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镜子的智慧

2014-12-20906070

  徒弟抬一面镜子,边抬边说:“这镜子可真是贱货,几十元买了这么一大面!”
  师父笑着说:“你可别小看了这镜子啊!它可以当你的老师呢。”
  “哦?”徒弟也逗趣说,“不知这镜子老师将何以教我啊?”
  “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放到镜子前面,它都映得出吗?”
  “当然”师父说。
  “那么东西移开后,镜子里还留有余影吗?”徒弟问。
  “那怎么会呢?”师父说。
  “这就是智慧啊!”师父说:“这叫‘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徒弟,你在生活中能做到事来则应,事过即忘吗?”
  “不能”徒弟说,“想不到这镜子还有点门道,还有吗?”
  “多得是”,师父说:“比如孔孟先师或帝王将相来照镜,你说镜子会因为高兴而加倍细心吗?”
  “不会”徒弟答。
  “如果乞丐、弃儿来照镜,镜子会因厌恶而应付了事吗?”
  “不会。”
  “这就叫‘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又叫‘与圣人居而不喜,与凡夫居而不忧’,你做得到吗?”师父问。
  “做不到!还有吗?"徒弟兴冲冲地问。
  “当甲物体正在照镜子时,镜子会一边照甲又一边惦念乙吗?”
  “不会”。
  “这叫把握当下,置心一处。你做得到吗?”
  “做不到!还有呢?”徒弟穷追。
  “镜子映现红色物体时,其本身会不会也变成红色?映现绿色时会不会本身也变成绿色?”
  “不会。”
  “镜子本身虽不变色,却仍能红来现红,绿来现绿,是不是?”
  “是,这叫什么?”徒弟问。
  “这叫‘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你做得到吗?”
  “做不到,还有吗?”徒弟还不解渴。
  “镜子映人映物、映狗、映水、映火、而本身玻璃的本质却始终不变,这叫做‘体不动,而用常显。用常显而体不变’你明白吗?”
  “明白了”,徒弟感叹地说,“想不到一面小小的镜子,竟蕴含了这么多道理!真是物物皆可为师啊!
  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体不动,而常用显。常用显,而体不变。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先于 佛陀来人间布局的菩萨们
各位萤幕〔屏幕〕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的节目,

评论2023-02-2114510

十善业与业报因缘
十善业对于一般人来说大多耳熟能详,许多修学者也或多或少都有在行十善业。在经典里面也常常在强调十善业的重要性,而十善业也是

评论2017-05-037505

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
大家都知道,佛有一个名号叫作两足尊,意思是说佛的福德与智慧,两者是具足圆满的。智慧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要能够证到一切种智

评论2017-05-031424

学佛的目的在离苦得乐,如何才能真正地离苦得乐?
学佛的目的在于离苦得乐,这个乐永远存在吗?若永远存在,如何得到?  离苦得乐这一件事情,应该是学人从接触佛法以来,一直存

评论2017-05-031092

如何能够“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世世都安乐 1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和大家来谈谈,《孟子》里面这么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有人就问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而且也

评论2017-05-031149

如何能够“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世世都安乐 2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和大家继续来谈谈,《孟子》里面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人就问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又死

评论2017-05-03882

由世间法进入佛道的关键是什么?
世尊在《楞严经》当中有开示过,众生的心念中因为情与想所造成的差别:想可以说是神智,意思是说如果神智清明的话,就会聪明灵巧

评论2017-05-03430

菩萨福德为什么越来越深广?
为什么菩萨经过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终于十信圆满入于住位,之前他在外门修学六度之时,其中有一项是可以令其作为来世亲证

评论2017-03-29434

一个人福报的好坏,可以从这么多方面来显示出来
佛法之中,其实是有着不同层次的福报,一部分通于世间法,一部分则是出世间法,随着每一个人所修学的差别不同,有时候不但可以自

评论2017-03-29423

为什么要勤修福德?
佛法之中,还有另外一个层次的人,叫作转轮圣王,这是有金、银、铜、铁四个等级,最高的金轮圣王可以王四天下,换句话说,他的福

评论2017-03-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