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诵经时,如果不解其中的道理有没有利益

2015-06-1921680
   
许多学佛者都有诵经的习惯,如果能多了解有关诵经的相关知见,在修行上一定会有直接的帮助。
 
首先我们来了解“读诵”的意思。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五辑中,对于“读诵”的解释:“读”是了解经中的义理;“诵”是读不懂,而把它作为早晚课诵的内容。所以“读诵”包括了解经中的义理与课诵。即使是课诵,一般人在诵经的过程当中,也多少会同时思惟其中的法义,因此除了诵之外,也有读的成分在里面,而不只是把经文诵念出来而已。
 
所以无论读或诵,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去了解经中的义理。提出“诵经时,如果不解其中的道理有没有利益?”这个问题,多少也显示对于经典的正确理解,确实是不容易的事情。一方面,大家常常诵念的经典里面,有一类的内容因为涉及第一义妙法的开示,例如《金刚经》、《心经》、《法华经》等,因为这些经典里面的法义非常胜妙,如果事先没有在善知识那里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与架构,以及熏闻第一义的正理,要直接经由读诵经典来正确了解经中的核心法义,是相当困难的。譬如在《心经》里面,除了说明真实心之外,也同时在说明妄心,因此如果没有先建立“众生都有八识心王”的知见,那就很难正确理解经典;因为第八识是真心,其他七个识是属于生灭性之妄心,而真心与妄心的体性是不同的;因此如果没有这样的基本知见,即使要大略读懂《心经》或其他第一义的经典,都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必须先把基本的正知见先铺设好之后,才有机会正确了解第一义经典中所开示的道理,如果再加上经典内开示的第一义内容,都是隐覆密意而说,那又是更难懂了。因此许多人诵经时,不了解经中所开示的核心义理,其实是很正常的事。
 
另外一个原因是经典大多是在古代的时候翻译的,在文字上,相对于现代的白话文,是比较艰深与简朴的,因此形成了理解上的另一种困难。这也需要透过善知识的教导,或者常常读诵经典来克服。虽然经典里面的文字,比较艰深与简朴,我们在读诵的时候,更特别要心存恭敬与感激之心;因为在古代翻译及印制经典,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大多需要皇帝的支持,并且动员当时国家的力量才能顺利完成。而且这些经典在古代必需要千里迢迢去到印度,再从印度带回来,需要心性非常慈悲勇猛的菩萨,经历九死一生才能够完成的;再加上从古代历经战乱,流传至今,真的是非常的珍贵。因此现在有经典可以读诵,真的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对于经典心存恭敬,就已经有第一分的功德了。
 
如上所述,因为古代与现代文字的关系,便有许多人希望透过阅读经论的注解,来了解经典;但是要提醒诸位的是,在选择注解的时候要非常留意,无论是古德或者现代人的注解都要留意;因为如果阅读了错误的注解,那对于经典的真正义理,是无法了解的,甚至会被误导而成为邪见,那问题就严重了。尤其是在现代种种国内外之佛学著作、期刊与文章等大量出版,也都可以很轻易甚至免费取得,但其中亦混杂着大量的邪见与相似佛法,因此正确的抉择所要阅读的对象与内容,在现今之时代尤其显得特别重要。
 
上面略述几种现代人没有办法了解经典意涵的几种原因,当然还有一些原因,是与个人生生世世以来的修学有关,而每个人心性与善根福德不具足也有影响。要克服这些问题,想要正确的理解经中的道理,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亲近正法道场与善知识,也可以大幅降低走错路的机会,因为善知识可以为我们把基本与核心的正知见,有次第与系统性的铺设,让我们易于理解;而如果我们有问题,也可以随时请教善知识,这样才是最快而有效的。因此除非不得已,千万不要只靠自己摸索。
 
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佛法它是属于实证性质的,单单从表面的文字,往往不容易了解经中要传达的真实义理,因此有许多人就会产生误解,以自己的想法来解读经典,因此也造成了修行上的偏差与错误。因为经中有些内容,通常是需要有实证的善知识才能看得懂,这些在智慧或禅定方面有实证的善知识,依他们的证量可以正确解读经中的道理,那我们依据善知识之善护密意,以及方便善巧的教导,才能正确及有次第的修行。
 
另外有些法义是有关联性的,或者修学方法是有次第性的,而需要采用哪些修学法门,也与个人的根性有关,这些都得靠善知识来协助。譬如修习禅定不可以只靠打坐,也要精进降伏或断除五盖性障,这样禅定才能够成就;要证解脱道或佛菩提道之法,必须先让次法成就;或者要证悟实相,需要先断我见等等。
 
从上面的举例我们可以了解,在法义上之关联与修学次第,也是具有关键的重要性。又譬如在《大般涅槃经》卷26中的开示:“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即使方法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不同根器的人,却需要修学不同的法门才能成就。因为金师之子与浣衣之人,他们所受的熏习与熟悉的境界不同,适合修学之相应的法门就不一样,包括五停心观也是一样的道理。都需要善知识之善观根器与方便善巧,才能让弟子正确修学。所以,初学者要自己由经典中去摸索出这些有关联性的法义,及修学上的次第性,确实不容易,因此,务必要依止真善知识来修学。譬如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中的开示:“如有智人能善思惟,观察生死险道之中,莫能过于无所依怙。譬如大海舟船而无商主,其中有情多所漂溺,涌浪洄澓,破坏沈没,种种诸难常有忧患,求于吉祥无上船师以为依怙。”因此在三界六道轮回生死之中,最危险也最可怜的便是没有三宝与善知识能够依怙,想要出离生死之苦乃至破除无明,单纯靠自己,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有智慧的人应该要归依三宝与寻求善知识的教导,包括想要正确的理解经中的道理,也是以这种方式最为稳健可靠。
 
如果现在还没有办法完全懂得经中的道理,当然继续读诵,还是有很大的利益。首先我们可以了解,诵经本身就是一种修定的方式。在诵经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安住在经文及相应的义理上面,因此不会跟平常一样,到处攀缘六尘与五欲境界,也不会一直想东想西,妄念不止;因此诵经,可以让我们的心安止下来,这本身就已经有很大的利益。而且愿意经常诵经,代表着对于佛法有信心,也因为常常诵经的关系,信心越来越坚固,使得信根能够逐渐成就;同时未来世碰到这部经典,或者经中所出现的佛菩萨名号、佛法名相等等,也都会觉得很欢喜而希望进一步修学。因此藉由读诵经典,也可以把这些善净法的种子,种进心田之中带到未来世去,届时便很容易与佛法相应,因此利益很大。即使对于经中的某些义理无法完全理解,但是因为时常诵念经文的关系,把这些经文记在心里面,或者有时候就把其中几句经文,在心中让它浮现及思惟它的义理,有时候就突然懂了;或者因为听到别的法义,而让原来其他不懂的法义,也跟着懂了;或者因为某些境界的现前,也突然间领悟到原先不懂的法义;这些都是因为种种因缘的出现,使得逐渐把一些经文弄通。这种方式,因为是一点一滴累积出来的,对于诵经者来说,会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与体验,因此,如果没有听闻正法的因缘,靠诵经也是有机会逐渐了解经中的义理。但是,要能够如理作意思惟,也是以依止善知识比较稳靠,也可以避免受到邪法的错误影响而落入不如理作意思惟。许多经典里面,除了开示正法道理之外,也常常开示有关诸佛菩萨的种种慈悲利益众生之行,以及无量无边的智慧与广大威德。因此常常读诵经典,就会在无形中受到佛菩萨的熏陶,让自己也能够发愿,生起菩萨性,行菩萨道,而希望效法诸佛菩萨成就大慈大悲之行。因此藉由诵经也能够逐渐让自己具足对于佛法僧的信心,以及发起菩萨大愿。单单从这个面向来看,如果能藉由读诵经典,发菩提心,生起菩萨性,那就已经有非常广大殊胜的利益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有许多人诵经的关系,使得经本可以继续流传在人间,有利于现在或未来的有缘人,可以有比较多的机会接触经典,进而进入佛法中修学,因此无形中也等于是在接引众生。而且有许多护法菩萨发愿护持经典,藉由我们的读诵与对经典的恭敬,刚好也与护法菩萨们的愿相应,而成为护法菩萨们所护念的对象;因此会有许多人,因为诵经的关系而有获得殊胜的感应的经验。再者,我们在诵经的时候,也会有有缘的鬼神在旁边听经,因此诵经也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方式,也是属于法布施,对于我们在修行上,有很大的利益。因为除了让鬼神有机会藉由我们诵经而听闻经典之外,我们也应该会想到,鬼神他们是会知道我们的行为,因此如果我们认真精进修行,鬼神看了之后,对于经典就会非常信受,鬼神就会确信:依据佛法修行是可以真实成就,等于我们也在验证经典的道理给鬼神看。这种方式的影响层面就会比较大,这样的功德就很难限制说它有多大。反之,如果我们诵经归诵经,身口意行还是一往如常,放任贪嗔痴而不起对治之心,那就变成是不好的示范,除了让自己的功德法财继续漏失之外,对于正法弘传,实际上也是有亏损的,因为这样可能会使得有些众生轻毁圣教。了解这个道理之后,无论我们在读诵经典,或者平常修行的时候,就会更加诚心与更加精进地去做。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读诵经典之后,所成就的身口意行改变,也是会让周遭的亲朋好友有深刻的感受,当然这也是接引他们学佛的一种方便。
 
另外一个方便善巧,就是在读诵后,把这个读诵的功德回向自己与有缘的众生,能够成就无上菩提;透过回向的力量,可以得到广大殊胜的利益。
 
以上是大略介绍读诵经典的种种功德。接下来,我们了解佛菩萨及诸天护法神众,其实他们最希望有人从读诵中能够了解经中的真正道理,乃至悟入第一义谛实相心,进而行菩萨道广利众生。因此我们常看到经典中有关能够真正受持、读诵经典之利益的开示,例如在《妙法莲华经》卷7中有开示:“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趣,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这里就是世尊要我们能够经由证悟如来藏心,也就是“此经”,而能够真正受持“此经”;再进一步能够深入地去阅读、观察“此经”,而渐渐增长智慧,因此便能为人解说,也就是能够诵“此经”。因此经由证得此经,心中能够真正受持而不退转、不动摇,得真实转依,接着便能广利众生,这才是佛菩萨最希望我们受持、读诵经典的方式。而真正受持此经之后,因为已经进入内门修学的关系,因此智慧、福德便可以快速进展,也有更大的能力荷担如来家业。而被我们所度化的众生也能够转而再度化更多的人天,如此辗转度化,功德真是无量无边,无法计算;因为此经如来藏蕴含着无量无边的功德,是一切世出世法的根源,诸佛因为对祂已经究竟透彻了解,故能够开演出无量无边的妙法。因此能够受持此经,是进入佛菩提道,内门修学的第一步,也是诸佛出世的本怀。
 
许多人在诵经之后,会配合诵念回向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希望藉由课诵功德的回向,消除烦恼与罪障,增长智慧而能行菩萨道。因此,我们藉由每日的课诵,来了解经中的义理;一方面在课诵的时候,心里面也存在一个作意,就是自己愿意依照经中的道理去身体力行,因此就可以逐渐达成回向偈中的目标。
 
总之,无论是否能够了解经中的义理,读诵经典都是有殊胜的利益;但是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积极寻找正法道场,来依止于善知识的教导,这样在修学佛法上面才能有最大的利益;而这也是菩萨普遍的愿望,希望生生世世都能值佛,及得到善知识在大乘正法的教导。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玄奘菩萨 佛法复兴,皆预其中
当佛法从汉朝传到中国时,佛菩萨无比慈悲宽厚的心量,以及清净又不可思议的教义,震撼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深深触动了华夏民族

评论2018-04-272122

九死一生取经 玄奘菩萨弘扬的是八识论如来藏妙义
传统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社会的今日,佛教文化都承担着一个非常重要的

评论2018-04-272138

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却没有什么密宗的经?
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却没有什么密宗的经?唐朝时印度才有所谓的密宗遍观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却没有什么大日如来而归于密教部的一部

评论2018-04-272711

“民族的脊梁”玄奘大师
玄奘菩萨不仅是僧人,还是内外兼修的大帅哥,《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法师)形长七尺余,身赤白色,眉目疎朗,端严若神

评论2018-04-272207

好玩的意根到底祂在干什么?
意根到底祂在干什么?我们从哪些现象可以了解说有意根的存在?  我在这里举个例子。譬如说,早上起来你在煮开水;开水还没

评论2015-07-282223

伏烦恼与断烦恼
有许多人在学佛一段时间之后,了解到心中生起了无明烦恼,是去造作身、口、意恶业的根源;因为已经深信因果,所以就很担心造

评论2015-07-282351

《一只羊的启示》——所有宗教都是一样的吗?
我们今天要回答的题目是各宗教皆是劝善,法律所容,信教自由。我想无论哪一种宗教皆是学好,但是宗教之间互相攻击,这样动作能

评论2015-07-282447

坐禅成佛?磨瓦成镜?---电影达摩祖师传
末学很少有电影会看两遍,但是达摩祖师传却不知不觉看了好几遍。奇怪电影导演袁振洋先生居然可以把佛法、禅宗的神韵全都抓到

评论2015-07-282817

我从"心中心"密法中走了出来
末学在法义上不行,所以就从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聊几句藏密和心中心法能笼罩住人的一个原因吧:附佛。 元音和大愚的心中心法

评论2015-07-282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