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净双修无上宝(2)
我们再说说禅净双修中的净。通过往生诸佛净土,我们能够很快脱离六道轮回,保证我们在成佛的道路上顺利,没有障碍。同时又没有痛苦,享受无边欢乐。这个方法是十分契合末法众生的情况。净土法门的修行方法也比较容易学习。《占察善恶业报经》讲:复次若人欲生他方现在净国者。应当随彼世界佛之名字。专意诵念一心不乱如上观察者。决定得生彼佛净国。很简单的,就是你想往生什么净佛国土,那么就念这尊佛的名字,一心不乱,就可以了。
地藏菩萨的这句开示,虽然简单,但是说的很明了,这是净土法门的核心。那么为什么我们念某尊佛的名字,就可以往生其佛上呢?这个道理在什么地方?《楞严经》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大势至菩萨说的很清楚: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诸佛忆念六道众生,如同母亲想念自己的孩子。只要我们也能够至心想念诸佛,那么就不会分离,将来自然会共住一处。这是其原理。所以念佛自然会见佛,往生净土。不过念佛法门有其自己的修行规律或者是窍门。我们需要知道。
《圆觉经》讲修行的三种分类,其中念佛法门属于三摩钵提。经中讲: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
所谓的心性、六根感受、都是幻化。我们所认为的自我、自我所拥有的、甚至时间、空间等等都是幻化。如果我们能够明了这个是幻化,是假的。那就无所谓涅磐不涅磐,没什么成佛或不成佛,这就超越了我们的言语、逻辑、思维所能描述。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通过幻观的方法,即起诸幻,以除幻者。以幻除幻。我们造作一个幻,让我们了解其虚无的本质。
比如我们平时对于某件事情如果彻底了解了,知道其窍门,完全掌握了的时候,这件事也就失去了对我们的吸引力。就像我们很多年轻人,喜欢打网络游戏,扮演一个虚幻的角色,甚至陷人其中,不能自拔。但是如果我让你告诉你很简单的方法,你的角色想有多少分,就有多少分,想要什么装备就要什么装备,想去那里就去那里。你很快就会对这个游戏夫去兴趣。而且游戏厂商也很明白这个道理,他绝对不会给你设计一个完全自由的世界,他会设障碍,搞难度,弄复杂的系统,让你有真实的感觉。越是这样,才越入迷,越投入。同样的,当我们知道,这个世界,甚至自我都是虚幻的,都是可以变化的,可以修改、掌握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对这一切感兴趣,逐渐远离幻化。
这一说就有些远了。回过头来,我们通过这种途径修行,就要渐次增进,这个修法就是要逐渐熏修,要积累的。经中比喻:如土长苗。就像是一颗种子,逐渐在土壤里发芽,生长,最后结果一样。需要我们不断培育。”无论是念佛、持咒、观想等方法,都是属于需要我们主动造作的方法,也都遵循这个规律。
《圆觉经》讲: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三摩钵提,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广发大愿,自薰成种,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念佛并不是一定念某位佛,可以是多位,可以是一尊佛。种种法门不同。所以要按照不同的方法模式来实行。你要是按照《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修的话,那么只念阿弥陀佛即可。如果是按照《普贤行愿品》《八佛名》……等修行,需要忆念的就不是一位了。
重要的是后面的这句:渐次修行,勤苦三昧,发广大愿,自熏成种。和前面的比喻一样。如土长苗。要渐次修行。要日日行。不能中断。修这类法门,你不能说我今天修,明天休息,或者我周六日休息一下,那不行。那样熏不出来。如果我们修行的时间少也没有关系。但是不可以间断,每天都要坚持。不仅每天坚持,“六时行道”最好是要每4小时就忆念,熏一熏,效果就好。甚至可以这样,每天三餐前,睡前,起床时都忆想一次,有午睡也算上。每次的时间哪怕很短,效果也很好。为什么?因为这个法门的要点就是不间断,随时地熏习,随时成长。自然很快就结出果实。 《楞严经》讲:如染香人,身有香气。也是这个意思。你要随时不间断地熏,让它逐渐成长,才能成功。一旦中断,就会倒退。你一连念五小时,然后停五天,那不如每天都修一个小时。这是这个法门的诀窍所在。
还有呢就是要发广大愿。这个也不能少。所谓发愿,就是要提出自己的想法、愿望、希望。比如阿弥陀佛、药师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都发愿,愿我作佛后如何如何。不发愿不行,不发愿我们就没有种子,结不出果实来。我们天天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但是将来一定往生极乐世界吗?不一定。要看你的愿是什么。如果我们求的是人天福报,将来结的果实就不会是佛国净土。你要发愿,说我要往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那么这个愿望种子,自然就会得出相应的结果。
最后说一点,净土法门大家都说是易行道,三根普被。但是易行不等于容易成就。经典中明确说的是要:渐次修行,勤苦三昧,发广大愿,自熏成种。这是要下点苦功夫的。不是舒舒服服,闲暇无事的消遣。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行专门的念佛法门-般舟三昧的话,那更是要有一定的毅力和勇气。这个大家一定要知道。相比之下,‘禅那’反而较为舒服,如果入手顺利,后面则如顺水行舟,甚至“受用世界及与身心”。怎样将两种方法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我们会逐步展开介绍。
法门各有不同,对应不同因缘的众生。每个人因缘不同。需要的法门也不一样。虽然念佛法门称三根普被,其实很多其他的法门也是三根普被。但是没有一个法门是“人人”普被的。这就是因缘不同。我们之所以介绍禅净双修的方法,也是因为《占察善恶业报经》中特意提出是为了像法末、末法初期这个时代的众生所讲,想来肯定有众生有这个因缘。
回向后 自己不留任何功德受用吗?要有具体的目标与对象吗?
问、可否烦请开示「回向」的真义?譬如修学正法时,若将功德回向给亲人以超度,或回向给冤亲债主以解冤释结,此时是指将所有功德
评论2017-03-2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