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阿弥陀佛与释迦世尊的往昔因缘(之三):净命比丘与为法比丘

2015-04-2622480
 佛说济诸方等学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佛告阿逸。过去久远不可计劫。尔时有佛号离垢[火*僉]成就功称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八十垓岁。为诸众生颁宣经道。时有比丘名净命。为法都讲宣若干教。言辞柔软辩才至真。劝助发起无央数人。显扬等教多所欢悦。时离垢[火*僉]成就功称如来嘱累净命比丘。于后末世当护正法。嘱累已后乃取灭度。如来至真灭度之后。彼比丘于亿岁。执法品宣佛教。因得普入济诸方等经典之要。宣传道化发起一切。顺诸众生本心所乐应当解者而分别之。周旋往返八万城邑。观察众生本愿发意。令得饱满除去饥虚众情之难。

(佛告弥勒菩萨:过去久远不可计劫以前,有佛出世,号离垢[火*僉]成就功称如来,寿八十亿岁,为诸众生宣讲经法。当时有个比丘名叫净命,他常以柔软的言辞来宣讲正法,而且辩才无碍,对佛法精诚至真,劝导无央数人发起了无上的道心。净命比丘广宣经教,令听法大众法喜充满。一天,离垢[火*僉]成就功称如来嘱咐净命比丘,于佛灭度后当护持正法,说完即入涅槃了。如来灭度之后,净命比丘于一亿年当中,奉持如来的教化,宣扬佛法,深入方等经典,随顺众生的意乐而分别说法。净命比丘周旋往返于八万城邑之间,观察众生的本愿和发心,使大众的心意都得到饱足圆满,去除苦恼,安住于佛法的喜乐之中。)

       于彼世时有大国城名曰仁贤。有八十亿众民居中。亦观根源而为说法。于时城中八十亿家忻然受教。化一亿家发菩萨意。七十九亿立声闻乘。于是净命比丘与万菩萨。同心俱往诣修道处。出去未久时有比丘名曰为法。行来周旋远他乡来在仁贤城。奉持方等千余经卷。现得四禅自以为远。净命比丘学方等经十四亿卷。及修余经六百万卷。时为法比丘在仁贤城。惟但宣散一品法教。不知随时观其本行讲说经法也。不能觉了达诸法界。专以空法而开化之。言一切法空悉无所有。所可宣讲但论空法。言无罪福轻蔑诸行。复称己言。如今吾说悉佛所教。净命比丘所可演者。猗着杂碎志性不清为人秽浊。谁本为彼比丘作字号净命者实不清净。所以者何。受取众华取众华已而服食之。亦受名香诸杂涂香亦服食之。彼学愚冥痴无所知。吾身学来久修梵行。彼适新学而受其诫。从来未久勿得信之。又其比丘放逸自恣。众人横敬一心悦豫归净命比丘。其法比丘作是谤毁宣其恶行。众人不信不从其教。

(当时,有座名为仁贤的大国城,有八十亿人居住其中,净命比丘也观察他们的根器而为其说法,城中的大众都欣然受教。其中有一亿人发起了菩萨大愿,七十九亿人则志求声闻乘的教法。于是,净命比丘与一万菩萨,一起前往各地修道的处所。他们外出不久,有一位为法比丘从外地来到了仁贤城,他奉持方等经典有千余卷,证得四禅,所以认为自己很有修为。而净命比丘学习的方等经典达十四亿卷,所修的其余经典也有六百万卷。为法比丘在仁贤城中,只是宣讲一品法教,而不知道观察机缘和大众的本愿随宜宣说相应的经法。为法比丘不能了达法界的实相,总是以空法来教化大众,说一切法空,什么都没有,也没有罪福果报,轻蔑种种修行方法。他说:“我所说的法都是佛陀亲自所教诲的,而净命比丘所说的教法,都是支离破碎,没有重点,不能掌握诸法的究竟要义。此外,他的为人不正,道德心智也不清净,虽然他的名号叫做净命,但实际上却是毫不清净。为什么呢,他接受大众供养的妙花,然后把这些妙花拿去服食。他还接受各种名香及涂香供养,也是拿去服食。他实在是愚痴和无知。我学法多年,久修清净的梵行,而净命呢,只是新学比丘,大家不要相信他,而且他行为放逸无所顾忌。”虽然为法比丘这样毁谤净命比丘,但是大众并不相信,也不去听从为法比丘的教化。)

       其法比丘用怀毒心诽谤智士。寿终之后堕地狱中竟八十劫。用诽谤佛毁呰正法。在地狱中七十劫已。加六十劫迷荒失志。尽斯数已。乃逮前行本发道意香宝光明如来佛所。其佛为讲更说法义劝发道意。堕畜生中九百万世。后生人间六百万世常遭贫厄。所生之处常哑无舌。然后于世见六十三垓诸佛正觉。在诸佛所常为法师。世世所生普成五通。皆为诸佛所见教敕。悉解诸法说清净义。佛告阿逸。欲知尔时净命比丘。岂异人乎莫作斯观。所以者何。是阿弥陀佛也。其法比丘则我身是。吾于彼世所更如是。

(为法比丘以嫉妒恶毒之心诽谤净命比丘这样的有智之士,结果寿终之后堕入地狱受苦八十劫。又因为他谤佛谤法,在地狱中受苦七十劫。从地狱出来后,六十劫中在畜生道迷失心志。凭借往昔修行的功德,后来得以值遇香宝光明如来,为他说法劝发道意。但是,受过去世的恶业所牵引,又堕入畜生道中九百万世,然后生于人中也常遭贫困厄难,所生之处常哑无舌。如此恶业报尽之后,他在世间又值遇了六十三亿诸佛,在这些佛陀的教导下成为法师,每一世都能成就天眼、天耳、神足、他心和宿命五种神通,了悟一切佛陀所说的教法,并能讲说清净的义理。佛告弥勒菩萨:“那时的净命比丘,就是阿弥陀佛,而为法比丘就是我的前身。)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一者出家
世尊把从云何菩萨自他庄严起这一段的开示,作了一个结论: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二庄严,是不为难;

评论2017-04-02713

菩萨摩诃萨知是七相,则能自利及利益他。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说:善男子!复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乐化怨雠,二者化时不厌,三者要令成熟解脱,四者尽

评论2017-04-02547

菩萨的三三昧
为什么说菩萨断了我见就能够开始离开我等四相呢?因为断了我见就一定会证得三种的三昧就是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而无愿三

评论2017-04-02677

福德庄严 智慧庄严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接着又开示: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造作不共法之因缘,名福庄严;教化众生,悉令获得三种菩提,名智

评论2017-04-01614

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
因为时间的关系,经中的:善男子!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二因缘;菩萨施时亦复如是,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

评论2017-04-011020

菩萨“福德庄严”与“智慧庄严”的关系
各位就可以了解:布施等六度之法,虽然有的看起来属于福庄严,有的看起来属于智庄严,但是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的开示:福德庄

评论2017-04-01669

智慧庄严即福庄严
那么忍辱之中的福庄严是什么呢?忍辱的外相,可以从布施等法上看出来。譬如说,某甲正在布施饮食、物资给一些受灾的人民,本来某

评论2017-04-01472

福德庄严即智庄严
那么,布施为什么会有智庄严?也许有一些一般人听到善知识在开示布施法的种种相貌的时候,可能就会生起一些念头:哼!不就是想要

评论2017-04-01461

念戒、施、天,名福庄严
念戒二字,除了念持戒的功德的意涵之外,进一步其实还包含念时时持戒不犯。念戒为什么会有福庄严?如同前面所说,若单从一般律己

评论2017-04-01545

念佛、法、僧,名智庄严
佛在《优婆塞戒经》中,还开示说:复有六法二庄严因,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优婆塞戒

评论2017-04-0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