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你是心态狭小的学佛人吗?

2017-01-103200

你是心态狭小的学佛人吗?

一部分因为生活遭逢苦厄而来学佛的人,他是有一分或多分的厌世情怀。因为他听说佛法可以让人离苦得乐,他虽然也想要得乐,可是其实他最在意的却是在于离苦这一项;所以他修学佛法以来,虽然也能够随分帮助他人,但是内心却始终惦记著如何离苦;当他进一步知道离苦的真正意涵以后,最后终于下定决心去努力实践法义。这里要顺便说一下,佛法是可以实践的,不是只当作学问来做分析研究。由于这一类的人终于亲证佛法中的解脱道,而达成了可以离开世间的目的。从这一部分学人而言,说他学佛是有着厌世或出世的心态,他是有声闻的心态。

那么为什么说声闻法可以令学人亲证出世之法呢?看看《增壹阿含经》卷十六是怎么说的:【世尊告曰:“云何?比丘!汝等岂非欲离生死,求无为道故、作道乎?然五阴之身实不可保。”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如世尊教,我等族姓子所以出家学道者,以求无为道,灭五阴身,是以学道。”】(《增壹阿含经》卷十六)

这一部分的佛法,是从整体佛法里面析分出来一个小部分,是要对治一分心量狭小又畏惧于生死,希望赶快能够离开生死,而不太在乎说其他有情应该何去何从的这一部分的学人。那么提醒他们说,作道是为了要欲离生死、求无为道故。所以教给他们是欲离生死、求无为道的方法,就是要灭五阴身;只有把自己的五阴身完全灭除,才是真正的作道,才是真正的了脱生死。可是在此之前,一定得要完全了知五阴身是什么,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去履行后面的灭五阴身;因为知道五阴身就是“我”,“我”是虚妄法。

可是讲到这里,不免就要提到一些所谓的佛法的学人,因为不知道要欲离生死、求无为道的方法就是要灭五阴身,甚至根本不清楚五阴身的内涵;所以学佛弘法的过程都在求什么?都在求种种的第一。什么第一呢?眷属的数量要第一,名称要第一,然后所住的地方要最舒服,这样才能够好好地行道,乃至于说所弘化的地区要最大;结果都落在哪里?都落在五阴身里面层次比较低的“我所”里面。这样怎么有可能了脱生死呢?不但没有办法证出世的法,甚至于连一分的厌世情怀也没有,这一类的学人就不能叫作厌世,或者是说他有出世的心境。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33集 佛教是厌世或出世的宗教吗?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度众说法的方便善巧
当有因缘作法布施时,除了对法义的通达与否很重要之外,态度也是不可忽略的,即使说的是如实语的正知正见,也要能善观因缘并注意

评论2016-11-20460

须菩提的教训——嗔恚成佛迟
本期内容:佛陀藉引须菩提因瞋恚习气故,于五百世中,生生都受生成为毒龙之身,为众弟子开示瞋恚的种种过患罪恶:瞋恚乃是由于无

评论2016-11-10505

往生与灵魂说
婆婆往生后数天,同修的弟弟阿清说:妈妈昨天晚上半夜,到我的房间天花板上飞来飞去。同修:您认为那是什么?阿清:人已经死了,

评论2016-07-20288

克隆羊或克隆人,是否含藏第八识?
问:以科学方法克隆出来的羊有第八识吗?未来若真的有克隆人出现,是否含藏第八识?答:第八识又名阿陀那识,阿陀那识即是持身识

评论2016-07-10486

诸大菩萨为何大多示现在家相,而不示现声闻出家相呢?
问:诸大菩萨为何大多示现在家相,而不示现声闻出家相呢? 答:有诸多原因使得诸大菩萨大多示现在家相,而不示现声闻出家相。简略

评论2016-07-10500

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多久?
问: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多久?是否可长可短?是否看各人的精进与否?答:劫有大、中、小劫,若无特别指明,一般所指的劫通常是指

评论2016-07-102653

佛教仅局限在娑婆世界的人间吗?
像大家所熟悉的佛法中净土法门,修的是念佛求生诸佛净土,例如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或药师如来的东方琉璃净土。自古至今就不

评论2016-07-10742

佛学研究者是佛教徒吗?
佛学研究者是佛教徒吗?佛学就是佛法之学,口语说就是研究佛法的学问,是把佛陀开示的经典或菩萨演义的论典,拿来加以研究、探讨

评论2016-07-10535

佛教对“自杀”怎么看?
佛教对自杀怎么看?问:受五戒、菩萨戒者自杀犯不犯戒?若以自杀手段往生净土,是否莲品会下降?而世俗法说自杀者因阳寿未尽故会入

评论2016-06-10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