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轮圣王以少福故,尚得无病,岂况如来无量福会普胜者哉。
大乘佛法所说烦恼障就是事障、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所知障是指理障--无始无明、住地无明、尘沙惑。空执是指二乘断尽一念无明而执著五蕴空,畏惧生死而入涅槃。
《金刚经、维摩诘经》是为还没有悟的人说,《楞伽经、华严经》是为已悟的人说。《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说声闻乘也说缘觉乘,《增一阿含及杂阿含》中,不但说声闻乘、缘觉乘,也说大乘、菩萨乘
本心无知无觉无观无分别。离开语言文字而有觉观的心,乃至定中常寂常照的心仍有知,仍然是意识,仍然有分别。
为何如此说呢?因为悟后的无分别心虽然依旧如同悟前的无分别心一样,但是这个无分别心的分别作用,在一念之间有八万一千次的生灭分别,绝非此师之所能知。证知此种无分别心的无穷分别就是智。这一种智不是浅悟者之所能知。
把妄心安处于无分别的状态时,依旧是妄心,依旧是分别心:分别心是识心,不是智心,祂只有一生而已。智心本心是从无始劫以来就不分别,又盲又哑又聋,于盲聋哑而又不知分别中,却能够有无穷的了知。
若 未断尽一念无明,而用定法永不起念,舍报必生无想天,五百大劫后,多下堕人间为虫蚁,本心中多无记业种故。就算他修得非想非非想定,八万大劫之内不起一念,那也还不是本来的真性。
因此我们已经见道的人,平常相聚在一起也要尽量避免用语言文字明说。避免那一些有神通的声闻人和有神通的外道,用神通潜在我们身边窃听,避免他们听闻后因为不信而诽谤如来正法,请大家尽可能不用明说的方式而探讨祂。
末法之世,当有天魔化作出家在家菩萨形像,伪作虔诚学法者,亦受比丘比丘尼戒或菩萨戒,混于清净众中。彼或错误解释佛法,或推翻正法而代以外道法,或于正法中加置外道法、有所得法、有境界法,引入歧途,说为了义。使末法佛子不能证道而误以为证道,永不离三界六道轮回。
我共修道场早期见性之同修中,有部份人乃是因我引导而得见性,见性后再于差别智课程中明说真如。其中数人因无参究真如之过程体验,又因追求有所得有境界法,妄想一悟成佛,遂于接触弘传故○○法师错误知见者以后~
真如佛性乃十方诸佛无上甚深密意,乐求有境界有所得者,其信力慧力皆不具足,不应令悟
然末那识不能思惟分别观照,须依末那附生之微细意识做简单之观察,非如生时能做思惟分析,故中阴身之末那皆依生前之习气种子而行,由一念无明烦恼而引其受生。故一切灵媒乩童皆曰︰“死人憨直。”无意识,不能思惟分析,秉其生前习性而为故。
断尽一念无明者方能无所依,无所依方是究竟法。无所依、无所入、无所得,是证涅槃圣人阿罗汉及八地菩萨境界,此境界无境界,方便说为“涅槃境界”,此中空无所有、一无所依,方能不受生死。
真心阿赖耶识虽在身中遍布全身,然因无形无色故,不可说在内在外或在内外中间。有形色者方能说祂在内在外或在中间。祂无形色,虽住于身,解剖身体亦不得见,唯有见谛之人能“见无所见”。
初地菩萨之如来藏法身名为阿赖耶识,能化现一百尊化菩萨,每一位化菩萨,各有一百位化眷属,可同时前往一百佛世界,供养百佛,听百佛说法,犹未遍一切处。而其本心阿赖耶识仍住于此世界之报身五蕴中,不曾来去。
如是须菩提,如是微细最微细,甚深最甚深,难见最难见,遍一切处一味真实,我觉了已为他解说,安立正教,开示显现令义浅易。
能知能看之心,不离心相。此心相依色身五蕴而有,是有所依,非解脱心,非涅槃心
此菩提心性非眼识乃至于意识之所能知,真悟者稍稍知之,大悟者少分知之,大悟后由诸了义经随佛修学或随真善知识修学,进而实际练习,乃至能安住真心之中,发起阿赖耶三昧,而渐渐具足了知,佛地方能究竟了知。
久悟之人所住真心境界不在见闻觉知之中,亦不落于不知之无记或无心定中。断一念无明故,常时精进练习故,所悟真实故,能住真心之中,远离知与不知二边,照与照者同时寂灭,不须观照而寂然安住。此须悟后长久体会练习方能安住,非新悟者及错悟者之所能知。
若悟后不能了知一切众生心行,则上座即非证悟.
必须悟得真心后,证得无所有觉、非知非不知之境界,然后安住真心境界,日久功深方能发起阿赖耶三昧而得出世间上上神通,此非鬼神外道得五通者所知,亦非一般悟者之所能知
悟后修道应往无相无所得及修除贪嗔痴慢疑之道路前进,唯有契合无相无为无所得法者,方能发起地上菩萨之大功德
佛子应远离有境界法,远离有所得法,若不远离有所得心,即使千佛出世为汝明说,亦不敢承当也。
读书笔记 五灯会元
北宋法眼宗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北宋临济宗李遵勖的《天圣广灯录》;北宋云门宗惟白的《建中靖国续灯录》;南宋临济宗悟明的《联灯会要》;南宋云门宗正受的《嘉泰普灯录》
评论2024-07-09244
读书笔记 佛果语录20卷 碧岩录10卷 无门关 附公案目录
禅门第一书雪窦重显大师颂古圆悟克勤大师评唱目录卷一01廓然无圣,02至道无难唯嫌拣择03日面佛月面佛,04呵佛骂祖05尽大地撮来如
评论2024-04-16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