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无明是什么

2015-04-2820930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密。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无上法王(诸佛如来)有大陀罗尼法门,叫做圆觉。能够生出一切真如、菩提、涅槃、波罗密。教导菩萨,一切如来最初的时候都是依靠清静觉照,永断无明,才得成佛道

【法王】(术语)佛于法自在。称曰法王。法华经譬喻品曰:‘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同药王品曰:‘如来是诸法之王。’维摩经佛国品曰:‘已于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而诸大菩萨,称法王子。而现在婆娑世界末法时期,弥勒佛尚未下生,有人号称法王都属于大妄语。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花。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花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什么是无明呢?经典里说要永断无明才能成佛,说明无明是我们成佛的唯一障碍。世尊在这里说了几个比喻: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无始是什么后面介绍),因为种种颠倒,如同一个迷路的人错认了方向。众生则错认了自己这个由物质构成的身体是自己的外表,由眼、耳、鼻、舌、身、意构成的思维感受是自己的内心。身心都认错了。

就像是得了病的眼,看到空中有本来不存在的花朵。或者看到了多个月亮。其实呢,空中既没有花朵,也没有更多的月亮。都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错认,是得了病的人错误地认为有了。因为这个误会还导致更多的问题,因为我们又因此迷惑:这个虚空中的花什么时候生长、什么时候凋谢、什么时候能够结果、再生长。如何轮回。其实这些问题根本没有意义,因为这是错误基础上的错误。头上安头。

众生妄认了有身 、有心。于是同样就会生出更多的问题,就会有生、有死、有轮回、有六道、有时间早晚、有来去。因为这个最初的错误,导致了我们在一个虚妄的轮回中来来回回没有停歇。本来没有的事情,我们在这里瞎忙。

所以佛教经典中经常看到无始这个词,没有开始,因为时间本身就是虚幻的东西。本来没有所谓的前后、过去、未来。这都是无明造就的。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花。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这个无明前面说了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一个严重的误会。它并无什么真实可言。更没有个具体的形象。如同做梦一样。梦中的时候一切都是真的,梦中跑步这个人会出汗,梦中和人争斗,这个人会咬牙切齿,梦中遇见恶形恶像,这个人会心惊胆战,一点也不会认为这是梦。

而众生现在也是如此,现在的生活、环境、种种故事,都是无明造就,本来虚无。我们把它当作了真的。这一切颇为真实。

但是梦醒了,梦里的故事自然就没了,梦里的一切自然也不存在了。

众生也是一样,一旦无明消灭,自然身心俱空,因为本来就是假的,而现在我们认为的现实则不复存在。真如本性则自然显现。

就像是病人看到的空中本来不存在的花朵,如果消失了,不可以说这个花朵怎么死了,不是的,本来就没有生过。何来死呢?

一切众生本来无此身心境界,但因为错误的执着、严重的误会,导致了虚妄的生生灭灭。轮回不息。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

诸佛如来最初修行圆觉智慧的时候。知道这身心均是空中虚幻的花朵,也就没有了轮回,更没有身心去受生死,去转世、去托生。

这不是造作出来的没有,而是本来就没有。

我们能够感知生死、接受轮回、能够了知痛苦欢乐的心,就是罪魁祸首,就是那个虚幻的花朵。但却不可以说没有知觉性。说有说无还是心在作怪,有无都消,才是净觉。

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为什么呢,虚空的特性就是如此,本来不动,谁看到虚空怎么动过?当然没有。如来藏也是如此,没有生灭运动,没有见与被见。法界本性,究竟圆满,遍于十方。没有起灭活动。

当我们知道了身心本无,生死本空,起灭为幻。这才是佛法修行的第一正见,更是诸佛菩萨因地发清静心的根由。末法众生依照这个基本的道理,才不会被邪见迷惑。修行就是破除无明。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一者出家
世尊把从云何菩萨自他庄严起这一段的开示,作了一个结论: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二庄严,是不为难;

评论2017-04-02677

菩萨摩诃萨知是七相,则能自利及利益他。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说:善男子!复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乐化怨雠,二者化时不厌,三者要令成熟解脱,四者尽

评论2017-04-02509

菩萨的三三昧
为什么说菩萨断了我见就能够开始离开我等四相呢?因为断了我见就一定会证得三种的三昧就是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而无愿三

评论2017-04-02637

福德庄严 智慧庄严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接着又开示: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造作不共法之因缘,名福庄严;教化众生,悉令获得三种菩提,名智

评论2017-04-01569

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
因为时间的关系,经中的:善男子!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二因缘;菩萨施时亦复如是,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

评论2017-04-01962

菩萨“福德庄严”与“智慧庄严”的关系
各位就可以了解:布施等六度之法,虽然有的看起来属于福庄严,有的看起来属于智庄严,但是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的开示:福德庄

评论2017-04-01633

智慧庄严即福庄严
那么忍辱之中的福庄严是什么呢?忍辱的外相,可以从布施等法上看出来。譬如说,某甲正在布施饮食、物资给一些受灾的人民,本来某

评论2017-04-01426

福德庄严即智庄严
那么,布施为什么会有智庄严?也许有一些一般人听到善知识在开示布施法的种种相貌的时候,可能就会生起一些念头:哼!不就是想要

评论2017-04-01426

念戒、施、天,名福庄严
念戒二字,除了念持戒的功德的意涵之外,进一步其实还包含念时时持戒不犯。念戒为什么会有福庄严?如同前面所说,若单从一般律己

评论2017-04-01508

念佛、法、僧,名智庄严
佛在《优婆塞戒经》中,还开示说:复有六法二庄严因,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优婆塞戒

评论2017-04-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