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贬损你的不是他们,是嫉妒

2015-07-2822750
   
嫉妒的距离法则
        嫉妒发生之可能,与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成反比。我们极容易嫉妒近在眼前的人,但不会嫉妒古人或遥远的陌生人。一个渴望往上爬的小职员并不嫉妒某个美国人一夜之间登上了总统宝座,对他的同事晋升科长却耿耿于怀了。一个财迷并不嫉妒世上许多亿万富翁,见他的邻居发了小财却寝食不安了。一个爱出风头的作家并不嫉妒曹雪芹和莎士比亚,因他的朋友一举成名却愤愤不平了。
 
        由于嫉妒的这一距离法则,成功者往往容易遭到他的同事、熟人乃至朋友的贬损,而在这个圈子之外却获得了承认,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遂成普遍现象。
 
        嫉妒基于竞争。领域相异,不成竞争,不易有嫉妒。所以,文人不嫉妒名角走红,演员不嫉妒巨商暴富。当然,如果这文人骨子里是演员,这演员骨子里是商人,他们又会嫉妒名角巨商,渴望走红暴富,因为都在名利场上,有了共同领域。
 
        在同一领域内,人对于远不及己者和远胜于己者也不易有嫉妒,因为水平悬殊,亦不成竞争。嫉妒最易发生在水平相当的人之间,他们之间最易较劲。当然,上智和下愚究属少数,多数人挤在中游,所以嫉妒仍是普遍的。
 
        对于别人的成功,我们在两种情形下愿意宽容。一是当这种成功是我们既有能力也有机会获得的,而我们却并不想去获得,这时我们仿佛站在这种成功之上,有了一种优越感。另一是当这种成功是我们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获得的,我们因此也就不会想去获得,这时我们仿佛站得离这种成功太远,有了一种淡漠感。
 
        倘若别人的成功是我们有能力却没有机会获得的,或者有机会却没有能力获得的,我们当警惕,因为嫉妒这个魔鬼要乘虚而入了。
 
        嫉妒的发生基于一种我们认为不公平的对比。对于我们既有能力也有机会获得的成功,我们不会嫉妒,因为它唾手可得。对于我们既无能力也无机会获得的成功,我们也不易嫉妒,因为它高不可攀。当一种成功是我们有能力而无机会获得的,或有机会而无能力获得的,我们就最容易感到嫉妒。(文/周国平)
 
 
        所谓嫉妒,简单的讲就是见不得别人好。有些人很爱比较,当看到别人有任何地方胜过自己,无论是长得帅、长得美,还是表现好,或者是家里富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拿来比较,当自己胜过别人,就生起了骄慢心;而如果别人胜过自己呢?就生起了嫉妒心而心中闷闷不乐。其实不止上面所说的世间法,有许多人在修行之后,嫉妒心不但没有放下,反而更加地严重!看到别人修行的好——有贤、有能,或是修学善法,自己不但无法加以赞叹、向他看齐,反而生起嫉妒,心无法安住下来修学如来正法;甚至有些出家众不在佛法上精进用功,心思反而都在名闻利养上用心,当看到别的师父得到好名声,得到恭敬、赞叹以及四事供养等,心里就产生了忧慼、痛苦、嫉妒等等的心念,而无法安心地办道。
 
        在唯识五位百法当中,嫉妒是属于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是属于根本烦恼—嗔恚心—的一分体性,主要是在心中嫉妒、不悦,因此不断地住在忧苦的心念之中。像这样的嫉妒心,会障碍修行者的慈悲、仁爱之心,也会使得嫉妒的心念不断地增长,而使得修学者离菩萨的慈悲心行愈来愈远。因为嫉妒心,会推使众生去造作种种的不善恶行,所以必定会招致未来世的苦果,而不断在三界轮转无法出离与解脱。佛陀在《分别善恶报应经》当中也说:嫉妒会让众生得到出生为卑贱种性的恶报;而如果能够远离嫉妒,常常随喜称庆别人应得的名利的话,在未来世就会出生到豪贵家族,享受种种可爱的异熟果报。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样才能放下嫉妒心呢?在佛法的解脱道当中,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要断除我见以及我所见而证得初果,那么就可以从根本断除嫉妒等种种烦恼而远离造作恶业了。在《长阿含经》、《中阿含经》以及《杂宝藏经》当中,都有记载天帝释提桓因去向 世尊请教,要怎样去除嫉妒等烦恼而证得初果的故事:
 
        有一天,天帝释提桓因邀集了一群天众一起去见 佛陀,帝释就请问 世尊说:
      「是什么样的缘因,使得众生心中虽然希望没有嗔恨心、没有敌对怨仇,也不必彼此刀杖相向,能够和谐安详地过日子,然而实际上却总是作不到呢?」
 
        佛陀说:「那是因为众生有悭贪心以及嗔嫉心的缘故。」
 
        帝释就接着问说:「众生为何会有悭贪以及嗔嫉心呢?又要怎么作才能灭除贪嫉心呢?」
 
        佛陀就说:「之所以会有悭贪和嗔嫉,是因为爱着以及憎恨的缘故而生起的,有了爱憎就必定会有贪嫉;当没有了爱憎心的时候,那么贪嫉就消失了。」
 
        佛陀接着又说:「之所以会有爱憎,是因为有欲念心的缘故;当欲念心除灭了,爱憎也就跟着消失了。」
 
        佛陀又说:「欲爱是由觉观了知而来的,当有觉观了知的时候,就有了欲爱;而当觉观灭掉的时候呢,欲爱也就消失了。」
 
        天帝思惟了一会儿之后,说:「确实是这样啊!世尊!但是众生的觉观了知又是怎么生起来的呢?觉观的根源在哪里?要怎样才能灭除呢?」
 
        佛陀就开示说:「帝释啊!觉观忆念是因为无明我见,不明了五蕴的虚妄不实、无我而生起的。众生因为无明,就会生起觉观忆念,以为能取的觉观忆念心以及所取的六尘境界是实有的;当无明去除而不再错误地认取能取、所取是真实法的话,觉观忆念就会消失了。所以如果去除了无明不起胡思妄想,就不会生起觉观忆念,不作觉观忆念就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不会有爱憎,没有爱憎就不会有嫉妒以及悭贪,那么一切众生就不会互相伤害。」
 
        接着,天帝释又进一步问:「用什么方法才能灭除众生的无明妄想呢?」
 
        佛陀就教导说:「我们应当明了受蕴是虚妄不实的,因此应该对自己的喜受、 忧受、捨受等三受以及需求要保持清明不乱,不要被过度牵动;并且克制自己的身口意行,远离那些会产生不良恶果的事,多去作那些能增长善法的事。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六识认识境界时也一样,既然六根、六识也是因缘所生的虚妄法,那么就应当要注意诸根律仪,要清楚什么是应当远离的,什么才是应当亲近的。」
 
         经过了 佛陀这一番的解答开示,天帝释解决了心中长久以来的疑问结缚,而不再迷惑、犹豫了,于是天帝释就有感而发地告诉 佛陀说:「世尊!无明爱欲真是众生的病根啊!就像是致命的肿瘤,也像是箭、也像刺一样,令众生痛苦不安!因为有无明爱欲,就牵引着众生去随意造恶,因此而生起了种种的果报。世尊!上面这些疑惑,我曾经请问了许多其他的外道,但是都得不到要领,直到听闻了 世尊的教导才明了。这个疑惑已经困扰我很久了,就像一支箭插在我的身上一样令我不安;今天,世尊已经为我拔除了这支疑惑之箭。」
 
        最后天帝释在 佛陀面前说:「我今天已经证得了初果,希望也能很快的证得三果阿那含。」
 
        而同行的诸天众,也有许多像天帝释一样远离尘垢,得法眼净,证得了初果。我们由上面所说的天帝释证得初果的过程,可以明了:一切的烦恼,都是因为我见、我执无明贪爱而生起的,唯有确认五蕴虚妄不实,断除了五蕴我见以及疑见证得初果,才能够真正断除包括嗔恨、嫉妒种种的烦恼。
 
        那么关于断除憎嫉恼的部分,世尊是怎么说的呢?
 
        世尊开示说:「居士啊!修习多闻的圣弟子要怎样依于从来无憎嫉恼的清净心而断除憎嫉恼呢?修学多闻的圣弟子应当要作这样子的思惟:心中充满憎嫉恼的人,必定会造作恶业,这些恶业种子储存在如来藏心之中,将来就必定会受到恶报的。无论是现世还是后世,如果我有憎嫉恼心的话,就一定会自害,也会诬谤他人。诸天天人以及有智慧的清净梵行者就会辗转传说我犯了清净戒行的事,那么很快地诸方都会听到我的恶名声了;而当我身坏命终之时,也必定会往生到地狱恶道之中。既然瞭解有憎嫉恼的人在今世以及后世必定会受到这样的恶报,有智慧的多闻圣弟子在正思惟之后呢,必定就会心得决定地说:『那么我宁可依于如来藏本来无憎嫉恼的体性,来断除憎嫉恼等等的烦恼心所。』然后就如说而行,依无憎嫉恼来断除憎嫉恼。」如果能够像 世尊这样的开示来修学,这才是大乘法中净除烦恼的正修行。
 
        我们应如理思惟才是对的:「诸佛与众生的本心如来藏,都是一样清净无染的,也同样具有无量的功德大能在其中,只是因为众生被所知障以及烦恼障所障住,所以那些功德无法显示出来;因此我应该要努力修行,去除心中的烦恼障以及所知障,那么终究会像诸佛一样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别人修得的长处、德能,我只要努力修学,一样能够得到;甚至我只要随喜赞叹,就会有同样的功德的,何乐而不为呢?」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玄奘菩萨 佛法复兴,皆预其中
当佛法从汉朝传到中国时,佛菩萨无比慈悲宽厚的心量,以及清净又不可思议的教义,震撼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深深触动了华夏民族

评论2018-04-272130

九死一生取经 玄奘菩萨弘扬的是八识论如来藏妙义
传统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社会的今日,佛教文化都承担着一个非常重要的

评论2018-04-272153

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却没有什么密宗的经?
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却没有什么密宗的经?唐朝时印度才有所谓的密宗遍观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却没有什么大日如来而归于密教部的一部

评论2018-04-272734

“民族的脊梁”玄奘大师
玄奘菩萨不仅是僧人,还是内外兼修的大帅哥,《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法师)形长七尺余,身赤白色,眉目疎朗,端严若神

评论2018-04-272228

好玩的意根到底祂在干什么?
意根到底祂在干什么?我们从哪些现象可以了解说有意根的存在?  我在这里举个例子。譬如说,早上起来你在煮开水;开水还没

评论2015-07-282230

伏烦恼与断烦恼
有许多人在学佛一段时间之后,了解到心中生起了无明烦恼,是去造作身、口、意恶业的根源;因为已经深信因果,所以就很担心造

评论2015-07-282359

《一只羊的启示》——所有宗教都是一样的吗?
我们今天要回答的题目是各宗教皆是劝善,法律所容,信教自由。我想无论哪一种宗教皆是学好,但是宗教之间互相攻击,这样动作能

评论2015-07-282460

坐禅成佛?磨瓦成镜?---电影达摩祖师传
末学很少有电影会看两遍,但是达摩祖师传却不知不觉看了好几遍。奇怪电影导演袁振洋先生居然可以把佛法、禅宗的神韵全都抓到

评论2015-07-282832

我从"心中心"密法中走了出来
末学在法义上不行,所以就从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聊几句藏密和心中心法能笼罩住人的一个原因吧:附佛。 元音和大愚的心中心法

评论2015-07-282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