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佛说布施(3) -- 为家人修福,家人能得利益吗?

2015-04-2822800
 佛说布施(3) -- 为家人修福,家人能得利益吗?
優婆塞戒經卷第五

雜品之餘

或有說言。子修善法父作不善。因子修善令父不墮三惡道者。是義不然。何以故。身口意業各別異故

子女为父母修习善法积累福德,而父母却在造作恶业。能否因为子女的行善而不入恶道?不能!因为业集随身,自作自受。个人的身口意业各随个人。那是不是无法为长辈修福增福,不是的,请往下看

若父喪己墮餓鬼中。子為追福當知即得。若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何以故。天上成就勝妙寶故。若入地獄身受苦惱不暇思念是故不得。畜生人中亦復如是。

如果父母死后堕落饿鬼,则子女为作福德,立刻可以得到。如果在天人中,因为天人所得胜妙珍宝非人间可比,故不会思念人间几福。如果堕入地狱,因为身手苦恼折磨已经无瑕思维所以也得不到。生为畜生或者转生为人也得不到。为什么呢?

若謂餓鬼何緣獨得。以其本有愛貪慳悋故墮餓鬼。既為餓鬼常悔本過。思念欲得是故得之。若所為者生餘道中。其餘眷屬墮餓鬼者。皆悉得之。是故智者應為餓鬼勤作福德。若以衣食房舍臥具資生所須。施於沙門婆羅門等貧窮乞士。為其呪願令其得福。以是施願因緣力故。墮餓鬼者得大勢力隨施隨得。何以故。生處爾故。

因为本来具足慳贪、吝啬的缘故才会堕落餓鬼。堕餓鬼以后常常后悔前生所做,有强烈的愿望想要得到福德,因此他们可以得到。如果是先堕落了其他道后堕入餓鬼道,那么也可以得到。所以有智慧正信的人应该广为餓鬼行做福德。例如“以衣食房舍臥具資生所須。施於沙門婆羅門等貧窮乞士。為其呪願令其得福”。因为发愿愿利益他的因缘,堕饿鬼的人很容易可以得到你所行福德。因为生于饿鬼道的缘故。


====================================

因此,从上面经文看到,世尊告诉我们因为后悔、因为渴求,就可以得到福德。所以为家人做福,家人首先不能再做恶,并且对以前所行恶行心怀悔意。并且具有希求你所做福德的心愿,具体说就是他要相信你做福有用,并且希望能得到这样的利益。这样就可以得到大利益!
指得一提的是,<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到婆罗门女倾尽家财所爱广行功德供养佛像而使堕落无间地狱的母亲脱难。光目女为母亲供养阿罗汉,发大力寻画供养佛像而使母亲脱离恶道似乎与此所说有异。我这么认为,以上均说“福德”,通过世间法布施财物求福,而这里的地藏菩萨前生是供养恭敬佛像、三宝而得“功德”。两者是不一样的。这里除了广播福田以外还有佛的慈悲普度众生的宏大本愿所影响。可知恭敬尊重赞叹供养三宝利益不可思议!
那是不是只要供养三宝,世间布施就可以废弃了?不是的。将另开帖子引用佛说。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一者出家
世尊把从云何菩萨自他庄严起这一段的开示,作了一个结论: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二庄严,是不为难;

评论2017-04-02661

菩萨摩诃萨知是七相,则能自利及利益他。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说:善男子!复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乐化怨雠,二者化时不厌,三者要令成熟解脱,四者尽

评论2017-04-02494

菩萨的三三昧
为什么说菩萨断了我见就能够开始离开我等四相呢?因为断了我见就一定会证得三种的三昧就是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而无愿三

评论2017-04-02626

福德庄严 智慧庄严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接着又开示: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造作不共法之因缘,名福庄严;教化众生,悉令获得三种菩提,名智

评论2017-04-01554

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
因为时间的关系,经中的:善男子!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二因缘;菩萨施时亦复如是,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

评论2017-04-01945

菩萨“福德庄严”与“智慧庄严”的关系
各位就可以了解:布施等六度之法,虽然有的看起来属于福庄严,有的看起来属于智庄严,但是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的开示:福德庄

评论2017-04-01619

智慧庄严即福庄严
那么忍辱之中的福庄严是什么呢?忍辱的外相,可以从布施等法上看出来。譬如说,某甲正在布施饮食、物资给一些受灾的人民,本来某

评论2017-04-01412

福德庄严即智庄严
那么,布施为什么会有智庄严?也许有一些一般人听到善知识在开示布施法的种种相貌的时候,可能就会生起一些念头:哼!不就是想要

评论2017-04-01409

念戒、施、天,名福庄严
念戒二字,除了念持戒的功德的意涵之外,进一步其实还包含念时时持戒不犯。念戒为什么会有福庄严?如同前面所说,若单从一般律己

评论2017-04-01494

念佛、法、僧,名智庄严
佛在《优婆塞戒经》中,还开示说:复有六法二庄严因,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优婆塞戒

评论2017-04-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