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三皈依 (经律论汇集)

2015-04-2422200
 
三 皈 依 


大寶積經
何以故。世尊。如來住時無有限量。等於後際。如來能以無限大悲無限誓願。利益世間。作是說者是名善說。若復說言如來是常是無盡法一切世間究竟依者。亦名善說。是故能於無護世間無依世間。與等後際。作無盡歸依常住歸依究竟歸依者。謂如來應正等覺。法者是一乘道。僧者是三乘眾。此二歸依非究竟依。名少分依。何以故。說一乘道證究竟法身。於後更無說一乘道。三乘眾者有恐怖故。歸依如來求出修學。有所作故。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二依非究竟依。是有限依。若諸有情。如來調伏歸依如來。得法津潤。由信樂心。歸依於法及比丘僧。是二歸依。由法津潤信入歸依。如來者非法津潤信入歸依。如來者是真實依。此二歸依以真實義。即名究竟歸依如來。何以故。如來不異此二歸依。是故如來即三歸依何以故。說一乘道。如來最勝具四無畏。正師子吼。若諸如來。隨彼所欲而以方便。說於二乘即是大乘。以第一義無有二乘。二乘者同入一乘。一乘者即勝義乘。世尊。聲聞獨覺初證聖諦。非以一智斷諸住地。亦非一智證四遍知諸功德等。亦非以法能善了知此四法義。世尊。於出世智。無有四智漸至漸緣。世尊。出世間智無漸至法。如金剛喻。世尊。聲聞獨覺。以於種種聖諦之智。斷諸住地。無有出世第一義智。唯有如來應正遍知。非諸聲聞獨覺境界。以不思議空性之智。能破一切諸煩惱[穀-禾+卵]。世尊。破煩惱[穀-禾+卵]究竟之智。是名出世第一義智。初聖諦智非究竟智。是於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世尊。真聖義者即非二乘。何以故。聲聞獨覺。唯能成就少分功德。名之為聖。世尊。言聖諦者。非諸聲聞獨覺之諦及彼功德。而此諦者唯有如來應正等覺。初始了知。然後為彼無明[穀-禾+卵]藏世間眾生。開示演說故名聖諦。……
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卷上
大慈恩寺翻經沙門基撰


有三寶通敬。即顯揚.對法.攝論.佛地.及四分律等如是非一。於唯敬佛中。有唯敬法身非餘二。般若燈論初歸敬頌。楞伽初云。歸命大智海毘盧舍那佛。此雖經主所置。唯敬法身也 涅槃經云。若能計三寶常住同真諦。佛即是法。法則是僧 勝鬘又云。歸依說一乘道法及三乘眾。此二種非究竟歸依。若有眾生如來調伏。乃至歸依法.僧。是二歸依非二歸依。是歸依如來。何以故。無異如來。無異二。歸依如來即三歸依。此是如來正師子吼。……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六
基撰

明種類者。有六種類。一同體。二別體。三一乘。四三乘。五真實。六住持。同體者。勝鬘經說。歸依第一義者。是究竟歸依。無異如來。無異二歸依。如來即三歸依。涅槃第十說。若能計三寶常住同真諦。此即是諸佛最上之誓願。又云。若於三寶修異相者。當知是人所有禁戒悉不具足。尚不能得二乘菩提。何況能得大菩提也。又云。佛即是法。法即是僧。乃至佛性即是法身。故言同體
大般泥洹经
尔时世尊复为迦叶重说偈言
汝莫如声闻  童蒙之智慧
唯是一归依  当知非有三
如是平等道  佛法僧一味

 为灭痴邪见  故立此三法
 汝今欲示现  随顺世间者
 应当从此教  归依于三宝
 若人归依佛  便为归依我
 归依等正觉  正觉我已得
 分别归依者  则乱如来性
 当于如来所  而作平等心
 合掌恭敬礼  则礼一切佛
 我与诸众生  为最真实依
 清净妙法身  我已具足故
 若礼舍利塔  应当敬礼我
 我与诸众生  为最真实塔
 亦是真舍利  是故应敬礼
 若归依法者  应当归依我
 清净妙法身  我已具足故

我与诸众生  为最真实法
 若归依众僧  亦当归依我
 诸余一切众  皆佛僧所摄

我与诸众生  为最正觉僧
 无目众生类  为之生道眼
 是故声闻众  及诸缘觉僧
 如来僧悉摄  归依最真实
央掘魔罗经

爾時央掘魔羅。以偈答言
此乘是大乘  說名無礙智
一乘一歸依  佛第一義依
佛法是一義  如來妙法身
僧者說如來  如來即是僧
法及比丘僧  二是方便依
如來非方便  是第一義依
是故我今日  歸依於如來
於諸歸依中  如來真實依
如欲食興蕖  應當取真實
捨真食虛偽  自他無利益
如是愚癡人  千醫莫能救
如是捨一依  修習方便依
是則群癡眾  千佛不能救
大般泥洹經

善男子。汝於我所但作是念。如來常住法僧亦然。此三事者非無常法。常住不變清涼真實離諸惱患。若不爾者。彼善男子善女人清淨三歸悉不成就。應如是修不可思議常住之法。善男子。譬如有此樹者必有此影。若無彼樹亦無彼影。若不見樹而言見影。無有是處。如是既有如來必為一切常作大樹。覆護眾生為眾生依。若使如來是無常者。不名應供為諸天人作最上依迦葉白佛言。云何世尊。夜闇冥中樹影現耶。佛言。有影既有其樹云何無影。但非肉眼所能見耳。是故當知。既有如來則為常住。非變易法非磨滅法。如彼樹影闇冥之中肉眼不見。佛泥洹已常住不變。肉眼不見亦復如是。而彼妄想於如來所作無常念。若善男子。汝等父母及所尊重。於佛法僧作非常想者。悉於三歸皆不清淨。汝今當以三法常住而勸教之。令於三法得成菩薩三歸之。迦葉白佛。唯然世尊。我從今日始當以佛法僧三法常住啟悟父母乃至七世。皆令奉持常住之法。奇哉世尊。三法常住我當受學廣為人說。若彼不受此真妙教。當知是等無常惑者。然我當日日三時為說令其親近。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護持正法應當如是。亦常修習不害慈心。彼不害果便得菩薩長壽無極智慧自在
央掘魔罗经


我為菩薩時,無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作忍辱仙人,行四無量故,生一切眾生依怙之身。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十九

尔时世界百亿魔王。悉来集聚。至波旬所。波旬语诸魔王言。诸善男子。汝等知不。有释种子出现于世作大幻术。六年苦行趣菩提树。我于尔时。将领三万六千亿众。至于彼所然我尽力。乃至不能动金刚座。尔时瞿昙。于菩提树成就幻术。以幻力故。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使我眷属颠倒堕落如树拔根。当尔之时。释子成就无相幻术。以幻力故。十方智人悉皆归属。推求瞿昙所度众生。心相所在莫知其处。若有人能至心归依。尽力不能动其一毛。不可诳惑不可怖畏。我今婇女五百之众。及诸眷属悉复归向。而我不能遮止动转。


感想:


只要至心皈依世尊,波旬即对此人无可奈何;
那么要是相反呢?违背三皈依,而搞个四皈依呢?
可想而知了。
转释如一师兄帖子:

《撰集百缘经》卷3〈3 授记辟支佛品〉:
(三○)劫贼恶奴缘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一愚人。名曰恶奴。心常好乐处处藏窜劫夺人物。用自存活。时有比丘。在于冢间。坐禅行道。食时欲至。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时有长者。见彼比丘威仪庠序。心生信敬。即入舍内。取一张[叠*毛]。施彼比丘。还诣冢间。值彼贼人。见是比丘持[叠*毛]来至。便从索取。比丘即与。明日更来。复从索[袖-由+(旃-方)]。次复持与。于第三日。比丘乞食。来至房内。复从索钵。时彼比丘作是念言。唯此一钵。当用乞食救济性命。彼贼复索无有厌足。今当设计授三自归。治彼贼人令使不来。作是念已。即语贼言。待我须臾。止息小停。当与汝钵。贼闻是语。即便坐待。比丘取绳。张施罥索。安置向内。语彼贼言。我今疲极不能故起。汝自伸手。内著向中。我授汝钵。贼闻是语。寻即申手内著向中。比丘挽索罥其手得。系著床脚。比丘出外。捉杖考打。唱言。一下当归依佛。痛不可言。良久乃稣。种种呵责。复更考打。第二下者当归依法。倍复疼痛。垂欲命终。良久乃稣。转更呵责。第三下者当归依僧。贼作念言。今者考我。彻于心骨。痛不可言。若不伏首。授我四归。必定交死。作是念已。即便引伏。比丘解放。走诣佛所。高声唱言。今者世尊。实大慈悲。敕诸比丘。授我三归。脱不得死。若受四归。必死无疑。无所归仰。
    尔时世尊。知彼贼人心以调伏。即为说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所见敬仰。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CBETA, T04, no. 200, p. 216,
大般涅盘经有段和撰集百缘经/大庄严论经相似的比喻:


大般涅槃經卷第五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一切眾生怖畏生死諸煩惱故故受三歸。譬如群鹿怖畏獵師。既得免離若得一跳則喻一歸。如是三跳則喻三歸。以三跳故得受安樂。眾生亦爾怖畏四魔惡獵師故受三歸依。三歸依故則得安樂。受安樂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涅槃。涅槃者即是無盡。無盡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決定。決定者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六 

失译人名在后汉录

问曰。三归以何为性。
有论者言。三归是教无教性。受三归时。胡跪合掌。口说三归。是名身口教也。若纯重心有身口无教。是谓教无教。
又云。三归是三业性。身口意业也。
又云。三归是善五阴。以众生善五阴为三归。以三宝为所归。所归以救护为义。譬如有人有罪于王。投向异国以求救护。异国王言。汝求无畏者。莫出我境。莫违我教。必相救护。众生亦尔。系属于魔有生死罪。归向三宝以求救护。若诚心三宝更无异向。不违佛教。魔王邪恶无如之何。昔有一鸽。为鹰所逐。入舍利弗影战惧不解。移入佛影泰然无怖。大海可移此鸽无动。所以尔者。佛有大慈大悲。舍利弗无大慈悲。佛习气尽。舍利弗习气未尽。佛三阿僧祇劫修菩萨行。舍利弗六十劫中修习苦行。以是因缘。鸽入舍利弗影犹有怖畏。入佛影中而无怖也。

问曰。若归三宝能除罪过息怖畏者。提婆达多亦归依三宝。以信出家受具足戒。而犯三逆堕阿鼻狱。
答曰。夫救护者救可救者。提婆达多罪恶深大兼是定业。是故难救。

问曰。若有大罪佛不能救。若无罪者不须佛救。云何三宝能有救护。
答曰。提婆达多归依三宝。心不真实三归不满。常求利养名闻。自号一切智人。与佛争竞。以是因缘。三宝虽有大力不能救也。
如阿阇世王。虽有逆罪应入阿鼻狱。以诚心向佛故。灭阿鼻罪入黑绳地狱。如人中重罪七日都尽。是谓三宝救护力也。

问曰。若提婆达多罪不可救者。有经云若人归佛者不堕三恶道。是义云何。
答曰。提婆达多以归三宝故。虽入阿鼻受苦轻微。亦时得暂息。又如人在山林旷野恐怖之处。若念佛功德恐怖即灭。是故归依三宝救护不虚。

三宝于四谛中何谛所摄。于二十二根中何根所摄。于十八界中何界所摄。十二入中何入所摄。
于五阴中何阴所摄三宝于四谛中尽谛所摄。道谛少入。根中三根所摄未知已知无知根。于十八界所摄意界意识界法界。十二入中意入法入所摄。五阴中无漏五阴所摄。佛宝于四谛中道谛少入。法宝于四谛中尽谛所摄。僧宝于四谛中道谛少入。佛宝二十二根中。无知根所摄。法宝是尽谛无为故非根所摄。僧宝二十二根中三无漏根所摄。佛宝于十八界中。意界意识界法界少入。十二入中意入法入少入。五阴中无漏五阴少入。法宝于十八界中法界少入。十二入中法入少入。法宝非五阴摄。阴是有为。法宝是无为故。僧宝于十八界中意界意识界法界少入。十二入中意入法入少入。五阴中无漏五阴少入。

问归依佛者。为归依释迦文佛。为归依三世佛耶。
答曰。归依三世佛。以佛法身同故。归依一佛。则是三世诸佛。以佛无异故。有云。若归依三世诸佛者。有诸天自说。我迦叶佛弟子。我拘留孙佛弟子。如是七佛中各称我是某佛弟子。以是因缘。正应归依一佛。不应三世。有云不应尔。何以故。如毘沙门经说。毘沙门王归依三宝。归依过去未来现在佛。以是义故。应归依三世诸佛。

问曰。若尔者。如诸天各称某佛弟子。是义云何。
答曰。诸天所说。何足定义。有诸天各称一佛为师。亦归三世诸佛。直以一佛为证耳。

问曰。何所归依名为归依佛。
答曰。归依语回转一切智无学功德。

为归色身。归依法身耶。
答曰。归依法身不归色身。不以色为佛故。

问曰。若色身非佛者。何以出佛身血而得逆罪。
答曰。色身是法身器故。法身所依故。若害色身则得逆罪。不以色身是佛故得逆罪。

归依法者。何所归依名归依法。
答曰。归依语回转断欲无欲尽处涅盘。是名归依法。

问曰。为归依自身尽处他身尽处。
答曰。归自身尽处他身尽处。是名归依法。

若归依僧何所归依。
答曰。归依语回转良佑福田声闻学无学功德。是名归依僧。

为归俗谛僧。为第一义谛僧。若归第一义谛僧者。佛与提谓波利受三自归。不应言未来有僧汝应归依。第一义谛僧常在世间。
答曰。以俗谛僧是第一义谛僧所依故。言未来有僧汝应归依。又欲尊重俗谛僧故作如是说。佛自说一切诸众中佛众第一。譬如从乳出酪从酪出酥从酥出醍醐。醍醐于中最胜最妙。佛弟子众亦复如是。若有众僧集在是中。四向四得无上福田。于一切九十六种众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是故言未来有僧汝应归依。不伤正义。

问曰。佛亦是法。法亦是法。僧亦是法。正是一法有何差别。
答曰。虽是一法。以义而言自有差别。
以三宝而言。无师大智及无学地一切功德是谓佛宝。尽谛无为。是谓法宝。声闻学无学功德智慧。是名僧宝。
以法而言。无师无学法。是名佛宝。尽谛无为非学非无学法。是名法宝。声闻学无学法。是名僧宝。
以根而言。佛是无知根。法宝非根法。僧是三无漏根。
以谛而言。佛是道谛少入。法宝是尽谛。僧是道谛少入。
以沙门果而言。佛是沙门。法宝是沙门果。僧是沙门。法宝是沙门果。
以婆罗门而言。佛是婆罗门。法宝是婆罗门果。僧是婆罗门。法宝是婆罗门果。
以梵行而言。佛是梵行。法宝是梵行果。僧是梵行。法宝是梵行果。
以因果而言。佛是因。法宝是果。僧是因。法宝是果。
以道果而言。佛是道。法宝是果。僧是道。法宝是果。
佛以法为师。佛从法生。法是佛母。佛依法住。

问曰。佛若以法为师者。于三宝中何不以法为初。
答曰。法虽是佛师。而法非佛不弘。所谓道由人弘。
是故佛在初。

尔时优波离复白佛言。世尊。
若受三归戒时。先称法宝后称佛者成三归不。
答曰。无所晓知说不次第者。自不得罪。得成三归。
若有所解故倒说者。得罪亦不成三归。

问曰。
若称佛及法不称僧者成三归不。若称法僧不称佛者成三归不。若称佛僧不称法宝成三归不。
答曰。不成三归。

问曰。若不受三归得五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八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十戒不。若不白四羯磨得具戒不。
答曰。一切不得。若受五戒。先受三归。三归既竟乃得五戒。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什么是真正的供养法?
〖云何名为供养于法?善男子!若能供养十二部经,名供养法。云何供养十二部经?若能至心信乐、受持、读诵、解说、如说而行;既自

评论2017-03-29999

什么是真正的供养佛?
〖所谓如来,身心具足;身有微妙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大力。心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五智三味、三种法门、十一种空观

评论2017-03-29472

随喜功德、随喜福德都是很重要
佛又接着开示:如果有人能以遍满四天下的宝物供养如来,福德当然很大;但若有人没有钱财,而以佛地的种种功德法相,至心恭敬的说

评论2017-03-29498

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
由世间法进入佛道的关键,就是要明了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所谓欲为不净是说,因为修福生到欲界天,很容易就会沉迷在天

评论2017-03-291246

施论、戒论、生天之论
世尊在《楞严经》当中有开示过,众生的心念中因为情与想所造成的差别:想可以说是神智,意思是说如果神智清明的话,就会聪明灵巧

评论2017-03-29710

如何祭祀?祭祀的原理是什么?有用吗?
现在我们来谈谈,有关祭祀的一些正见。在台湾有不少人,有到处进香拜拜的习惯,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如果我们在宗祠或是其他地

评论2017-03-26446

如何为亡者追福
我们有谈到,如果为亡者追荐、追福,一定要这个亡者是落入饿鬼道,他才能够得到受用。如果说我们的先人、亲友,他在世时没作过恶

评论2017-03-26400

回向后 自己不留任何功德受用吗?要有具体的目标与对象吗?
问、可否烦请开示「回向」的真义?譬如修学正法时,若将功德回向给亲人以超度,或回向给冤亲债主以解冤释结,此时是指将所有功德

评论2017-03-26425

贩卖佛像 造流通佛菩萨形像 有违佛戒吗
问:梵网经云:菩萨见有恶人贩卖佛菩萨形像,当赎回。但我却看到有很多受了皈依的佛教居士在贩卖佛像,并以此为业。让我很困惑。

评论2017-03-26621

菩萨代众生消业的问题
问、经云:菩萨代众生受地狱苦,如三禅乐。然而,地狱众生所见到的地狱,他们所受的地狱苦,是他们自己的业力所变现出来的。各人

评论2017-03-2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