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让暗示的力量成就你的人生

2014-12-20282210

  人是不可以离开群体而单独生存的,既然要和其他人打交道,就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顺缘更多的是逆缘,因为每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背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气和处事方法,不可能什么事情都随顺自己的意见。既然是这样,那末看着不顺眼的人就在身边出现了。
  我们先分析一下,自己看着“不顺眼”的人是绝对就有自性的“不顺眼”吗?也就是说“不顺眼”有自性吗?显而易见,自己看着“不顺眼的人”其实他身边也有很多好朋友,也有很多关心爱护喜欢他的人。也就是说他不是绝对的就是“不顺眼”。之所以我们看他不顺眼,是因为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按着自己的标准去看待评价别人。原来衡量别人尺子是自己设定的。既然别人的性格固定的,我们不容易去改变,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衡量别人的尺子”。
  首先认识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并且这个佛性在佛不增,在凡不减,即有佛性皆当做佛。不敢生轻视佛的心。比如常不轻菩萨,恒常不轻视他人,修尊重行的菩萨,出自《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在此经中,释迦牟尼佛讲了如下故事:在无量阿僧只劫以前,有一位佛叫威音王如来,其寿命和正法住世时间非常久远,在像法时期,傲慢的比丘势力很大,这时有一位菩萨比丘,谦虚恭敬,每逢见到出家、在家修行人,不管其行为如何,都恭敬礼拜,并向他们说:“我非常尊敬你们,不敢有所轻视,为什么呢?因为你们都行菩萨道,将来都要成佛。”这位菩萨比丘不但读诵经典,而且身体力行礼拜恭敬,甚至远远地看到四众,都要走过去施礼赞叹。四众中有心不洁净、嗔恨心重的人,不但对此不屑一顾,而且破口大骂:“你这个无智比丘来自何方?口中自言‘我不轻视你们’,还来给我们授记,说我们将来成佛,我们用不着你这种虚妄的授记。”
  像这样被呵斥辱骂,这位比丘也不生嗔恚,多年继续如此修行,有时众人用木棒打他,用瓦石投他,他在躲避时仍然高声说:“我不敢轻视你们,你们将来都要成佛。”因为他常这么说,所以傲慢的出家、在家众都叫他“常不轻”。这位比丘临命终时,在虚空中听到威音王佛说《法华经》,由此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得清净,并广为四众讲经说法,以前打骂的人无不信服,都前来顺从听法受教。由于他遇到无数佛,受持读诵《法华经》,并广为四众解说,所以最后成佛。这位常不轻菩萨不是别人,正是释迦牟尼佛自己。
  其次深信因果。世上没有无果之因,也没有无因之果。一切现成都是如是因如是果,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学佛的人首先就要深信因果。当看到不顺眼的人在自己身边出现,马上要生起惭愧心,肯定是自己前世没有在他面前种下好的因,或者脑害了对方。不然为什么他身上的错误都被我看到了,脑乱自己的清净心,为什么他不让别人生烦恼,确让我生烦恼。如此的观想后,就好好的在佛菩萨面前忏悔自己前世所做的业,忏悔就得安乐。
  还要珍惜缘分。人与人之间能够在一起是无量劫修来的缘分,无论是善缘还是恶缘,都是前生自己和别人结下的。善缘要好好珍惜,再续前缘,互相成就,互相护持。恶缘也要好好珍惜,好好忏悔,不要错过化解的机会,否则这个冤仇得不到解决会生生世世跟随着自己。俗话说:十年修的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就是同乘一车,同坐一船,下车谁都不认识谁,那都要在一起修十年的时间才能感应到,何况大家从四面八方聚会在一起工作、生活、学习。
  最后要时时刻刻保持菩提心,不令缺失。舍利弗初发菩提心时,有位天人想考验他,就变成路边一位青年,对舍利弗说:“我家里的母亲需要眼珠做药引。”舍利弗觉得自己既然是发菩提心的人,就把眼睛挖出来给他。对方说:“您怎么那样急性,您挖错眼睛了,我要左眼,您不该挖右眼给我。”舍利弗听完后,又把另一只眼睛挖给他。对方拿起两颗眼珠,说:“怎么那么臭?您是个修行人,怎么眼睛还那么臭。”就把眼睛扔到地上,用脚践踏后,转身就走。舍利弗就想:“菩提心真不容易发呀!还不如自求解脱算了。”如果后来不是天人点化,舍利弗就从菩萨道退转了。何况我们凡夫?如果不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菩提心更容易丢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常言道:劝人出世易,事到临头难。虽然想要帮助众生,但是对方不一定会接受,甚至可能让人难堪。
  面对这种因缘,自己是否能够忍受?此时更要发菩提心,更要维持菩提心,更要慈悲一切众生。《梵网经》中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要在一切众生面前生起慈悲心来,虽然对方不是善缘,自己看着对方不顺眼,但还是要慈悲对方,对方才是我们慈悲的对象,对方才是我们用功的下手处,不然只关心顺因缘的人,那慈悲心就不是真的。
  《弟子规》中讲: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要想到不顺眼的人更可怜,他所做不善必定感恶果,作为学佛的人应该可怜他,感化他,教导他,而不是抛弃他,因为佛室门中不舍一个众生。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先于 佛陀来人间布局的菩萨们
各位萤幕〔屏幕〕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的节目,

评论2023-02-2114548

十善业与业报因缘
十善业对于一般人来说大多耳熟能详,许多修学者也或多或少都有在行十善业。在经典里面也常常在强调十善业的重要性,而十善业也是

评论2017-05-037859

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
大家都知道,佛有一个名号叫作两足尊,意思是说佛的福德与智慧,两者是具足圆满的。智慧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要能够证到一切种智

评论2017-05-031452

学佛的目的在离苦得乐,如何才能真正地离苦得乐?
学佛的目的在于离苦得乐,这个乐永远存在吗?若永远存在,如何得到?  离苦得乐这一件事情,应该是学人从接触佛法以来,一直存

评论2017-05-031126

如何能够“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世世都安乐 1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和大家来谈谈,《孟子》里面这么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有人就问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而且也

评论2017-05-031183

如何能够“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世世都安乐 2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和大家继续来谈谈,《孟子》里面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人就问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又死

评论2017-05-03918

由世间法进入佛道的关键是什么?
世尊在《楞严经》当中有开示过,众生的心念中因为情与想所造成的差别:想可以说是神智,意思是说如果神智清明的话,就会聪明灵巧

评论2017-05-03444

菩萨福德为什么越来越深广?
为什么菩萨经过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终于十信圆满入于住位,之前他在外门修学六度之时,其中有一项是可以令其作为来世亲证

评论2017-03-29450

一个人福报的好坏,可以从这么多方面来显示出来
佛法之中,其实是有着不同层次的福报,一部分通于世间法,一部分则是出世间法,随着每一个人所修学的差别不同,有时候不但可以自

评论2017-03-29436

为什么要勤修福德?
佛法之中,还有另外一个层次的人,叫作转轮圣王,这是有金、银、铜、铁四个等级,最高的金轮圣王可以王四天下,换句话说,他的福

评论2017-03-29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