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1)长寿与短命

2015-04-2822640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1)长寿与短命

因果报应是佛法中十分重要的道理。甚至可以说是学习佛法的基础。但是由于社会中各种风俗、各种似是而非的见解、各种民间书籍的随意解说。大部分初涉佛法的同修因果观念并不十分正确,或者说并不完善。

佛教里把因果称为因缘果报。这个规律如果打个比喻来说呢,是这样的:因就是我们所有的思想,言论,行为。这些都会成为因。这个因就如同种子一样。当种子遇到了适宜的土壤、阳光、养分之后就会生长,开花结果。土壤、阳光、养分,这些能够促成种子生长的因素,就是缘。当我们自己所种下的因,遇到适合的条件就会产生一个结果。这个道理是很客观的。

这个结果就是我们所说的报应,果报。他会体现在我们的现实的生活中。由因到果的这个过程就是因缘果报。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接触的人,享受的事物,等等际遇。无不是从前我们种下的因,遇到了适当的缘,而结成的果。而我们现在的所想,所言,所行,又依然会成为新的因,将来也一定会有相应的结果。

因果说起来好像简单。而事实上却十分复杂。因为我们人的行为十分复杂,所以因果也是相互牵扯,相互影响,因因果果如同一张复杂的大网把我们包裹起来。从表面上看,好像我们很多偶然的事情,事实上却无不是因果所至。按照这个道理,我们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偶然,完全是必然。

因果并非我们能够完全彻底明白、搞清楚的。因为其牵扯之广,涉及之复杂绝非我们思维测度的心能够想像的。但是其中依然有一些规律,是我们可以掌握的。

在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一部专门讲解因果的佛教经典《佛说业报差别经》其中为我们开示了大部分的因果形成的道理。我们一段段为大家介绍:

佛告首迦。有十种业。能令众生得短命报。一者自行杀生。二者劝他令杀。三者赞叹杀法。四者见杀随喜。五者于恶憎所。欲令丧灭。六者见怨灭已。心生欢喜。七者坏他胎藏。八者教人毁坏。九者建立天寺。屠杀众生。十者教人战斗互相残害。以是十业。得短命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一者自不杀生。二者劝他不杀。三者赞叹不杀。四者见他不杀。心生欢喜。五者见彼杀者。方便救免。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见恐怖者。施与无畏。八者见诸患苦之人。起慈愍心。九者见诸急难之人。起大悲心。十者以诸饮食。惠施众生。以是十业。得长命报。


世尊讲,有十种业能够让人得到短命的果报。

1 自己杀生 (这个没有什么好解释的,有意伤害生灵将来会得短命报应)

2 劝他人、教育他人、教唆他人杀生 (这个也是很常见的,《大般涅磐经》讲:买者与杀无异。你去买鱼肉,那么就是教唆他人杀生。用钱去雇人杀生)

3 赞叹杀生。(这个在生活中需要注意,这个肉很好吃,那条鱼烧的不错,这动物不就是给人吃的嘛,这些言论,都是在赞叹杀生)。

4见杀随喜 (见到杀生的行为,心中高兴,觉得十分合自己的意,这是随喜。无论是战争、杀戮等等,我们自己千万不要有此随喜的心)

5于恶憎所。欲令丧灭。(这个说的比较清楚,对于所厌恨的、仇视的,非要置之死地,就是这个意思。这里说的就是面对自己的仇敌、厌恶的对象,即便不高兴,也不要有这样的心态,这个心态十分有害,是对我们自己有害。)

6见怨灭已。心生欢喜。(对于自己所仇视的、所厌恶的,如果被消灭了、被打击了,那么心中十分高兴。这也是一种让人获得短命的因,是十分不好的念头)

7坏他胎藏。(用种种手段破坏、终止孕期,破坏胎儿性命)

8 教人毁坏(教导、劝说他人破坏,这里说破坏的对象是包括环境的,比如森林、水源等等。这个可能不好理解,我们解释一下,森林、水源是众多生灵赖以生存的地方,如果被破坏,就等于在间接杀生。佛法是很强调环保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中也着重提到过:烧山林木者,狂迷取死报。不是说烧了木头会报应,木头没有灵性,但是你烧了其他众生的生存条件,就有报应了,毁坏环境会有报应。学习佛法,环保意识是很重要的)

9 建立天寺。屠杀众生。(这个现在需要注意。因为佛法和其他宗教不同,佛法讲慈悲,而且是对一切众生的慈悲。如果你支持建个什么神庙、搞个什么祭祀、特别是杀生祭祀、中国的儒家就有这样的传统,或者弄个“替罪羊”杀杀。这就是一种恶业,现在宗教也有时尚,但是佛法的教导没有这个潮流,那个潮流,历千年而不变。凡是和杀生有关的,无论叫神庙也好、教堂也好,叫宗庙也好,无不是恶业之因)

10 教人战斗,互相残害。(教唆、挑拨、离间、激怒等等方式,让双方战斗、杀戮者都会有此报应)


又有十种业能够让人得长寿的果报:

一者自不杀生。二者劝他不杀。三者赞叹不杀。四者见他不杀。心生欢喜。

(这几条和前面说的正好相反,自己不杀、也不劝说、教唆他人杀、更不赞叹杀生、见到他人不杀生心生欢喜。这都是长寿的因。)

五者见彼杀者。方便救免。

见到杀生的事情,要行种种方便救护。我们很多同修喜欢放生,这个是很好的事情,是长寿的因。不过也要注意的是经典说:见彼杀者,方便救免。放生是遇到杀生的事情设法救护,所以这不是一种可以定时、定点的程序。如果不是为了救护生灵,而是想求功德为发心、不仅不是为众生考虑,反而造成了为放生而捕捉的市场,那么其罪不可辞。所谓“见彼杀者,方便救免”如果你见都没见、甚至知道都不知道,拿出五百圆来:“我要放一百只麻雀”。此为杀生矣。

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见恐怖者。施与无畏。

见到将死之人,要安慰,让其能平和心理,念佛往生最好。这个临终的人,如果没有修行,那么时候到了的时候是十分恐惧的,样子和平时完全不一样。而且性情会变。见将死者切勿让其起嗔恨心,要软言安慰。更不可以胡乱斥责、叫骂临终者。有恐怖心理的人、畏惧的人要想方设法帮助他,让他心中得安。这两种行为都是让人长寿的因。其实不光是长寿,还有很多益处,不过此本经典是按照因果条理来叙述,故没有提及。

八者见诸患苦之人。起慈愍心。九者见诸急难之人。起大悲心。

对于遇到病苦、困难、灾祸的众生要心存怜悯、随力救助。这是慈悲的体现。也是长寿的因。

十者以诸饮食。惠施众生。

布施饮食,救助、滋养他人生命,也是长寿的因。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一者出家
世尊把从云何菩萨自他庄严起这一段的开示,作了一个结论: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二庄严,是不为难;

评论2017-04-02677

菩萨摩诃萨知是七相,则能自利及利益他。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说:善男子!复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乐化怨雠,二者化时不厌,三者要令成熟解脱,四者尽

评论2017-04-02509

菩萨的三三昧
为什么说菩萨断了我见就能够开始离开我等四相呢?因为断了我见就一定会证得三种的三昧就是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而无愿三

评论2017-04-02637

福德庄严 智慧庄严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接着又开示: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造作不共法之因缘,名福庄严;教化众生,悉令获得三种菩提,名智

评论2017-04-01569

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
因为时间的关系,经中的:善男子!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二因缘;菩萨施时亦复如是,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

评论2017-04-01962

菩萨“福德庄严”与“智慧庄严”的关系
各位就可以了解:布施等六度之法,虽然有的看起来属于福庄严,有的看起来属于智庄严,但是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的开示:福德庄

评论2017-04-01633

智慧庄严即福庄严
那么忍辱之中的福庄严是什么呢?忍辱的外相,可以从布施等法上看出来。譬如说,某甲正在布施饮食、物资给一些受灾的人民,本来某

评论2017-04-01426

福德庄严即智庄严
那么,布施为什么会有智庄严?也许有一些一般人听到善知识在开示布施法的种种相貌的时候,可能就会生起一些念头:哼!不就是想要

评论2017-04-01426

念戒、施、天,名福庄严
念戒二字,除了念持戒的功德的意涵之外,进一步其实还包含念时时持戒不犯。念戒为什么会有福庄严?如同前面所说,若单从一般律己

评论2017-04-01508

念佛、法、僧,名智庄严
佛在《优婆塞戒经》中,还开示说:复有六法二庄严因,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优婆塞戒

评论2017-04-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