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如何看待佛门中的宗派问题?

2015-07-2821950
  
首先为什么说佛门中会分宗分派呢?
 
一者是说,因为当代的环境之下,某一个法门因为感应殊胜,所以会引发信众的信乐,这就好像前面讲的狭隘的净土宗而言。
再者,因为古大德观察因缘,用某一个法门来摄受众生,而学人看到大德的证量是这么样深广,因而建立宗派;可是当大德舍寿之后,往往后继乏人,所以法便式微,很少有能够像古德一样证量这么深的人,譬如说法相唯识宗。再者,古德也可能认为说某一个法门是很殊胜的,所以他一直努力去修学,可是往往自己却不知道说修学的标的为何,可是因此宗派却也建立下来。
 
有善知识说,应当依照每一个人的兴趣、根器来选择宗派,这本是无可厚非的;
 
可是,更应当思维说,自己到底修学佛法所求的是什么,在各宗派中的修学,是不是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
 
或者是说,是不是有哪一个善知识真正可以带领你达成自己的目标。什么目标?当然是应当以亲证法界实相为目标啊!
 
 
因为“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嘛!然而,宗派里面常常有所改变,就好像说佛门中常常会有善知识重新建立宗派;假如只是在修学人天善法,自然就应当知道要如何转进,在这里就不进一步说明。我们应当知道的是,各个宗派都不应当独立的立宗,应当回归于一佛乘的全面修证,应当依世尊的六度方便,先修福德,同时熏习正知正见,以期证法,然后才能够深入。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度众说法的方便善巧
当有因缘作法布施时,除了对法义的通达与否很重要之外,态度也是不可忽略的,即使说的是如实语的正知正见,也要能善观因缘并注意

评论2016-11-20570

须菩提的教训——嗔恚成佛迟
本期内容:佛陀藉引须菩提因瞋恚习气故,于五百世中,生生都受生成为毒龙之身,为众弟子开示瞋恚的种种过患罪恶:瞋恚乃是由于无

评论2016-11-10611

往生与灵魂说
婆婆往生后数天,同修的弟弟阿清说:妈妈昨天晚上半夜,到我的房间天花板上飞来飞去。同修:您认为那是什么?阿清:人已经死了,

评论2016-07-20340

克隆羊或克隆人,是否含藏第八识?
问:以科学方法克隆出来的羊有第八识吗?未来若真的有克隆人出现,是否含藏第八识?答:第八识又名阿陀那识,阿陀那识即是持身识

评论2016-07-10585

诸大菩萨为何大多示现在家相,而不示现声闻出家相呢?
问:诸大菩萨为何大多示现在家相,而不示现声闻出家相呢? 答:有诸多原因使得诸大菩萨大多示现在家相,而不示现声闻出家相。简略

评论2016-07-10603

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多久?
问: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多久?是否可长可短?是否看各人的精进与否?答:劫有大、中、小劫,若无特别指明,一般所指的劫通常是指

评论2016-07-102821

佛教仅局限在娑婆世界的人间吗?
像大家所熟悉的佛法中净土法门,修的是念佛求生诸佛净土,例如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或药师如来的东方琉璃净土。自古至今就不

评论2016-07-10846

佛学研究者是佛教徒吗?
佛学研究者是佛教徒吗?佛学就是佛法之学,口语说就是研究佛法的学问,是把佛陀开示的经典或菩萨演义的论典,拿来加以研究、探讨

评论2016-07-10638

佛教对“自杀”怎么看?
佛教对自杀怎么看?问:受五戒、菩萨戒者自杀犯不犯戒?若以自杀手段往生净土,是否莲品会下降?而世俗法说自杀者因阳寿未尽故会入

评论2016-06-1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