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欢喜布施而不生悔心

2015-06-1924490
  
       在布施的时候,人们常常在布施后而生起了悔心,有哪些原因会让我们生起了后悔心,而减损了布施的福德呢?我们又该如何生起智慧,能够欢喜的布施,而得到大福德呢?
 
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开示说:【善男子!施已生悔,因于三事:一者于财贪爱、二者谘承邪见、三者见受者过。复有三事:一者畏他呵责、二者畏财尽受苦、三者见他施已受诸衰恼。】
 
这意思是说:布施了以后,之所以会出生后悔的心,是因为有三种事情而产生的:第一种于财贪爱。是对财物的贪爱心还很强,在布施的时候,无论是看到贫穷田遭受到灾难而受苦因而生起了慈悲心,或者是对报恩田、功德田生起了欢喜供养心,所以就把大笔的钱财布施出去了;但是之后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珍宝、豪宅、轿车等物品的时候呢,心里又想说:“唉!我之前布施的那些钱要是留下来的话,今天就可以买这些喜爱的东西了呀!”或者是想说:“那些钱,我可以用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像这样子,就是于财贪爱,所以在布施了以后,就产生了后悔心。
  第二种原因是谘承邪见。是因为去问了别人的邪见,因此就对曾经作过的布施后悔了。
  第三种原因是见受者过。是说布施了以后,看见受布施的人,他的身口意行不清净,或是把钱财用到不适当的地方去,受施了以后他反而去造恶业,所以来世将会遭受苦报;所以这位布施者,因此生起了后悔心。这叫作见受者过,所以生起了悔心。
  佛陀接着又说:另外还有三件事,也是会让人在布施以后产生后悔心:第一种,是畏他呵责。是说自己在财物上不自在,所以在布施以后,担心家人知道了会呵责他,所以心中感到害怕;或者是家人在知道以后,果真很严厉地呵责他,而使他的心中产生了畏惧;所以他就对所作的布施,产生了后悔心。第二种,是畏财尽受苦。是说他担心把财物布施出去,自己以后的生活会没有着落。那第三种,见他施已受诸衰恼。则是看见别人布施了以后,却没有好报,反而事业失败,或者是出了车祸受了伤,或是生了重病,受到种种的衰恼;所以他就对布施产生了动摇,而有后悔心。
  像“畏财尽受苦”或者是“见他施已受诸衰恼”这两件事情,都是因为这些人还不懂得三世因果的道理,不知道这一世的布施,是要到下辈子才会得到果报,并不是今生马上就能得到善业的果报。或者是他对于三世因果还没有深信,譬如说,有人在某个大道场布施了以后,却出了车祸,那个车祸事件,其实是因为他在过去世伤害了人,所以这一世才会遭受车祸的果报;而他今生布施的善业果报,是要到下辈子才会得到回报的。这就像是去银行存款,今天早上存了,不能下午马上就要领利息啊!得要存款到期了,才能领到利息的。他看见别人布施以后受诸衰恼,而不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所以就担心自己是不是会因为布施而遭受了恶报?因此就对自己曾经作过的布施,产生了后悔心,误认为布施不一定会有善报因果,甚至认为是布施才得到了恶果。
  所以从 世尊所举示出的这六种情形,我们就知道,布施以后要能够欢喜而坚定不悔的话,真是不容易的事啊!是要有足够的智慧才能够作到的。所以 世尊开示说:“善男子!智人三时不生悔心。”(《优婆塞戒经》卷五)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在遇到这三件事情的时候,都不会产生后悔心的。所以布施了以后,如果遇到这三种境界出现,不论是前三件事或是后三件事,都能够不后悔的话,那就真的是个有智慧的人啊!即使因此受到家人的呵责,他也就随他们去,自己还是不因此而动摇心志,布施还是照作不误;能够像这样,就称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啊!
除此之外,有智慧的人还能够作到哪些事情呢?世尊接着开示说:【复有三事:一者明信因果、二者亲近善友、三者不贪着财。信因果者复有二事:一者从他闻法、二者内自思惟。亲近善友复有二事:一者深信、二者智慧。不贪着财复有二事:一观无常、二不自在。】(《优婆塞戒经》卷五)
 
这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还能够作到三件事情:第一是明信因果。“明”就是很清楚知道因缘果报的道理,而且很相信布施的因缘果报。第二是亲近善友。因为从善友处,学习到了正见正理,所以就能够不谘承邪见了。第三是不贪着财物。就是能够舍离对于财物的贪着,这样就不会再畏惧财物布施了以后会受苦了。
  佛陀又说:有智慧的人,能够作到的这三件事情,还各别有两件事情也能够作到:第一、能明信因果的人,能够从他闻法以及内自思惟。从他闻法是说,自己不知道布施的因果时,就从别人那里去听受布施正确的因果道理;内自思惟呢,则是要在听受布施的正确因果道理之后,还要自己在心中深入去思惟,看看那个道理到底对不对?如果思惟了以后,觉得 佛陀在经中所说的“布施因果”真的正确,有道理,那么就能够心得决定,而安心地去布施、乐于去布施,因而使得自己生生世世都广有福德。
  第二、亲近善友的人,也可以成就两件事情而获得利益:第一是能够从深心中,相信善友所说的布施因果;第二是能从善友那边得到布施真实的智慧。所以说亲近善友非常的重要,因为善友能够帮助我们在道业上不断地增进;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能力简择善友还是恶友,而随意听从恶友的邪见,也没有能力去思惟对错,那么不但没有办法累积福德资粮、增长智慧,反而很容易就毁谤三宝,造下堕落三恶道的大恶业。所以我们应当非常谨慎地简择善友来亲近啊!
第三、不贪着财的人,则是能够深观无常以及不自在。观察无常是说,自己的五蕴身本来就是无常的,不可能永远完好的存在;财物呢,也是无常的,不一定能够永远保留在自己的身上。像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当中就说:【富贵虽乐,一切无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轻躁不定,譬如猕猴不能暂住;人命逝速,疾于电灭,人身无常,众苦之薮。以是之故,应行布施。】(《大智度论》卷十一)
 
这意思是说,当人拥有荣华富贵,能够随意享受五欲之乐的时候,虽然感到很快乐,但这一切世间财物都是无常易灭之法,是与国主、盗贼、水、火以及恶子等五家所共有的,是无法单独受用的。当国家课重税,横徵暴敛的时候,或是遇到无情的水灾、火灾、地震等天灾,或是遇到强盗、小偷的时候,财物都很难留得住;如果又生了个不肖子,有再多的财产也不够他花,不需要多久也都会败光的。因为如此,许多人即使有了亿万家财,但是心中呢,经常还是很焦虑、很担忧,怕一不小心他的财富就忽然减少了,或是怕身边的人在图谋他的财产,所以他的心总是无法安住下来,就像猕猴一样的躁动不停。而人命短促呢,是说人命大多难超过百岁,就犹如闪电一般的一闪即逝。人身也是无常的,无论是风雨、寒热、饮食或病痛,总是要花许多的时间和心思来照顾这个色身,所以说这个色身真的是众苦聚集啊!所以龙树菩萨说:因为这样的缘故,我们应该要明了三世因果的道理,多行布施,积累不与五家共有的七圣财等等的清净资粮,那么今生以及来世,才能真正的安隐无忧啊!
  生命以及财物,除了要去观察它的无常以外,我们还要去观察它的不自在。因为从因果的正理上来说,财物永远都是归属于施主所有的,它不会一直由一个人自在的拥有的。那么生命就自在吗?生命其实一点也不自在!你今天再怎么样有福德,再怎么想办法,也控制不住啊!终有一天是要舍寿的,而把财产移交给别人;那么这种情况,是不是到未来世的自己,就要准备去当个穷光蛋的饿鬼道众生呢?对于未来的生活影响这么重大的事情,我们大家都应该要在心里先盘算一下啊!不应该像一般的世间人,怀疑有没有未来世,所以就只盘算今生过得好不好,而对未来世呢,完全不作规划,等到真的去到未来世,因为完全没有资粮,那么就会和饿鬼道相应,就一定会出生到饿鬼道去了。所以如果想让自己未来世得自在,当然这一世就要先布施,才能在世间法上得自在啊!所以不贪着财物的人,一定是能观察这两种法,才能不贪着于财物的啊!
佛陀接着又作了一个小结论而开示说:【善男子!施主若能如是观察,如是行施,当知是人能具足行檀波罗蜜。是故我先说“有布施非波罗蜜、有波罗蜜非是布施;有亦布施亦波罗蜜、有非布施非波罗蜜。”】(《优婆塞戒经》卷五)
 
这意思是说,施主如果能像前面所说的有智慧的人这样来观察,像 佛陀所说的这样来布施,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位施主能够具足修行布施波罗蜜。所以 释迦牟尼佛在讲这一段经义之前,曾经在《优婆塞戒经》卷2当中,讲过四种波罗蜜的差别:第一种是有布施而没有波罗蜜,第二种是有波罗蜜而不是布施,第三种是既有布施也有波罗蜜,第四种则是既不是布施也不是波罗蜜。
  “波罗蜜”是指渡过生死大海,到达不生灭的彼岸。所以第一种有布施而没有波罗蜜,指的就是一般世间的布施;像是号称为佛教的某个功德会,虽然在寺院当中有佛像,但是却从来不曾谈到不生灭的如来藏第一义谛。所有的一切世间法都是生灭无常的,包括一切有情的五蕴身也同样都是生灭无常的,唯有世间万法的根本——一切有情的如来藏心,才是永不生灭的波罗蜜彼岸。如果我们不教导众生依止自身永不生灭而安隐的如来藏,表面上看来好像很慈悲,不断地在救济众生,但是众生在被救济之后,仍然不知道要如何依止究竟寂灭安乐的如来藏波罗蜜,而让众生仍然永远不断地在生死法当中沉沦;众生之所以会沉沦生死,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因为错误地执取如来藏所生的五阴十八界为我。而佛道的入道初门呢,则是要见道:要明了五阴十八界并不是真实我,再来要断除对五阴十八界的执着。别说是教导人“什么是如来藏波罗蜜?”如果说就连佛法的初步“断我见”都不教导,那么其实这就和佛法一点关系都沾不上了,那其实就不能说它是“佛教”,而只能算是挂着佛教的招牌,但是从来不教人真正佛法的佛门外道了。俗话说“救人要救到底”,像这样表面上好像很慈悲的在救济众生,但是却不帮助众生出离到不生灭的安乐彼岸,以佛法的标准来看,这样其实是不能称作是真正的慈悲的。所以 佛陀说:像这样子的布施,就称为“有布施而没有波罗蜜”。
  当然,这也是在提醒我们,应该要修学“有布施也有波罗蜜”的大乘菩萨法,而不应该只修世间布施行而已啊!古德们也常说:福德与智慧这两法,就有如车之两轮、鸟之二翼,如果单修福德或智慧一边的话,也必定是无法走远、无法高飞、无法成就佛道的啊!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舍一得万报——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第060集
今天我们要为大家宣讲的是出自《杂宝藏经》卷4,名为舍一得万报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说很久以前在干陀卫国,有一位画师名叫罽那

评论2017-05-031659

回向成佛—— 让福德暴涨无量倍的方法
  您知道福德要怎么累积才会比较快吗?如果自己的力量很小,布施的财物或能力又有限,那要怎么样用少善根而得到无量的果报呢?

评论2017-05-032077

各种财物布施的果报
  布施的种类可分为财施、法施及无畏施三种。  佛在《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 第19〉开示说:  善男子!复有三施︰一以法施

评论2017-05-0312430

布施饮食未来可得强健体魄、殊胜妙色身、长寿身心快乐...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布施也是如此,各种不同的布施可以让我们得到不同的果报。  在上一节举出《优婆塞戒经》卷4〈

评论2017-05-031938

智者的五种布施妙法,可以让果报更加殊胜
布施还有许多要注意的方便善巧,可以让果报更加殊胜。  《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 19〉:  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

评论2017-05-031743

但食故福,更不造新福-婆提长者布施后悔因缘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节目,今天我们要以《增壹阿含经》中但食故福,更不造新福婆提长者布施后悔因缘的故事,来与

评论2017-05-031009

布施-怀天地之仁惠泽众生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菩萨、修行人,他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家长,拥有亿万的家财,平常他敬奉三宝,对众生都很有慈悲心。有

评论2017-05-031227

布施-智慧护眷德被众生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我们搜集了许多佛典故事,由本会多位亲教师在节

评论2017-05-03990

如法财施的 可爱果报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之中,世尊是这么开示的:【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

评论2017-05-0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