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十不善的果报

2015-04-2822590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这是我阿难如实听到的,那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其有众生,修行杀生,广布杀生,种地狱罪,饿鬼、畜生行;若生人中,寿命极短。所以然者,由害他命。

(当时,世尊告诉诸比丘说:“如果有众生造作杀生罪业,就会种下地狱的罪业,会投生到饿鬼畜生道里面,即便生到人道中,寿命也是很短,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伤害其他众生的性命造成的”)

"若有众生盗他物者,种三恶道之罪;若生人中,恒遭贫匮,食不充口,衣不盖形,皆由盗故;劫夺物者,即断他命根。

(如果有众生偷盗别人的物品,就种下三恶道的罪业,即便生到人道中,也是一直贫困,吃不饱穿不暖,衣不蔽体,这都是因为偷盗的缘故,抢夺别人的财物,就相当于断掉别人的生活来源)

“若有众生,好喜贪泆,种三恶道;若生人中,门不贞良,窃盗淫泆。

(如果有众生,喜好淫逸,就种下三恶道的罪业,即便生到人道,其妻或夫也会不贞,容易做红杏出墙的事情)

“若有众生妄语者,种地狱罪;若生人中,为人所轻,言不信受,为人所贱。所以然者,皆由前世妄语所致。

(如果有众生妄语,就种下了地狱的罪业,即便生到人道,也会被人所轻贱,说的话没人肯相信,之所以这样,都是因为前世妄语导致的)

“若有众生两舌者,种三恶道之罪;设生人中,心恒不定,常怀愁忧。所以然者,由彼人两头传虚言故。

(如果有众生两舌,挑拨是非,就种下三恶道的罪业,即便生到人道,心总是不安定,经常会感到忧愁,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以前在两方面传瞎话导致的)

“若有众生粗言者,种三恶道之罪;若生人中,为人丑弊,常喜骂呼。所以然者,由彼人言不专正之所致也。

(如果有众生粗口骂人,就种下三恶道的罪业,即便生到人道,也是被人看不起,经常会被人骂来骂去,呼来喝去,之所以这样,是由于他以前不说正常端正的言语导致的)

“若有众生斗乱彼此,种三恶道之罪;设生人中,多诸怨憎,亲亲离散。所以然者,皆由前世斗乱之所致也。

(如果有众生喜欢打架生是非,就种下三恶道的罪业,即便生到人道,也是经常有怨恨闹乱等事情发生,亲人离散不合气。之所以这样,都是由于前世喜欢惹是生非造成的)

“若有众生嫉妒者,种三恶道;若生人中,乏诸衣裳。所以然者,由彼人起贪嫉故。

(如果有众生喜欢嫉妒,就种下了三恶道的罪业,即便生到人道,也会衣服缺乏,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以前起贪心嫉妒别人导致的)

“若有众生起害意,种三恶道;设生人中,恒多虚妄,不解至理,心乱不定。所以然者,皆由前世恚怒所致也,无有慈仁。

(若有众生升起伤害他人的心思,也种下三恶道的罪业,即便是能够生到人道,也是经常颠三倒四,不了解根本的道理,心乱不定,之所以如此,都是由于前世嗔恨发怒导致的,缺乏慈悲、仁慈)

若有众生,行邪见者,种三恶道;若生人中,乃在边地,不生中国,不睹三尊道法之义,或复聋盲喑痖,身形不正,不解善法、恶法之趣。所以然者,皆由前世无信根故,亦不信沙门、婆罗门、父母、兄弟。

(如果有众生抱有邪见,也种下三恶道的罪业,即便能够生到人道,也是生在偏僻的国家地区,无法生在政治文化发达的地方,接触不到佛法僧三宝,或者盲聋暗哑,或者身体有缺陷,不知道善法和恶法的分别,之所以这样,都是由于前世没有种下善根,也不相信沙门、婆罗门、父母兄弟)

比丘知之:由此十恶之报,致此殃舋。是故,比丘!当离十恶,修行正见。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比丘们应当知道,由于这十种恶业的果报,导致这种不好的结果,因为这个原因,比丘们,你们应当远离这十恶,依从正见而修行。应当这样学习修行才对。”)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那时,诸比丘听到佛所讲的,十分欢喜,依教奉行)
-----《增一阿含经》


可见,造作这十种恶业,都会种下三恶道的罪业,即便是能够轮回到人道当中,依然还会得到相对应的恶果,所以本师教导我们修行要远离这十种不善的恶行。
如果师兄发现末学的白话解释有不妥指出,劳烦给与指正,以免误导。谢谢。阿弥陀佛。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一者出家
世尊把从云何菩萨自他庄严起这一段的开示,作了一个结论: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二庄严,是不为难;

评论2017-04-02677

菩萨摩诃萨知是七相,则能自利及利益他。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说:善男子!复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乐化怨雠,二者化时不厌,三者要令成熟解脱,四者尽

评论2017-04-02509

菩萨的三三昧
为什么说菩萨断了我见就能够开始离开我等四相呢?因为断了我见就一定会证得三种的三昧就是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而无愿三

评论2017-04-02637

福德庄严 智慧庄严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接着又开示: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造作不共法之因缘,名福庄严;教化众生,悉令获得三种菩提,名智

评论2017-04-01570

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
因为时间的关系,经中的:善男子!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二因缘;菩萨施时亦复如是,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

评论2017-04-01962

菩萨“福德庄严”与“智慧庄严”的关系
各位就可以了解:布施等六度之法,虽然有的看起来属于福庄严,有的看起来属于智庄严,但是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的开示:福德庄

评论2017-04-01634

智慧庄严即福庄严
那么忍辱之中的福庄严是什么呢?忍辱的外相,可以从布施等法上看出来。譬如说,某甲正在布施饮食、物资给一些受灾的人民,本来某

评论2017-04-01426

福德庄严即智庄严
那么,布施为什么会有智庄严?也许有一些一般人听到善知识在开示布施法的种种相貌的时候,可能就会生起一些念头:哼!不就是想要

评论2017-04-01427

念戒、施、天,名福庄严
念戒二字,除了念持戒的功德的意涵之外,进一步其实还包含念时时持戒不犯。念戒为什么会有福庄严?如同前面所说,若单从一般律己

评论2017-04-01508

念佛、法、僧,名智庄严
佛在《优婆塞戒经》中,还开示说:复有六法二庄严因,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优婆塞戒

评论2017-04-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