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事经卷第五
有二正见。应谛寻思称量观察。若谛寻思称量观察。能得未得。能触未触。能证未证。能超愁叹。能灭忧苦。能得如理。能触甘露。能证涅槃。
云何为二。所谓一切世间正见。出世正见。
(有二种正见,如果能仔细的思维观察,可以超越忧悲苦恼,证得寂灭之乐。一种是世间正见,一种是出世正见。)
云何名为世间正见。谓有一类。起如是见。立如是论。决定有施。有受有祠。有善恶业。有异熟果。有此世间。有彼世间。有父有母。有诸有情化生种类。于其世间。有诸沙门婆罗门等。正至正行于此世间及彼世间。自然通达。作证领受。如是名为世间正见。
(世间正见,是相信有施有受,有善有恶,有因有果,有父有母,有种种有情种类。)
诸圣弟子。于此所说世间正见。应谛寻思称量观察。依此所说世间正见。能令众生毕竟解脱生老病死愁叹忧苦热恼等法不。谛观察已。便正了知。依此所说世间正见。不令众生毕竟解脱生老病死愁叹忧苦热恼等法。所以者何。如是所说世间正见。非真圣见。非出离见。非能究竟证涅槃见。非厌非离。非灭非静。不证通慧。非成等觉。非得涅槃。而能感得生老病死愁叹忧苦热恼等法。如是知已。于世间法生怖畏想。于出世法生安静想。以于世间生怖畏故。都无执受。无执受故。无所希求。无希求故。于内证得究竟涅槃。如是证已。便自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是汝等。于此所说世间正见。应谛寻思称量观察。
(对于世间正见,应仔细的思维观察,对世间法生起厌离心、怖畏心,于出世法生起安乐心、寂静心,对世间法无所执着希求,如是证得究竟涅槃。)
云何名为出世正见。谓知苦智。知苦集智。知苦灭智。知能趣苦灭道智。如是名为出世正见。
(出世正见,是指苦、集、灭、道四圣谛。)
诸圣弟子。于此所说出世正见。应谛寻思称量观察。依此所说出世正见。能令众生毕竟解脱生老病死愁叹忧苦热恼等法不。谛观察已。便正了知。依此所说出世正见。能令众生毕竟解脱生老病死愁叹忧苦热恼等法。所以者何。如是所说出世正见。是真圣见。是出离见。是能究竟证涅槃见。能厌能离。能灭能静。能证通慧。能成等觉。能得涅槃。能超一切生老病死愁叹忧苦热恼等法。如是知已。于出世法生珍宝想。于世间法生下贱想。于出世法生珍宝想故。便生欢喜。生欢喜故。其心安适。心安适故。身得轻安。身轻安故。便受悦乐。受悦乐故。心得寂定。心寂定故。能实知见。实知见故。能深厌背。深厌背故。能正离欲。正离欲故。能得解脱。得解脱已。便自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是汝等。于此所说出世正见。应谛寻思称量观察。
(对于出世正见,应仔细的思维观察,把出世法当作珍宝,厌离世间法,对出世法生欢喜心故,身心轻安,心得寂定,远离诸欲,证得解脱。)
如是名为二种正见。应谛寻思称量观察。能得未得。能触未触。能证未证。能超愁叹能灭忧苦。能得如理。能触甘露。能证涅槃。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正见有二种 世间出世间
智者谛寻思 能正尽众苦
谛思于世间 便生怖畏想
由无执受等 究竟证涅槃
谛思出世间 便生珍宝想
欢喜心安适 从此获轻安
轻安故受乐 乐故心寂定
心定生觉支 知见四如实
见实断诸疑 疑除无所取
解脱一切苦 证无上涅槃
回向后 自己不留任何功德受用吗?要有具体的目标与对象吗?
问、可否烦请开示「回向」的真义?譬如修学正法时,若将功德回向给亲人以超度,或回向给冤亲债主以解冤释结,此时是指将所有功德
评论2017-03-26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