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大肚量才能有大福气

2014-12-20373950

  其实我们自己并不是十全十美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在我们人生旅途中,经常走在曲折泥泞的路上,不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绊脚石或陷阱,人生少有是坦途;在人际交往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大度的,有小肚鸡肠的,有虚怀若谷的,有斤斤计较的,有理智的,有多疑的,总是避免不了矛盾、少不了摩擦。这时候,多数人会产生误解、猜忌、自以为是、挑剔,下意识里充满敌意或是疑问,等等,时不时地做出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的行为。当别人伤害到我们的名、利和自尊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我们也经常这样伤害别人,实际上我们并非十全十美,也经常犯同样的毛病。因此,对别人善意的过错要谅解,对他人的失误要宽容,对任性者的任性要容忍,对无意者的伤害要释怀。工作、学习、生活中要少一点计较多一点谦让,少一点冷漠多一点热情,少一点争斗多一份理解,少一点刻薄、挑剔、急噪、敌意和自以为是,多一点老成、稳重和泰然自若。那么,我们就能够获得心灵上的宁静和心理上的平衡;如果我们能够这样,那么我们就会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幸运和福气。能容才有福,大度量有大福气。当我们选择了宽容与谅解的时候,也就是给自己在犯错误的时候多留了一条后路。如果我们不能容忍他人,也就失去了他人的宽容。选择了宽容,也就是选择了理解、温情和福气。十九世纪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曾经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为什么不做个心胸开阔、心气高傲的人呢?
  大度是素质
  敞开我们的胸怀罢!大度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它能够包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可化解人世间的恩恩怨怨;大度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它能够让我们明了所有的是是非非,以一个平常心面对周围发生的人和事。也许,有人会嘲笑我们懦弱、缺乏气概,也可能失去一些利益、面子和尊严。嘲笑就嘲笑罢!失去的就让它失去罢!试想,一旦我们因怒而亡又怎么样?世界只不过多了一杯黄土,而我们却失去了整个鲜活的世界!
  大度还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一种不苛求、不极端、不任性、不自以为是的健康心理,它需要我们有博大的胸怀,去感悟,去体会。大度可以让我们表现的更杰出,宽容让我们赢得真正的朋友。当我们用微笑化解他人的过失时,我们也就赢得了他人的理解与尊重。大度是一种自尊,它让我们在谅解别人的同时也尊重了自己。能容便拥有了快乐,互相宽容的朋友一定是真友、挚友、峥友,互相宽容的夫妻一定能够白头偕老,互相宽容的人群构成的一定是和谐社区,互相宽容的国家一定和平共处,互相宽容的世界一定是清洁、美丽、繁荣的。
  大度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处变不惊的气质,是在困难与问题面前从容镇定的洒脱。别人批评了你,想想自己的过失;同事误解了你,想想别人的难处;别人出卖了你,想一想又真正认识了一个人,有什么不好?没有过不了的河,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化不开的冰,没有解不开的结。人生就是那么短短几十年,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值得非要耿耿于怀、斤斤计较,搞得自己不开心、别人也不高兴呢?
  大度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在世,待人做事,要首先学会宽容、学会关爱、学会宽厚待人,严于律已。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对自己的过错不知不觉、得过且过,或者由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句不经意的话语,被人误会、被别人不信任时就不容纳别人,对他人的小小过失不肯原谅,大声指责。这都是缺乏度量的毛病。悠悠生命旅程,一味地斤斤计较、冤冤相报,非但难以抚平心中的创伤,反而会使彼此的沟通受挫,有失君子风范。宽容,让恩怨情仇化作过眼云烟;宽容,能够弥合裂痕、增加彼此间的情感和友情;宽容,能够让我们把误解和猜疑置之度外,一笑了之。有宽容之腹,才会尊重他人、待人以宽,在利益面前才不至于斤斤计较,在荣誉面前不耿耿于怀。是你的终究会来,不是你的争也枉然,不是吗?
  大度是忘却。忘记昨日的是与非,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忘记他人的错和过失,在这个问题上要经常患“健忘症”。放眼将来,学会忘却,才能够有阳光心态。大度是一种保持心理健康的“维生素”。大度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平静和安详,还是通向健康的坦途,而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以及事业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
  大度首先是对自己的宽容。宽容自己才有可能宽容他人,人的烦恼一大半源于自己,画地为牢,作茧自缚。宽容自己,就是心平气和地工作、生活、学习,淡泊人生,自甘寂寞。这种心境是充实自己的良好状态。充实自己很重要,只有有准备的人才能在机遇到来之时不留下失之交臂的遗憾。淡泊人生是耐住寂寞的良方。轰轰烈烈、酣畅淋漓的惬意人生固然是进取的写照,但成大器者,绝非热衷功名利禄之徒。当然,自我宽容绝非无原则的迁就自己,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迷失了方向,还是应该坚持原则。
  宽容之美
  宽容是春风,可以复苏万物;宽容是阳光,可以消融猜疑与积怨;宽容是雨露,可以浇灌心灵之花、滋润大地万物;宽容是美酒,能够甘醇怡人;宽容是桥梁,能够沟通心灵;宽容是希望,可以化解矛盾、构建和谐、促进和平;宽容是一副“镇静剂”,可以让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在狂躁纷争中保持一个平常心。宽容能够产生巨大的人格魅力,我常常叹服弥勒佛前那幅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如果能对不顺心的事情一笑了之,生活中还有什么事能使我们不开心的呢?事实上,任何事情退一步都是海阔天空。宽容,真的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不苛求别人,不计较、不追究别人的过错,尊重别人的言行与选择。能得到别人的宽容是幸福的,能宽容别人是高尚的。宽容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宽容,真的能够让我们享受人生而不是在纷争中虚度此生。
  心态影响健康
  不知道是哪位贤哲讲的:“人类要开拓健康之坦途,首先要学会宽容。”人的健康状况,除了生理原因外,更多的是受心态影响。当我们不能够洞穿世事,遇到不顺心之事、看不惯的事或内心矛盾淤积到难以化解时,机体内分泌功能就容易失调,造成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消化系统紊乱等,还常伴有头晕、多梦失眠、倦怠无力、心绪烦乱等症状。这些心理与生理异常相互影响,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诱发多种疾病。
  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免不了矛盾,家庭中夫妻、兄弟、婆媳失和如果事前能多一分宽容、事中多一分忍让或事后大家都能够心平气和的沟通,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就不会经常发生。只要坚信宽容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并不断培养这种良好的品质,我们就会有一个健康的身躯、完美的家庭、比较成功的事业。在现实中,很多人常常羡慕别人的成功与和睦,其实没有必要。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一个宽容的心态,常用大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看待友谊、事业、家庭,以德报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那么,肯定会有健康的身躯,完美的婚姻和幸福的家庭,事事顺达。
  与大度相对的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气愤、悲伤和恶劣的心情。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经常引起一系列异常生理化学反应,危害身心健康;气愤、悲伤和恶劣的心情往往是因为别人做错了事或不如自己的意而奋然作色、怒从心起。这其实是为他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用自己的健康为他人的行为买单,有这个必要吗?实在没有。
  成大事者皆能容
  古今能够成就大事业者,无不性格豁达,宽容大度,驰骋天下。真正的宽容,不仅是能够容忍他人的过错与短,更应该是能容人之长,举荐才能超过自己的人,甘作人梯。宽容决不是无原则的宽恕,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于社会基础上的适度宽大。
  容人首先要有乐观的心情。悲观者总是很容易想到事物不好的一面,而且心情压抑和郁闷,容易对别人不满或者生气。我们中的很多人平时还好,可是一旦遇到麻烦事就悲从心起,唉声叹气,这不是真正的乐观。真正的乐观者无论何时何地总能够看到事物的希望,并且相信自己、相信他人、相信事物的发展规律。
  容人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无论人与事是怎么地好还是怎么地坏,其实好与坏只不过是个不同的标准而已,它都让我们真实地感受这个客观世界。有了感恩的心,心情就会豁达,就能够以轻松和积极的阳光心态去面对每一天、每一件事,不会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让自己难过、让别人难堪。
  有容有福,有大度量就有大福气。学会宽容,就会从容、自信、洒脱地善待此生。多一份宽容,就会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幸福。学会宽容,意味着我们不再患得患失。学会宽容,也就学会了尊重。宽容是淡泊,是一个人的远见、睿智、人格和力量的真正体现。当然,作为一种认识,有许多方面我还没有做到,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与我共勉共励。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先于 佛陀来人间布局的菩萨们
各位萤幕〔屏幕〕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的节目,

评论2023-02-2114510

十善业与业报因缘
十善业对于一般人来说大多耳熟能详,许多修学者也或多或少都有在行十善业。在经典里面也常常在强调十善业的重要性,而十善业也是

评论2017-05-037505

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
大家都知道,佛有一个名号叫作两足尊,意思是说佛的福德与智慧,两者是具足圆满的。智慧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要能够证到一切种智

评论2017-05-031424

学佛的目的在离苦得乐,如何才能真正地离苦得乐?
学佛的目的在于离苦得乐,这个乐永远存在吗?若永远存在,如何得到?  离苦得乐这一件事情,应该是学人从接触佛法以来,一直存

评论2017-05-031092

如何能够“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世世都安乐 1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和大家来谈谈,《孟子》里面这么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有人就问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而且也

评论2017-05-031149

如何能够“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世世都安乐 2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和大家继续来谈谈,《孟子》里面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人就问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又死

评论2017-05-03882

由世间法进入佛道的关键是什么?
世尊在《楞严经》当中有开示过,众生的心念中因为情与想所造成的差别:想可以说是神智,意思是说如果神智清明的话,就会聪明灵巧

评论2017-05-03430

菩萨福德为什么越来越深广?
为什么菩萨经过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终于十信圆满入于住位,之前他在外门修学六度之时,其中有一项是可以令其作为来世亲证

评论2017-03-29434

一个人福报的好坏,可以从这么多方面来显示出来
佛法之中,其实是有着不同层次的福报,一部分通于世间法,一部分则是出世间法,随着每一个人所修学的差别不同,有时候不但可以自

评论2017-03-29423

为什么要勤修福德?
佛法之中,还有另外一个层次的人,叫作转轮圣王,这是有金、银、铜、铁四个等级,最高的金轮圣王可以王四天下,换句话说,他的福

评论2017-03-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