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法身慧命 学佛的真正目的

2015-06-1922380
   
       很多人在学佛,学佛的目的是为什么呢?通常学佛的人会告诉你说:是为了要了脱生死、消除烦恼。那为什么要了脱生死、消除烦恼呢?无非是因为死亡的恐惧;无非是因为这个恐惧所带来的内心的苦痛;为什么会有死亡的恐惧呢?因为死之后要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自己努力奋斗了几十年的事业家产,而死亡之后到底是什么?会到哪里去?死亡之后还有我的存在吗?这一些对于死亡之后的那个不可知、不可预测的未来,都会让人产生恐惧,所以想要学佛。
       学佛也为了要消除烦恼。因为种种贪、嗔、痴的烦恼会带来种种的苦。好比说,有了贪就会有求不得苦:比如说钱财求不得;比如说身体的健康求不得;比如说眷属求不得;比如说事业的顺遂、家庭的和乐求不得......因而有苦!
       其实可以这样说,死亡的恐惧是因为对生命的认知而来,种种烦恼的苦是因为对于“我所”的认知而来――所谓我所,是我所有的财富、身体,还有我所有的眷属、事业等等。生死的恐惧是一种情绪,烦恼的苦也是一种情绪,而情绪来源于认知。这就要问,我们对于生死的认知、对于烦恼的认知正确吗?佛法中对于生死、对于烦恼又是怎样看的呢?
       大家都很熟悉“摩诃般若波罗蜜”!什么叫“摩诃般若波罗蜜”呢?简单的讲, 就是“大智慧到彼岸”。摩诃的意思是大,般若的意思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智慧,那波罗蜜呢?就是到彼岸——就是渡过生死大海到达解脱的彼岸。那么佛法对于生死以及烦恼的看法,说要摩诃般若波罗蜜,意思就是说要依着大智慧去改变认知,然后来了生死、来除烦恼。因为你有了大智慧,你的认知会转变,认知改变了,对于生死的恐惧、烦恼的苦也就自然懂得如何安处了。
     那么什么是大智慧呢?我们再举一个譬喻来加以说明。人每天都在使用镜子,我们都知道,镜子当中的影像是不实在的。但是动物学家拿猴子来作实验,当猴子看到镜子中自己的影像时,它会张牙舞爪,好像要跟它的影像打架似的。拿着香蕉的猴子看到镜子中那一只猴子手上拿着香蕉,它竟然把自己的香蕉丢掉,要抢镜子中那只猴子的香蕉。这就表示说,猴子它并不知道镜子当中的影像不是真实的。但是还有一种情形就是说,透过观察这个镜子上面的影像是生生灭灭、起起落落的,知道说镜子上面的影像不可能永远存在,是会有生灭的,有生灭就不真实啊,所以说他知道镜子当中的影像是生灭不实的,但是他没有看到那面镜子。其实这个情形不难理解,假设有一面很大很大的镜子,大到我们都看不见它的边缘,那这个时候,镜子里面的影像常常就会被人误以为是真实的影像。那么这第二种的情形就像这样子:他看到了镜子里面的影像,但他没有看到镜子,他知道影像是生灭的,但是他不知道镜子在哪个地方。那么还有第三种情形,就是他看到了影像也看到了镜子,他知道这个影像其实是这个镜子所显现出来的。那么以这三种情形来看现实中相应的三种人,当然第一种人是最愚痴、 最没有智慧的,因为他连镜子当中的影像是不真实的都不晓得;第二种人他知道镜子里面的影像是不真实的, 在佛法当中说他有解脱的智慧,他不会执著镜子里面的影像,但是他没有实相的智慧,因为他没有去找到那面镜子,他不知道镜子的所在,这是第二种人。那第三种人呢?就是说他不只知道镜子里面的影像是生灭不实的,他实际上还找到了那面镜子,知道镜子在什么地方,也知道镜子上面的影像其实是镜子所显现出来的。当然这第三种人,就不只有解脱的智慧,而且有实相的智慧,因为他找到了那面镜子。
       佛陀说: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这句经文用那个镜子和影像的譬喻加以说明,大家就比较容易理解了:生生死死的是我们的这个五阴身心,也就是我们这个肉体的色身,还有我们见闻觉知的这个心,这个五阴身就好像镜子上面的影像一样,起起落落、生生灭灭,永远无法恒常不动的存在。“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就是说一切众生都有他自己的那面镜子,自己的五阴都是那面镜子所显现的影像,佛法中,这面镜子就称作“摩尼宝珠 ”,一切众生都有一颗“摩尼宝珠”,由这“摩尼宝珠”来显现你的色身,你的见闻觉知心,你的色身、你的见闻觉知心就这样生生世世在这个“摩尼宝珠” 的表面显现了又消失,然后又再显现又再消失,所以说有生有死。同样的,我们所执著的“我所”,就是说我的身体、我的财富、我的眷属、我的事业,乃至于说我所享受的一切,也无非都是在“摩尼宝珠”上面生起又灭谢,都是生灭的。那么这样子去认知生命的实相,知道说我们的五阴身,我们见闻觉知的心,还有我们所能够拥有的一切的财富、一切的眷属,无非都是在那个恒不生灭的“摩尼宝珠”表面生生灭灭、起起落落。这个五阴身有生灭,你的财富、你的健康、你的眷属有起落,可是“摩尼宝珠”祂恒常存在,恒是那么清净、那么洁亮, 如金刚一般永不断灭。这样子去认知之后,不就能够很自然的了生死、除烦恼了吗? 因为你没有必要再去为那个本来就是会生灭的镜子上面的影像,那个“宝珠”上面的影像,而去烦恼,去恐惧它何时将灭嘛!所以学佛的目的,首先就是找到你的“摩尼宝珠”,让自己不只是有解脱的智慧,也有实相的智慧。
       学佛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  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 中这样开示,祂告诉舍利弗尊者:
       “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
        这意思就是说,  释迦牟尼佛祂降生人间,是为了要让大家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能够找到自己的摩尼宝珠,找到如来藏;更进一步就是要让众生“如我等无异”,要让众生跟 佛一样没有差别,那当然就是要众生都能成佛,也就是要证得众生各个本具的生命实相、真如佛性, 而且要证知祂本自具足的无量无数的功德。因为依着佛所说的法去修学,渐次的亲证了法界实相、般若智慧、 一切种智,这样经过了菩萨的五十二阶位的修习过程,最后必定会成佛,这样子修学才是真正的学佛人。
      概略说来,佛教的内涵其实是函盖了佛、声闻、缘觉这三乘菩提,也函盖了神道教的神祇,以及一神教的教主所在的那个欲界天的凡夫境界。而修学佛法的目标就是为了实证三乘菩提,要成就究竟的佛果,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不像其他的宗教信仰只是求来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乃至于只求今生的平安、快乐、 健康、富足。如果认为佛教只是种种宗教信仰当中的一种,跟其他宗教信仰没有差别,这其实是把佛教浅化,把佛教世俗化了。
     我们要特别的说明,修学佛法如果只是求今生或者来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这样的人虽然也说在修学佛法, 可那就像是《法华经》当中所说的那个从小因为离开了自己富裕的父母在外面奔波,贫困、心量狭小而只知道求衣食温饱,不知更求其它珍奇宝物的那个穷子一般,真是太可惜了!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玄奘菩萨 佛法复兴,皆预其中
当佛法从汉朝传到中国时,佛菩萨无比慈悲宽厚的心量,以及清净又不可思议的教义,震撼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深深触动了华夏民族

评论2018-04-272130

九死一生取经 玄奘菩萨弘扬的是八识论如来藏妙义
传统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社会的今日,佛教文化都承担着一个非常重要的

评论2018-04-272153

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却没有什么密宗的经?
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却没有什么密宗的经?唐朝时印度才有所谓的密宗遍观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却没有什么大日如来而归于密教部的一部

评论2018-04-272734

“民族的脊梁”玄奘大师
玄奘菩萨不仅是僧人,还是内外兼修的大帅哥,《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法师)形长七尺余,身赤白色,眉目疎朗,端严若神

评论2018-04-272229

好玩的意根到底祂在干什么?
意根到底祂在干什么?我们从哪些现象可以了解说有意根的存在?  我在这里举个例子。譬如说,早上起来你在煮开水;开水还没

评论2015-07-282231

伏烦恼与断烦恼
有许多人在学佛一段时间之后,了解到心中生起了无明烦恼,是去造作身、口、意恶业的根源;因为已经深信因果,所以就很担心造

评论2015-07-282359

《一只羊的启示》——所有宗教都是一样的吗?
我们今天要回答的题目是各宗教皆是劝善,法律所容,信教自由。我想无论哪一种宗教皆是学好,但是宗教之间互相攻击,这样动作能

评论2015-07-282460

坐禅成佛?磨瓦成镜?---电影达摩祖师传
末学很少有电影会看两遍,但是达摩祖师传却不知不觉看了好几遍。奇怪电影导演袁振洋先生居然可以把佛法、禅宗的神韵全都抓到

评论2015-07-282832

我从"心中心"密法中走了出来
末学在法义上不行,所以就从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聊几句藏密和心中心法能笼罩住人的一个原因吧:附佛。 元音和大愚的心中心法

评论2015-07-282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