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如何对治嗔恨心?(二)

2015-03-317760

【佛遗教经】
      
      “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嗔犹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汝自禁息,当无嗔责

明白“忍辱”的重要与殊胜,在日常生活中,当他人给自己境界时,又该如何面对?“汝自禁息,当无嗔责。”此时,就要正襟危坐、临危不乱,要有这种定力。“禁息”就是修忍辱,绝不与对方一般见识。身口要平静、不动,心也要平静、不动,这就是一种定;有了定,就能息灭嗔心的烦恼。所以,自己要先有这种认知,无论他人如何扰乱,自己一定要禁息,否则就容易被影响,乃至退失菩提心。
  禁息之后,还要“当无嗔责”──不起嗔心。责,就是责备、责骂对方为何对自己无理?非要与对方讲出个是非、公道,如此就不是忍。因为与对方谈判、论是非,就变成了凡夫俗子,非关修行。所以“当无嗔责”,就是要逆来顺受,自己反省检讨:被对方如此的扰乱,这就是自己过去的业;可能自己过去曾经如此对待他,所以要甘心甘受,不再指责对方。假使真正能做到这种“忍”的境界,不论对方如何毁谤、加害、辱骂,自己都能不理它,这念心保持如如不动,了了常知,心当中就会有无量的光明、智慧,有定力、智慧,就能产生感通。

不但在外边没有脾气,就是在内边也要没有脾气

    所谓“烦恼即菩提。”有人问:“不种烦恼,是不是没有菩提?”不是的,烦恼的本身就是菩提。怎样是菩提?就是不生烦恼,所以烦恼即菩提。若是只生烦恼,烦恼的本身仍旧是烦恼,菩提仍旧是菩提,大家不要会错意。
    对任何人不可以发脾气,不但在外边没有脾气,就是在内边也要没有脾气,到了这种境界,才算是真正没有脾气的人,敢怒不敢言,那也是发脾气。偶尔发点小脾气,无伤大雅,还可以的,但你如果假借名堂,故意发脾气,那就不对了。如果自己真正没有烦恼了,没有无明了,没有妄想了,没有欲念了,到这种境界,虽然有点小脾气,情有可原,但最好当然是没有脾气,与人和睦相处,一团和气,令人有亲切感。
    修道人要用德行来感化人,不要用势力来压迫人,对任何人要讲道理,令人心服口服,真正佩服你有才干、有道德、有学问、有慈悲,否则落在名利上,那就离佛道十万八千里了,这一点要特别谨慎。
    出家修道修什么道?就是修忍辱的道。谁若发脾气,那就与道相违背,永远不会与道相感应。发脾气是一件丑事,是障道的因缘,希望大家谨慎,千万不要犯这种毛病。出家修道,没有把根本的问题抓住,就如同用沙蒸饭,蒸多久的时间,也不会成饭。若是没有无明火,欲念就会停止,为什么?你有欲念,就因为有火气,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很多“不行”的问题跟着来了。所以修道人要把烦恼断了,才能没有一切的麻烦。
 

佛教我们面对诽谤、侮辱时的态度——宣化上人开示

【第六章 忍恶无嗔 】

       “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嗔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这是第六章,说明了善能胜恶,恶不能胜善。所以前边那章教人止恶行善,改过自新。但又恐怕有这种人,他怕自己做善事,有恶人来扰乱,所以佛又说这一章经。
     
      “佛言”:佛说。“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这恶人听见有善人做善事,他故意来给你麻烦。扰乱就是给你添麻烦,来破坏你做善事。“汝自禁息”:这个时候,你要自己禁息,要很冷静,很镇静的,不要慌,不要nervous(紧张)。
     
      “当无嗔责”:你不要生嗔恨心,也不要责骂他,不要说他不对。“彼来恶者”:那么这个来扰乱你,破坏你,给你麻烦的人。“而自恶之”:他是给他自己麻烦,破坏他自己,他是和他自己过不去,这就好像什么呢?就好像有一个明镜似的,在这明镜里头现出很丑陋的一个相貌,这很丑陋的相貌,是他自己在镜子里现出来的,不是镜子本身是丑陋的。
     
      这就是说恶人怎么样坏,也是他自己的,坏他自己;你要是不理他,就没有事了。你若一理他,怎么样啊?你就和他归伙了,你也变成恶人,和他一个样子。
      
      
【第七章 恶还本身 】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
      
      这是第七章,证明前边恶者自恶,是恶他自己,所以佛又举出一个譬喻来说。
     
      “佛言”:佛说,“有人开吾守道”:有人听见佛是一个守护修道的人。“行大仁慈”:又修行大仁慈的行门。“故致骂佛”:他故意来到佛的面前骂佛。“佛默不对”:佛听见他骂,默然不出声、不讲话。“骂止”:等他骂停止了。“问曰”:佛就问他了,“子以礼从人”:说你用礼貌来对待人。“其人不纳”:那个人不接受你的礼貌。“礼归子乎”:濠个礼是不是还回到你自己那儿去呢?还归到你自己身上吗?
     
      “对曰,归矣”:骂佛的这个人说,不错!是还回来到我这儿。对方若不接受我行这个礼,这个恭敬,我就把它拿回来。
     
      “佛言”:佛又说了,“今子骂我”:子,就是你。你现在来骂我,“我今不纳”:我不接受你这个骂。你骂我,我也如如不动;你不骂我,我也没有一回事,我是不被你这个骂的境界转,我不纳你的,不接受你的。“子自持祸”:你骂我,你是不对的,但是你一定有祸患的。“归子身矣”:把这祸归到你自己身上去了。“犹响应声”:就好像你打一个响,就有个声。如“影之随形”:好像身影随着形似的,这个祸一定是跟着你跑的。“终无免离”:你没有法子免离你骂我的这个祸。“慎勿为恶”:所以我希望所有的人不要做恶事。
      
     
【第八章 尘唾自污】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

     
      第八章的经文,就是佛教人不可以做恶事,不可以害人。你害人就是害自己;你轻慢人,也就是轻慢自己;你对人家不好,也就是对自己不好。
     
      “佛言”:所以佛说,“恶人害贤者”:恶人就是做种种坏事的人,贤者就是贤而有德的人。这没有道德的恶人,想要害有道德的贤人。“犹仰天而唾”:就好像仰起面,对天吐口水一样。“唾不至天”:这口水不会到天上。这也就是说恶人想害贤人,是害不了贤人的。“还从己堕”:你这口水还要慢慢落到自己的脸上。你做恶人,害贤人,你虽然用方法来害他,到时候,还是害自己。因为世界上始终是有公理,有真理的,你害人是不行的。
     
      “逆风扬尘”:逆风,就是迎风,你对着风来扬尘。“尘不至彼”:这个尘不会到前边去,到对面去。“还坌己身”:这尘还是都落回到自己身上来。
     
      “贤不可毁”:贤人是不可毁谤的。“祸必灭己”:你害贤人,将来还是害自己,你给人家祸患,也就是给自己祸患,将来自己是会受果报的。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蔡天凤托梦母亲告知抛尸地?《今日说法》也讲过的离奇托梦案
前歌手周英杰,是蔡天凤的好友,他接受香港巴士的报采访时透露,蔡天凤遇害后曾向母亲托梦,蔡天凤2月21日失联,他家人报警。在

评论2023-03-0514984

继续修炼吧!少年。
作为一个自控能力不强,无缘无故喜形于色的人,我非常敬佩那些不声不响就把事情做了的人。A不声不响就考了个硕博连读,还是带奖

评论2018-08-0917102

远离“巨婴婊”
最近朋友阿花被一件事搞得异常火大。上周表姐跟她借钱,说要还信用卡,阿花卡里剩了不到四千块,就借了三千。表姐再三保证一周后

评论2018-08-0914694

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是从不做这件事
马克李维说:你不能随意评价别人的生活,因为那是他的人生。每个人活于人世,都有言不由衷的苦衷,而大多数人透过世相,看到的都

评论2018-08-096091

下一个七年,你是谁?
一时心血来潮报了个口译班,其中有一位老师大概30岁,长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时尚,口译功夫了得,每次都来去匆匆,中午就花5分钟

评论2018-08-085654

玄奘菩萨 佛法复兴,皆预其中
当佛法从汉朝传到中国时,佛菩萨无比慈悲宽厚的心量,以及清净又不可思议的教义,震撼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深深触动了华夏民族

评论2018-04-272160

九死一生取经 玄奘菩萨弘扬的是八识论如来藏妙义
传统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社会的今日,佛教文化都承担着一个非常重要的

评论2018-04-272181

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却没有什么密宗的经?
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却没有什么密宗的经?唐朝时印度才有所谓的密宗遍观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却没有什么大日如来而归于密教部的一部

评论2018-04-272763

“民族的脊梁”玄奘大师
玄奘菩萨不仅是僧人,还是内外兼修的大帅哥,《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法师)形长七尺余,身赤白色,眉目疎朗,端严若神

评论2018-04-27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