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是我们不少同修都认同的,同时信佛到底是信什么却又模模糊糊。我们相信佛教中的什么?是相信佛菩萨神通广大会保佑我们,还是相信因为学佛下辈子我们会活的好点?这并不是我们学佛的最终目的。更不是佛法教导我们最终要相信的东西。
《法华经》讲: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说到底,佛法让我们相信的是诸佛的智慧。而这个智慧就是我们所说的如来藏、自性、一实境界。
说起一实境界,自性、本心来很多同修就觉得是十分高不可攀的东西,有的就认为是虚无缥缈,还有的认为这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钝根众生所能明白的。大家对一实境界有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看法。这些看法不仅并非正确,而且还真切地阻碍了我们实证的脚步。在《占察善恶业报经经》中,地藏菩萨特地对这些观念作了相应的开示。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汝云何巧说深法。能令众生得离怯弱。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当知初学发意求向大乘未得信心者。于无上道甚深之法喜生疑怯。我常以方便宣显实义。而安慰之。令离怯弱。是故号我为善安慰说者。
我们很多同修志向大乘佛法,希望能够修学,但是还没有信心,信心不能坚定。对于无上道法、一实境界经常生出疑惑心、怯懦心、畏惧心。那么地藏菩萨会帮助开导我们怎样远离这些观念。
一、一实境界并非是我们难以企及的佛法,不要自轻。
所谓钝根小心众生。闻无上道。最胜最妙。意虽贪乐发心愿向。而复思念。求无上道者。要须积功广极。难行苦行。自度度他。劫数长远。于生死中久受勤苦。方乃得获。以是之故。心生怯弱。我即为说真实之义。所谓一切诸法本性自空。毕竟无我。无作无受。无自无他。无行无到。无有方所。亦无过去现在未来。乃至为说十八空等。无有生死涅槃一切诸法定实之相而可得者。又复为说。一切诸法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乾闼婆城。如空谷响。如阳焰如泡如露如灯如目[目×壹]如梦如电如云。烦恼生死性甚微弱。易可令灭。又烦恼生死毕竟无体。求不可得。本来不生。实更无灭。自性寂静。即是涅槃。如此所说能破一切诸见。损自身心。执着想故。得离怯弱。
根基迟钝的众生听闻无上佛法,最胜最妙,这是最好的,最究竟的。任何法门都不能比拟其万一。虽然也贪求,希望能够修证,但是他有这样的想法:这个最胜最妙的佛法恐怕需要多生多劫积累功德,还可能需要苦行,遇到万般困难,度化众生,绵长久远。需要生死轮回多生多劫,才会获得,不会那么便宜就让我得了去。
那么地藏菩萨告诉我们:真实的意义是这样的,一实境界,诸法本来就是虚幻不实的,没有所谓自我,没有造作的人,也没有承受的人。没有自他对立,没有距离远近,来往居所。更没有现在过去未来等等时间概念。其实根本没有一个所谓生死轮回涅槃解脱等法可以获得。
一切诸法如同幻化,如水中月影、镜中形象虽然看似真实但却把捉不得;如海市蜃楼,如空谷回声,如灯焰、如泡沫、如露水转瞬即逝;如眼病时所见虚花、如同梦幻、如同闪电、如同浮云虚幻不实。烦恼生死其本性实在微弱,很容易就可以让其熄灭;又烦恼生死毕竟没有本体形象,无法得到;本来就没有的东西,也根本不必消灭。自性寂静,已经是涅槃。这样开示能够破除众生诸种错误的见解,减少其执著身心的妄想,远离对大乘无上佛法的怯懦之心。
这个一实境界实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也不是我们思维的那样需要怎样的功德,经历怎样的困苦才能得到。一实境界本就是打破我们虚妄不实的执著妄想,本来没有的东西,其实很容易让其熄灭,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什么生灭可言。所以对于一实境界,无上妙法的修行我们大可不必认为自己不够格,无法达到,困难重重。这个都是没有必要的。这个并非是很难的事情,更不是末法中不可能的事情。我们不要阻碍了自己的觉悟之路。所以志向大乘的同修,只要有这个志向就一定要以一实境界为皈依,来修习信心解悟,以期证得法身实相。也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开始进入大乘之门。
这个怯弱之心,也颇常见,学佛学得很谦虚,一张口就是我业障深重、我那有资格学习这样的佛法、我怎么能有成就。甚至还有人对他人宣传这样的观念,你怎么能学这个法呢?这个要大根器的人才学的。大根器是什么?大根器《法华经》讲的比喻很清楚,一时等澍其泽普洽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小根小茎小枝小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大根大茎大枝大叶。诸树大小。随上中下各有所受。一云所雨。称其种性而得生长。
就是说,草木丛林有小根小叶的草,有中根中叶,有大根大叶的树。天上的云雨滋润,大根会有大的收获,成长为大树,反之,小根的呢,接受的云雨滋润少,成长为小草。这就是我们说的根性不同。放到我们学佛上说呢,上根人就是能够接受信奉大乘佛法的人。有谁能够否定你的这个根器呢?
经典中对于钝根小心众生尚如此安慰开示,又有谁有可以指责某个人没有根器、没有资格学习大乘佛法呢?《法华经》云:不令他疑悔,云汝不得佛。千万不要随意为他人下这个评语,你不能学什么,你没有资格学什么。
在这里,我们看看地藏菩萨怎样开示,怎样对于信心不足的人说法,建立其信心。我们要相信我们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圆满。要相信佛法可证,佛法能学。相信我们有这个资格。有这个条件。只要你能相信,那就是最有资格的人。
二、一实境界并非就是空无,更不是断灭。
如是等说钝根众生不能解者。谓无上道如来法身。但唯空法。一向毕竟而无所有。其心怯弱。畏堕无所得中。或生断灭想。作增减见。转起诽谤。自轻轻他。我即为说如来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实体。具足无量清净功业。从无始世来自然圆满。非修非作。乃至一切众生身中亦皆具足。不变不异。无增无减。如是等说。能除怯弱。是名安慰。
有一些根基迟钝的众生就不能了解,以为法身自性只有空法,无所有。于是其心害怕无所得,或者以为是断灭消失了。或者是认为佛法是我们有所增减,修证所得。于是会因为邪见而诽谤,自心轻慢。那么地藏菩萨为我们开示:自性并不是空无,有其真实体性,具足无量无边清静功德作用。无始以来自然圆满,不是由我们修习造作能够达成,甚至一切众生身中也是具足无缺。没有变异增减。这样教导能够令众生远离怯懦。
一提起佛法,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四大皆空,尤其是说道本性、法身、一实境界等名词。就认为是没有。既然没有我修他干什么。或者觉得我现在还有老婆孩子,房子票子,可是真修了佛法,那岂不就‘没有’了?这样的误解很多。阻碍了不少人修正佛法。地藏菩萨便告诉我们一实境界的另外一面,法身自性不是没有,不仅不是没有,还具足无量功德福业,远比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多,用比喻是没有办法讲的。而且这个清静功德福业,不是靠我们造作出来的,是我们原本就有的,具足无缺,从未有过增减变异。这样讲能令众生破除对于佛法的误解,远离怯懦之心。
三,一实境界虽然非修非作,但不等于我们不必修行。
又复愚痴坚执众生。闻如是等说亦生怯弱。以取如来法身本来满足。非修非作相故。起无所得想而生怯弱。或计自然。堕邪倒见。我即为说修行一切善法。增长满足。生如来色身。得无量功德清净果报。如此等说今离怯弱。是为安慰。
有愚痴的人,执著坚固,听到说法身本来具足,不必修行造作。于是又觉得会得不到什么,或者觉得既然本来如此,那就是自然常住,落入邪见当中。那么为其开示,修行一切善法,才能增长满足如来色身,得无量功德清静果报。这样让其远离邪见。
的确有这样的人,一听说:非修非作,就认为不必修了,我们本来是佛,那就不用学什么佛法,修行什么。地藏菩萨便告诉我们需要修一切善法才能生如来色身报身,得到无量功德清静果报。
四,一实境界虽然人人本具,但是我们却没有证得。
又彼无分别实体之处。从无始世来具无量功德自然之业。成就相应。不离不脱故。说为不空。如是实体功德之聚。一切众生虽复有之。但为无明曀覆障故。而不知见。不能克获功德利益。与无莫异。说名未有。以不知见彼法体故。所有功德利益之业。非彼众生所能受用。不名属彼。唯依遍修一切善法。对治诸障见彼法身。然后克获功德利益。是故说修一切善法。生如来色身智身。
这个一实境界虽然从始至终都具有无量清静功德,从未脱离我们,所以说本性不空。但是这些功德虽然具有却被无明覆盖遮障,我们不能知见,不能获得功德利益,与无一样,故此说没有。因为不能知见此本性、一实境界,所有功德利益我们都不能享受,也就不能说是属于我们。只有遍修一切善法,对治各种障碍,见到我们自性法身,才能获得此功德利益。所以说修一切善法,生如来色身智慧。
我们修证佛法的根本目的即使知见本性,了达一实境界。证得我们原本拥有的智慧德相。这个过程即不是我们想的那么难,也不是可以放任不管,我们更不必认为自己修不成,不够资格。这都是心有怯懦的表现。而信佛也是从这里建立信心,才能称为信佛。当我们相信自己即佛的时候,诸佛菩萨才大畅其怀。
回向后 自己不留任何功德受用吗?要有具体的目标与对象吗?
问、可否烦请开示「回向」的真义?譬如修学正法时,若将功德回向给亲人以超度,或回向给冤亲债主以解冤释结,此时是指将所有功德
评论2017-03-26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