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承认香烟的“美妙”,是戒烟的第一步

2015-06-1922410
   
我个人不抽烟,一直以来也很难理解为什么别人会喜欢抽烟。小时候,我偷尝过爷爷的烟丝,躲在稻草堆后,和小伙伴们分享那种触犯禁忌的快感。长大之后,偶尔也会礼貌性地接过别人递过来的香烟,但我始终还是提不起对香烟的兴趣。我觉得那股烟草的味道难闻、刺鼻、恶心,尤其是感冒的时候,周围浓重的烟味会把我呛得难以呼吸。
 
人类与烟草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对怨偶,有多少欢喜,似乎就有多少怨恨。面对烟草的诱惑,人们的需求时而强烈,时而警惕和排斥。一部吸烟史,也是一部戒烟史。最早的欧洲观察家们,跟随哥伦布来到美洲大陆,第一次见识了印第安人享受烟草的样子,想不通“野蛮人”为什么会喜欢这种又脏又臭的东西。不过当他们把这玩意带回欧洲,让“文明人”也尝尝鲜的时候,便无意间开启了一部怎么也割不断的漫长爱恨史。
 
陈道明谈到如何成功戒烟时,讲到一个词,叫做“心戒”,不过我怎么也想不通怎么个“心戒”法。现在还有代表委员主张在烟盒上印上烂肺、黑牙的恐怖图画,以威胁、震慑吸烟者。据说这种方法已经在很多国家实行,效果还不错。其实,从道德、法律、健康和环境的角度要求人们戒烟,是非常普遍的。而且,从文明社会开始接触香烟,并爱上抽烟,这样的要求就从未断过。1604年,英王詹姆斯一世写文章批评臣民沉迷于香烟,还把刀伸向初次把香烟引入英国的瓦尔特·雷列爵士。不过,最终无论人们再怎么禁止、要求,抽烟似乎从没有在任何一个社会和时段被禁绝过。
 
而且,自16世纪以来,就没有人相信过香烟有益健康,它对健康的损害,人们自始至终非常清楚。尽管在过去,有一些巫医,说香烟是灵丹妙药,不过这样的骗术,没有多少人相信。中国人对烟草危害的认识也很早,在明朝崇祯16年,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便说:“烟草久服则肺焦,诸药多不效,其症为吐黄水而殁”。问题在于,人们为什么明知道它有害,却依然喜欢它、割舍不掉它?
 
萨特在他晦涩难懂的哲学著作里,曾经以轻松的笔调说起他的一段戒烟的经历:“对香烟的毁灭性的占有,其实象征性地满足了我毁灭性地占有整个世界的幻想。吸烟的时候,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点燃了,变成了烟雾,并被我吸入体内。为了维持我戒烟的决心,我必须改变某些根深蒂固的思想,不再去细想它,将烟草还原成其本来面目:它不过是一些燃烧的叶子。” 
 
萨特是个老烟民,但他确实有过短暂的成功戒烟的经历。萨特的这段话,非常有启发性。他说明了一个烟民对于烟的“象征性”的欲望和幻想,才是他吸烟的真正动力。香烟在各种文学作品、电视电影中大量出现,附着其上的想象,我们并不陌生。这些想象或许不是像萨特那样的“毁灭性地占有整个世界”,但在很多文艺作品中,香烟确实早也不是“一些燃烧的叶子”,而是硬汉、潇洒、酷帅、魅惑的象征。一句话,人们抽的不是烟,而是香烟带来的文化象征。
 
文化象征这种东西,是历史积淀的结果,想要祛除它,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人们谈戒烟、禁烟,很少人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总是倾向于从个人的偏好立场出发,进行谴责和控诉,甚至是威胁和恐吓,但是这样的生硬做法,收到的效果却并不佳。不仅每年的吸烟人数在增多,而且有数据说明,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了吸烟的行列。原因就在于,这种生硬的“否定法”,不仅无益于消除附在香烟上的文化象征力量,反而这样的强烈反应,会凸显这种“文化象征”的价值和它的特殊性,很多吸烟者追求的恰恰就是这种另类和独树一帜。
 
美国的作家理查德·克莱恩,写过一本书,叫做《香烟:一个人类痼习的文化研究》。这哥们在序言里提到,此前他自己也是一个老烟民,但通过写这本书,认识了香烟的美学和历史的价值之后,反而让他成功地戒了烟。他得出一个看起来非常悖论的结论,说认识甚至承认吸烟的“美妙”之处,或许才是走向戒烟的第一步。意思就是,当你承认吸烟、不吸烟或正在戒烟,都是一种并无特别之处的生活方式时,反而会让更多人觉得,原来吸烟并不“酷”。
 
这样的道理,不知道在我们这里是不是也能行得通?(文/曾玮)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微观图片 :显微镜下的人体真相,不净观戒色利器
微观图片 :显微镜下的人体真相,不净观戒色利器不净观是戒色利器,是戒色成功的捷径,能够看破人体不清净的真相是一种智慧。这样

评论2016-07-191430

世尊教导我们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的本意
世尊在《楞严经》当中有开示过,众生的心念中因为情与想所造成的差别:想可以说是神智,意思是说如果神智清明的话,就会聪明灵巧

评论2015-07-282227

戒如栏杆 护你不堕悬崖
我们要用什么心态来看待受戒这件事情呢?有些人在听到了说学佛以后要受菩萨戒,他就吓了一跳,想说:如果我受了菩萨戒以后,那岂

评论2015-07-282197

受戒后的欢喜——圣所爱戒
在玄奘菩萨所翻译的《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当中,记载了佛陀答覆弟子请问什么是正命的时候,佛陀这样说:圣所爱无漏戒摄,无漏作

评论2015-06-161506

律宗?戒律?与菩提道的关系
佛教这个词是因为传法者是佛,所以才会有佛教。可是到了末后世以后,修学者又因为各自的偏好或是观点,因而分宗立派。但是其实分

评论2015-06-162288

[戒妄语类] 大妄语的果报 --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之戒妄语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佛敕令阿难,于末法时代现身说法,教人修习

评论2015-04-06762

丑诃美女 人是革囊 男根不净 女根不净
丑诃美女《杂譬喻经》  佛世一婆罗门,生女端正,艳丽无双,乃悬金于外,募有能诃我女为丑者,当与之金。九十日内,竟无募者。

评论2015-03-241406

因果不虚莫造孽,今生逃脱来生偿!
清姚东郎。安徽桐城诸生也。有子十龄。病且死。父母怜甚。泣曰谓。汝果无缘为吾子耶。子忽作北人语曰。我山东某僧也。积三十金。

评论2015-03-24498

每持一戒有五善神守护 六斋日天神伺察善恶
佛说四天王经一卷宋沙门释智严共宝云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弟子。慎尔心念无爱六欲。漱情去垢无求为首

评论2015-03-23679

饮酒的巨大危害!(相关经典汇集)
戒酒,是五戒之一。多种经、律、论中,有对饮酒危害、果报的描述:【酒】(物名)梵语苏罗Suraring;,僧俗之戒,通严禁酒。五戒之

评论2015-03-2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