心得决定,能够决定于三乘菩提,他所修的真正的内涵,都是依于第八识如来藏而建立的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在上一集有提到 佛陀在《长阿含经》里面说:“佛说涅槃最,不以除须发害他为沙门。”所以涅槃是最殊胜、最胜妙的法,因为这个法是三乘菩提建立的一个基础,所以一定要能够对于三乘菩提所依的第八识如来藏,能够心生依止、能够心得决定,来信受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因为能够心得决定,来相信 佛陀所说有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所以说这个菩萨他在修集的时候,他就能够真正信受三宝,而且能够真正信受正法。因为真正信受归依三宝、信受正法,所以他永不堕落于三种恶道,所以他能够常得人天之身。因为常得人天之身,所以说他所修集的三十二大人相的业就绝不漏失,绝对不会有毁坏的时候啊!所以一定要能够兼得菩提定,才能够说他开始修了三十二大人相的业。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在修种种的布施行,也有人在持各种戒法,可是修这些布施行或是修某些戒法,他是不是能够成就三十二大人相的业呢?那就要从他所修的是不是有兼得菩提定来论断、来判定。因为如果说他广行布施,结果他对于第八识如来藏他是不相信的,乃至他是毁谤的,那这样子他所修得的布施的果报虽然也很殊胜,可能在未来世他能够成就殊胜的相貌,乃至有很好的世间的福报,可是他毁坏正法的因缘如果成熟了,他一切也就归于磨灭掉了,乃至他会沦堕到三种恶道里面。那个时候他所修的世间的福报、所修的布施,乃至修种种戒的功徳统统毁坏掉了。因为他最根本的对正法的信受没有,他对于法界实相的信受缺乏,这样就会导致他修三十二大人相的业都不能成就。所以要称为一个修集三十二大人相的一个菩萨,事实上他一定要兼得两种定,就是菩提定跟有定。所以菩提定是一个前提,如果没有菩提定,所修的三十二大人相的业,事实上他是没有办法成就的,他没有办法延续的。所以如果不成就菩提定,最后必然丧失,那他的修行永远没办法前进,永远没有办法向菩萨的三贤位前进,那后面的圣位修行更不用说了。所以要能够在三贤位开始修行,一定要先有菩提定,而这个菩提定的所依,事实上就是涅槃本际(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的信受,只有这样的信受才能够获得菩提定。

  另外,什么叫作有定呢?有定的意思就是指的三界有,也就是这个定它是在三界里面的一种境界。譬如说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所经历的境界,它都是在三界里面的境界,所以它叫作有定。因为它虽然是禅定,可是四禅八定的定,它所面对的都是三界有的境界,所以就称为有定。除了依它的境界来说它称为有定之外,它还有另外意思就是说:在三界的境界里面,这个定——四禅八定它所进入的境界,虽然不但是三界有之外,能够安住在这个境界的心,事实上祂也是三界有,所以也称为有定。也就是说在四禅八定,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种种定里面,它的境界是属于三界有,而它所安住的心也是属于三界有,因为这个缘故所以称为有定。有定跟菩提定它是有所不同的,因为有定它是通于世间,所以一般的世间的一些外道,他们也可以获得有定,可是他们不一定能够获得菩提定。

  所以我们看佛世的时候,有很多外道他能够获得四禅八定、五神通的实证,他们所获得的事实上是有定;可是如果只有有定的话,不能成就真正的三十二大人相的修行,也没办法成就菩萨身力,因为那只是有定,因为那是通于世间、通于外道的三界境界。可是菩提定跟有定是有所不同的,因为菩提定所说的定,它是一种决定心,它所说的是一种智慧;所以有定它说的是世间的境界相,是属于世间的福,所以有定也可以说是定福。菩提定它是智慧,因为有这个对于三乘菩提所实证的内涵有所了解,而且能够心得决定,而往大乘正法的修行去前进,所以才能够称为说他具有菩提定。有了菩提定,他才能够在广修三十二大人相的时候,能够获得三十二大人相业的成就,才能够成就菩萨的身力。如果没有菩提定,也没有办法来成就菩萨的身力。可是除了菩提定之外,不能只依靠菩提定,因为菩提定只是慧,菩萨还要兼修三界有的定,使得菩萨能够超越一切的人天境界。因为菩萨能够超越一切人天的境界,所以最后菩萨才能够依于菩萨正行的修行,最后成就佛果而成为人天之师,所以菩萨要修三十二大人相的业的时候,当然要兼得菩提定以及有定。因为菩萨成满三十二大人相的时候,最后能够成就佛果啊!所以要成就佛果,当然在菩萨正行的修行过程里面,要兼得菩提定以及有定,这样才能够让菩萨最后成就菩萨道的修行的时候,能够获得圆满的三十二大人相。

  接下来 佛陀还有开示说:“复有二定:一者知宿命定、二者生正法因定。”佛陀又接着开示说:菩萨在修学、成就菩萨的身力的时候,而造作三十二大人相的业的时候,他还会获得两种定。一个叫作知宿命定,知宿命定的意思是说菩萨在修学的过程里面,他会因为修学六度波罗蜜,他会逐渐成就他的一些境界——禅定的境界还有智慧的境界,他能够逐渐依于修学正法的功德,逐渐了知宿命。这了知宿命不一定是宿命通,当然也不一定是宿命明,因为宿命通与宿命明,它是可以一世一世去观察每一世的,那个是宿命通与宿命明。能够知宿命的意思是说,菩萨能够依于观察因果的道理,能够知道我过去世曾经造作了什么样的业行,所以从这个就可以知道说,自己过去一定有什么样的造作,所以导致这一世所承受的这些境界,这个就是菩萨的知宿命定。乃至在三贤位的菩萨,有时候他成就一些禅定,以及实证第八识的无生忍的时候,他也会逐渐发起种种的现观。譬如 平实导师所成就的如梦观,就是能够知宿命的这种定,因为这种现观能够在定中,或者是在梦中能够相应于过去的宿命,可以知道说过去多少劫自己所造作的种种的业行。所以能够把过去的种种的过去世的内容,把它串起来之后,就可以知道自己经过什么样的修行、经历过什么样的境界,所以来到了这一世。而这一世的修行的任务是如何、使命是如何、将来应该怎么样走,就逐渐地了知,这个就是知宿命定。

  这个知宿命定跟声闻罗汉他们所说的宿命智通,是有所不同的,因为菩萨的知宿命定,它是不受时劫的限制的。也就是说,罗汉他们所修得宿命智通,他们有一个限制就是,譬如说八万大劫是他们的限制。菩萨的知宿命定,因为它是随着他的无生法忍的智慧,所以说它所现起是依于第八识如来藏跟意根的运作,现起了过去生的业的现行。所以他能够知道过去所造的业是什么,而这个就不是他能够控制的,而是随着因缘他能够得知,而且能够观察到,而且他没有时劫的限制,也就是他没有八万大劫的限制。所以这个是菩萨不可思议的知宿命定。

  那除了知宿命定之外,还有所谓的生正法因定,什么叫作生正法因定呢?就是说菩萨在修种种的行的时候,他一定要先在外门广修一些布施、持戒的业行;如果他在广修这些业的时候,如果他能够心心念念的想要获得菩提的实证的时候,他就逐渐会产生修学正法的因。这是怎么说呢?也就是说很多人对于正法、对于第八识如来藏的实证、对于大乘的明心与见性,事实上他并没有喜乐,因为他对于正法的内容不太了解;也就是说对于大乘菩萨所应该实证,对于成佛之道所应该实证的内容,他是不明了的。因为不明了,所以他没有智慧来判定说什么是正法?什么不是正法?他可能只是看世间的表相说,有人在救济贫苦啊!有些人看到有人患难他去帮助,看到有人很有口德,都不说种种的是非,他就认同这是修行。因为这样的认知也是正确的,因为那是偏向于人间善法的修行,所以说他的见解就只能到达这个程度。

  可是什么是真正的正法呢?他可能就不太了解,可是当他逐渐去广修种种的外门之法,他逐渐满足他的福德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个疑问,他就怀疑说我每天去行布施、讲好话,难道修学佛法就只是这样子吗?难道 佛陀就只是这样子吗?有一天他如果把经典翻出来看到说,原来 佛陀一直在破斥外道,而且把外道的错误都指出来,把外道的是非统统指出来,他的过咎都指出来。那这样 佛陀是不是在说人的是非呢?他心中一定会产生这个疑问,而且会逐渐分辨说 佛陀在破斥外道法的时候,事实上不是在论外道的身口意行,祂是在分辨法界里面的实相,在论述法界的实相应该是如何,如果跟法界实相相违反的,那是对众生最大的戕害。这个时候 佛陀就会去破斥外道,而破斥外道的时候,是慈悲于众生、慈悲于外道,而不是说人是非。这个时候他就能够了解什么叫作摧邪显正?什么叫作法义的辨正?而不再把世间的说好话跟法义辨正混为一谈。

  当他逐渐在外门修六度万行的时候,也就是说,他还没有实证第八识如来藏,而外于自己的真实心之外来广修六度万行的时候,他福德逐渐累积之后,他就能够产生对正法修行的一种因缘,这个因缘逐渐成就就叫作生正法因定。这个时候内心就逐渐产生一种决定心,想要来实证真正大乘法教的菩提。所以能够这样子想要探求三乘菩提真正的内涵,这样子就称为生正法因定。

 有所谓的知宿命定,还有生正法因定。这正法的因说的事实上就是第八识如来藏,也就是说一切的三乘菩提正法,都是以第八识如来藏为因。能够产生这样子的决定心,相信三乘菩提都依于第八识如来藏而建立的,这样子能够有决定心,就叫作生正法因定。而这个生正法因定,事实上并不容易成就的,它一定要先满足十信位的修行,才能够逐渐产生生正法因定。那生起了正法因定,他还是要在外门再继续广修六度万行,因为对于第八识如来藏虽然愿意相信,可是如何实证呢?那还要再继续广修。而能够这样子广修种种的福德,那也是在成就菩萨的身力,也是在修集三十二大人相的业。所以菩萨要先有这些定,也就是菩提定、有定、知宿命定、还有生正法因定,有了这些定,他在修三十二大人相的时候,才能够成就菩萨的坚固身力。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一者出家
世尊把从云何菩萨自他庄严起这一段的开示,作了一个结论: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二庄严,是不为难;

评论2017-04-02677

菩萨摩诃萨知是七相,则能自利及利益他。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说:善男子!复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乐化怨雠,二者化时不厌,三者要令成熟解脱,四者尽

评论2017-04-02509

菩萨的三三昧
为什么说菩萨断了我见就能够开始离开我等四相呢?因为断了我见就一定会证得三种的三昧就是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而无愿三

评论2017-04-02637

福德庄严 智慧庄严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接着又开示: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造作不共法之因缘,名福庄严;教化众生,悉令获得三种菩提,名智

评论2017-04-01569

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
因为时间的关系,经中的:善男子!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二因缘;菩萨施时亦复如是,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

评论2017-04-01962

菩萨“福德庄严”与“智慧庄严”的关系
各位就可以了解:布施等六度之法,虽然有的看起来属于福庄严,有的看起来属于智庄严,但是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的开示:福德庄

评论2017-04-01633

智慧庄严即福庄严
那么忍辱之中的福庄严是什么呢?忍辱的外相,可以从布施等法上看出来。譬如说,某甲正在布施饮食、物资给一些受灾的人民,本来某

评论2017-04-01426

福德庄严即智庄严
那么,布施为什么会有智庄严?也许有一些一般人听到善知识在开示布施法的种种相貌的时候,可能就会生起一些念头:哼!不就是想要

评论2017-04-01426

念戒、施、天,名福庄严
念戒二字,除了念持戒的功德的意涵之外,进一步其实还包含念时时持戒不犯。念戒为什么会有福庄严?如同前面所说,若单从一般律己

评论2017-04-01508

念佛、法、僧,名智庄严
佛在《优婆塞戒经》中,还开示说:复有六法二庄严因,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优婆塞戒

评论2017-04-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