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善识境界 勿作圣解——兼答不容不信师兄的疑问

2015-04-2421160
 善识境界     勿作圣解
                        ——兼答不容不信师兄的疑问
 
        我们学佛人在修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我们读到经论中的佛所开示的道理或一段故事,或听到有缘的善知识所讲述的佛法道理时,有时会感动得热泪盈眶或汗毛直竖,或听了后有心地清净的感受,这是什么原因呢?
      佛告诉我们,这都是我们宿世修行过佛法,所种下的菩提种子遇到了因缘又起了现行的缘故。

       正如佛在《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告诉我们的
“ 佛言,其有善男子善女人,闻阿弥陀佛声,慈心欢喜,一时踊跃,心意净洁,衣毛为起,泪即出者,皆前世宿命作佛道。”类似的情况皆是佛所讲述的这个道理。

        不过有一点值得我们要注意,我们不可执著于这种境界,认为这种境界是自己有德行或证果的表现,或者任由这种悲心发展,流泪不止,就会招致悲魔入心,反而成为修行的障碍和堕落的因缘,这是我们不可不知道的情况。

       佛在《大佛顶首楞严经》介绍的“五十种阴魔”境界里详细给我们介绍了这种情况:“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於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虻,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消歇;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於正受,当从沦坠。”

        不容不信师兄所疑惑的诵经时或其他情况下不自觉流泪的情况,也属于宿世接触过佛法的善因缘所致,不作圣解,就是善境界,只是切勿执著于这种境界,或得少为足,以为佛菩萨在接引初机时所示现的感应就是佛法的了义,是修行有成就的体现,这就误会了佛菩萨“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的本意。

        我们当深入经藏,遇到境界时随时用佛的智慧修正我们自己的知见和修行道路,就不至于走入修行的误区。

        普愿一切大众,依教奉行,开佛知见,信解行证,依戒定慧,速得无上菩提。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什么是真正的供养法?
〖云何名为供养于法?善男子!若能供养十二部经,名供养法。云何供养十二部经?若能至心信乐、受持、读诵、解说、如说而行;既自

评论2017-03-29999

什么是真正的供养佛?
〖所谓如来,身心具足;身有微妙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大力。心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五智三味、三种法门、十一种空观

评论2017-03-29472

随喜功德、随喜福德都是很重要
佛又接着开示:如果有人能以遍满四天下的宝物供养如来,福德当然很大;但若有人没有钱财,而以佛地的种种功德法相,至心恭敬的说

评论2017-03-29498

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
由世间法进入佛道的关键,就是要明了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所谓欲为不净是说,因为修福生到欲界天,很容易就会沉迷在天

评论2017-03-291246

施论、戒论、生天之论
世尊在《楞严经》当中有开示过,众生的心念中因为情与想所造成的差别:想可以说是神智,意思是说如果神智清明的话,就会聪明灵巧

评论2017-03-29710

如何祭祀?祭祀的原理是什么?有用吗?
现在我们来谈谈,有关祭祀的一些正见。在台湾有不少人,有到处进香拜拜的习惯,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如果我们在宗祠或是其他地

评论2017-03-26446

如何为亡者追福
我们有谈到,如果为亡者追荐、追福,一定要这个亡者是落入饿鬼道,他才能够得到受用。如果说我们的先人、亲友,他在世时没作过恶

评论2017-03-26400

回向后 自己不留任何功德受用吗?要有具体的目标与对象吗?
问、可否烦请开示「回向」的真义?譬如修学正法时,若将功德回向给亲人以超度,或回向给冤亲债主以解冤释结,此时是指将所有功德

评论2017-03-26425

贩卖佛像 造流通佛菩萨形像 有违佛戒吗
问:梵网经云:菩萨见有恶人贩卖佛菩萨形像,当赎回。但我却看到有很多受了皈依的佛教居士在贩卖佛像,并以此为业。让我很困惑。

评论2017-03-26621

菩萨代众生消业的问题
问、经云:菩萨代众生受地狱苦,如三禅乐。然而,地狱众生所见到的地狱,他们所受的地狱苦,是他们自己的业力所变现出来的。各人

评论2017-03-2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