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既然无我,谁受果报?

2015-04-2822780
 大王当知。此五阴身以识为本。因于识故。而生意根。以意根故。而生于色。而此色法。生灭不住。大王若能如是观者。则能于身。善知无常。如此观身。不取身相。则能离我及于我所。若能观色。离我我所。即知色生便是苦生。若知色灭便是苦灭。若人能作如此观者。是名为解。若人不能作斯观者。是名为缚。法本无我及以我所。以倒想故。横计有我及以我所。无有实法。若能断此倒惑想者。则是解脱。

(佛说:“大王应当知道,这个色、受、想、行、识和合而成的五蕴身心,是以识为根本的。因为识的缘故,而生出意根,因为意根的缘故,而生出色法,而这个色法,每时每刻都在生灭变化,从来没有停止过。大王若能如此观察,则能了知身体是无常的,从而不再执着于身相,则能远离我和我所,这样就能了知色法生起的时候,苦也随着生起了,色法灭则苦灭。若能这样观察,就叫做解脱,否则就叫做束缚。诸法本来无我和我所,因为颠倒妄想的缘故,执着有我和我所。如果能断除这样的颠倒妄想,就能解脱了。”)

尔时频毗娑罗王。心自思惟。若谓众生言有我者。而名为缚。一切众生。皆悉无我。既无有我。谁受果报。

(大王心想:“如果一切众生,都是无我的话,那么谁在承受善恶的果报呢?)

尔时世尊。知彼心念即语之言。一切众生。所为善恶。及受果报。皆非我造。亦非我受。而今现有造作善恶受果报者。大王谛听。当为王说。大王但以情尘识合。于境生染。累想滋繁。以是缘故。驰流生死。备受苦报。若于境无染。息其累想。则得解脱。以情尘识三事因缘。共起善恶。及受果报。更无别我。譬如钻火。因手转燧。得有火生然彼火性。不从手生及以燧出。亦复不离手及燧钻。彼情尘识。亦复如是。时频毗娑罗王。又自思惟。若以情尘识和合故。而有善恶受果报者。便为常合。不应离绝。若不常合。是则为断。尔时世尊。知王心念。即便答言。此情尘识。不常不断。何以故合故不断。离故不常。譬如缘于地水因彼种子。而生芽叶。种子既谢。不得名常。生芽叶故。不得名断。离于断常故名中道。三事因缘。亦复如是。

(世尊知道大王心里的疑惑,就告诉他说:“一切众生,所做的善业和恶业,以及所承受的果报,都不是有一个‘我’在造作,也不是有一个‘我’在承受。那么为什么造作善业恶业会受到果报呢?那是因为六根与六尘接触,生起六识,对外境生起染着,随着执着的加深,所以流转生死,受到种种痛苦的果报,如果对境无染,止息妄想,则得解脱。所以说,造作善恶业的,是根、尘、识这三样东西,受果报的,也是根、尘、识这三样东西,再没有另外一个‘我’。这根、尘、识呢,是不常不断的,就像种子发芽一样,因为发了芽,不再是种子,所以不能说是常,又因为芽是从种子来的,所以不能说是断灭。根尘识也是这样。)

--《过去现在因果经》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一者出家
世尊把从云何菩萨自他庄严起这一段的开示,作了一个结论: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二庄严,是不为难;

评论2017-04-02661

菩萨摩诃萨知是七相,则能自利及利益他。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说:善男子!复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乐化怨雠,二者化时不厌,三者要令成熟解脱,四者尽

评论2017-04-02494

菩萨的三三昧
为什么说菩萨断了我见就能够开始离开我等四相呢?因为断了我见就一定会证得三种的三昧就是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而无愿三

评论2017-04-02626

福德庄严 智慧庄严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接着又开示: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造作不共法之因缘,名福庄严;教化众生,悉令获得三种菩提,名智

评论2017-04-01554

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
因为时间的关系,经中的:善男子!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二因缘;菩萨施时亦复如是,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

评论2017-04-01945

菩萨“福德庄严”与“智慧庄严”的关系
各位就可以了解:布施等六度之法,虽然有的看起来属于福庄严,有的看起来属于智庄严,但是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的开示:福德庄

评论2017-04-01619

智慧庄严即福庄严
那么忍辱之中的福庄严是什么呢?忍辱的外相,可以从布施等法上看出来。譬如说,某甲正在布施饮食、物资给一些受灾的人民,本来某

评论2017-04-01412

福德庄严即智庄严
那么,布施为什么会有智庄严?也许有一些一般人听到善知识在开示布施法的种种相貌的时候,可能就会生起一些念头:哼!不就是想要

评论2017-04-01409

念戒、施、天,名福庄严
念戒二字,除了念持戒的功德的意涵之外,进一步其实还包含念时时持戒不犯。念戒为什么会有福庄严?如同前面所说,若单从一般律己

评论2017-04-01494

念佛、法、僧,名智庄严
佛在《优婆塞戒经》中,还开示说:复有六法二庄严因,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优婆塞戒

评论2017-04-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