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生活中的修行

2014-12-20101570

  在共修时段,坐在堂里一心不乱地专注修业处,称为专修。专修法由于避免了除坐姿以外的其他威仪,也避免了除业处以外的外缘,心是投入的,所以称为专修。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由于威仪是不断变化的,例如行走、站立、坐着、躺卧、移动等,或者手要不断操作各种事情,走路时脚步要移动等。
  还有,平时眼睛是张开的,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外缘;耳朵是开放的,任何声音都可以撞击耳门,而且思维也不像专修时那么专注、专心,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守护好正念,没有守护好心念,心就会像猴子一样,像野马一样,这样我们将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在胡思乱想。在坐时虽然很专心,但是一下座后,心又追随着习气,又追随着烦恼,又追随着妄想,这样我们的修就很难有好的效果。
  应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也保持修行呢?学会散修。散修的“散”是指姿势,身体的威仪处于行立坐卧的任何一种,六门也处于活跃状态,不像专修的时候关闭眼耳鼻舌身五门,只用意门,只是用心去专注业处。在平时六门都是开放的,接受颜色、声音、气味、味道、触所缘以及法所缘的撞击。比如走路的时候要看路面,特别是这个季节很多蚂蚁、很多虫,不小心的话会踩死它们,我们的眼睛不可能闭着。有些人比较忙,要抬东西、搬东西、扫地等等。
  这时是不是不能修了呢?不是的,还是可以!在这些情况下的修行称为“散修”,或者称为散心修。散修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知道身体的动作。如果心还很粗,也就是心比较散乱的时候,可以只是把心放在身体上,乃至只注意身体的动作。比如扫地的时候,注意肢体的动作,注意不要扫死蚂蚁虫子等,要有正念地扫。虽然速度上扫得快也好,扫得慢也好,只要有正念就好。
  心念放在身体上,属于“有益正知”,它是一种培养正念正知的方法,比扫地时胡思乱想更好。这一种方法是在心比较粗或者干活的时候,由于动作比较快或复杂,心难以细下来,就可以这么做。
  第二、觉知自己的心念。要学会时时了知自己的心念。比如当你感到烦躁时,要知道你的心已经生起烦恼了,不耐烦了。例如在厨房服务时,看见有人不听安排而让自己心生烦恼,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心没有跳出这个外缘,没有很好地观照自己的内心的话,就会被烦恼控制,被烦恼绑住了。这个时候心要跳出來,要知道我的心已经在闹情绪了,在赌气、讨厌、不耐烦了。
  经常很好地观照自己的心,烦恼在一生起时即被我们的正念所镇伏、压服。如果没有正念的话,烦恼就找到滋生的机会,会越来越滋长,会越来越强大。任何烦恼在刚刚开始时力量都是很弱的。例如生气,当你看到冤家死对头时,第一反应是讨厌他。但是在你一接触到不喜欢的外缘时,心很快就了知:“啊,我的心已经被对象套住了,我的心已经被烦恼抓住了。”
  如果你能很快地察觉到它,察觉到自己的心陷入了烦恼,那种嗔恚、生气、厌恶、排斥的力量很快就变弱。为什么呢?因为有了正念,烦恼就会变弱。如果出现了喜欢的对象,比如在托钵时看到有好吃的东西,于是生起贪心:“哈,今天又有肉吃了,我要舀多点!”这时你盯着的只是美味,却没有看到你的心在粘着好吃的东西,没有看到贪心的生起。
  如果没有正念,心就被贪欲抓住了。烦恼一生起时,正念就生起。就好像一个小偷,后面老是跟着警察,虽然小偷下手很快,但是警察也能很快地把他抓住,那这个小偷就不可能为非作歹到哪里去。妄想、贪嗔痴就好像小偷,正念好像警察,如果任凭小偷去偷,小偷就会越来越大胆,甚至明目张胆,原来的暗偷变成后来的明抢。
  如果一个人没有用正念防护自己的心的话,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惭愧心,知道生气不好,到后来明目张胆地生气,还以为透过生气才能树立威信,这样心就慢慢地陷入烦恼。你会生气一次,就会生气第二次、第三次……。生气次数多了,就变成一种习气。所谓“习”就是不断重复,不断重复的烦恼称为“习气”。一旦烦恼重复多了就变成性格、变成习气。人家说这个人性格不好,难以相处,大家都不喜欢,就是因为不断地重复做不该做的事情,重复说不该说的话。
  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守护好正念,没有防护好心,任凭烦恼在心里滋生。所以我们要提升对心的观照能力,要提升心对烦恼的控制能力,这属于“有益正知”或“适宜正知”,也是培养正念正知的方法。不过,有些法把这种训练方法称为“内观”或“毗钵舍那”,但其实它还不是真正的内观。为什么呢?因为只要修者还没有能力见到究竟名法,他所见到的这些所谓的“生气”等就还是概念法,或者说是一堆名法的组合,所以不能称为“内观”,它只是属于正念的训练。
  第三、觉知业处。日常生活中更好的修行方法,是把自己的业处带到任何一种动作、任何一个地方,这种训练方法称为“行处正知”。如果大家以入出息念为自己的根本业处,那么走路也觉知呼吸,扫地、搞卫生的时候也觉知呼吸,洗钵等一切动作都在觉知自己的呼吸。专修的时候叫做专注呼吸,而在平时叫做觉知呼吸,即散修的时候是觉知呼吸。虽然所缘(目标)都是呼吸,但是用的心力有所不同。
  专注是指全心投入去知道它,清楚知道它,而觉知比专注的力度稍微弱一点,但还是清楚地知道。在平时甚至可以用知道呼吸的方法,但知道又比觉知呼吸稍弱一点,但仍然是把心放在呼吸上。为什么平时不用专注呢?因为眼睛还要看,耳朵还要听,手还要操作,脚还要行走,所以不能叫专注。比如扫地的时候,我们既要看会不会扫到虫蚁,又要看哪里树叶多,把它们扫到一堆。这个时候不断地分心,按照阿毗达摩来说,眼门心路、身门心路和意门心路交换不断地生起,所以要说专注是说不过去的,至多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心念在呼吸上,这些都需要慢慢地训练。
  平时的散修比打座中的专修更加难,但是能够做好散修的话,其效果会比专修更好。有些修者之所以被传闻或据说修得好,但是却很难与人相处,或者说性格不好,就是因为只懂得专修,不懂得散修,只懂得在座中专心投入,在平时却控制不了自己的心。因此我强调过很多次,以后还是会继续强调的,就是“修好不如性格好!”我们不要求每个人修一定要好,但是却要求大家性格要好。不管你的修行怎么样,但是你的言行举止看上去要像个修行人。
  如果传闻中你修行很好,但是你的性格却连一个出家人都做不到,连一个修行人都做不到,那么传闻你修得很好,你的言行是带给人信心,还是带给人怀疑?所以,修行还没有上去之前,就要先把自己的身行、把自己的言行、把自己的意行先收好,先修好。修得好不好,很大部分是因为过去世巴拉密的原因,许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今世。如果拥有很好的修巴拉密,今世可能稍微精进一下,你就有可能证得那,就可以修得很好。
  如果你今世没有好好地防护自己的身、语、意,虽然在座中有能力专注,但是你的性格却很容易让人丧失信心,这是很不应该的!所以我们不应只是片面地追求在坐中、专修的时候能够投入。专修的时候能够专注,你的修修得上去,每天都有新的功课可以报告,但是在平时散修的时候却不防护心,于是你的习气、烦恼都表现出来,暴露出来让别人看到,你的言行举止让人大跌眼镜,于是别人会怀疑:“怎么这个人修行那么好还会这样?还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由于怀疑你的行为,导致怀疑你的修行;怀疑你的修行,导致怀疑你的法。如此,传闻中修得越好但性格不好的人,无论对他人,还是对教法都是一种破坏!所以我们应该透过正念正知,来镇服这些烦恼、习气。即使修还没有成就,即使修还没有提升,但是我们的言行举止也要像个修行人,特别是出家人应该像个出家人。这样的话我们不管修得怎么样都是在进步,都是在提升。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得到修行人的利益,而不只是弄一些虚名。
  除了专修之外,更要注重平时的培养,平时正念的守护,正念正知的维持。除了精进修、做好专修之外,平时的心念要保护好,要做好散修。我们可以说“专修容易散修难”,因为真正守护好心、保护好心还是在散修状态,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堂里一坐,大家的姿势都一样,你的习气不容易表现、暴露出来。一旦用自己随意的姿势、随意的威仪,行走、坐着、站立也好,这些威仪都显示出你的心念。姿势和行为是身表,所讲的话是语表,身表和语表都源自于心。你有这样的心念,才有这样的行为,才有这样的语言,如果你的言行举止都显现出你的烦恼习气,证明你是一个烦恼的奴隶、习气的奴仆。
  我们要做心的主人,要调伏好心,训练好心,让心纳入正念的管理。心是很好训练的,心是很好引导的,虽然这并非易事,但是它却是可以引导的。最怕的是我们没有去引导心,而是去放纵心。若放纵心,你就永远是心的奴隶。我们要尝试做心的主人,用正念正知去调伏它,去管理它、控制它、引导它,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性格上不断提升,在修行上不断增长,在修上修有所成!希望大家一起精进努力,与大家共勉!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蔡天凤托梦母亲告知抛尸地?《今日说法》也讲过的离奇托梦案
前歌手周英杰,是蔡天凤的好友,他接受香港巴士的报采访时透露,蔡天凤遇害后曾向母亲托梦,蔡天凤2月21日失联,他家人报警。在

评论2023-03-0514982

继续修炼吧!少年。
作为一个自控能力不强,无缘无故喜形于色的人,我非常敬佩那些不声不响就把事情做了的人。A不声不响就考了个硕博连读,还是带奖

评论2018-08-0917076

远离“巨婴婊”
最近朋友阿花被一件事搞得异常火大。上周表姐跟她借钱,说要还信用卡,阿花卡里剩了不到四千块,就借了三千。表姐再三保证一周后

评论2018-08-0914642

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是从不做这件事
马克李维说:你不能随意评价别人的生活,因为那是他的人生。每个人活于人世,都有言不由衷的苦衷,而大多数人透过世相,看到的都

评论2018-08-096090

下一个七年,你是谁?
一时心血来潮报了个口译班,其中有一位老师大概30岁,长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时尚,口译功夫了得,每次都来去匆匆,中午就花5分钟

评论2018-08-085651

玄奘菩萨 佛法复兴,皆预其中
当佛法从汉朝传到中国时,佛菩萨无比慈悲宽厚的心量,以及清净又不可思议的教义,震撼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深深触动了华夏民族

评论2018-04-272160

九死一生取经 玄奘菩萨弘扬的是八识论如来藏妙义
传统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社会的今日,佛教文化都承担着一个非常重要的

评论2018-04-272178

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却没有什么密宗的经?
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却没有什么密宗的经?唐朝时印度才有所谓的密宗遍观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却没有什么大日如来而归于密教部的一部

评论2018-04-272762

“民族的脊梁”玄奘大师
玄奘菩萨不仅是僧人,还是内外兼修的大帅哥,《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法师)形长七尺余,身赤白色,眉目疎朗,端严若神

评论2018-04-27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