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十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佛告比丘。半月三斋云何为三。月八日斋.十四日斋.十五日斋。是为三斋。
何故于月八日斋?
常以月八日。四天王告使者言:“汝等按行世间。观视万民。知有孝顺父母.敬顺沙门.婆罗门.宗敬长老.斋戒布施.济诸穷乏者不?”
尔时。使者闻王教已。遍按行天下。知有孝顺父母.宗敬沙门.婆罗门.恭顺长者.持戒守斋.布施穷乏者。具观察已。见诸世间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济穷乏者。还白王言:“大王。世间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净修斋戒.施诸穷乏者。甚少。甚少。”
尔时。四天王闻已。愁忧不悦。答言:“咄此为哉。世人多恶。不孝父母。不事师长。不修斋戒。不施穷乏。减损诸天众。增益阿须伦众。”
若使者见世间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则还白天王言:“世间有人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施诸穷乏者。”
四天王闻已。即大欢喜。唱言:“善哉。我闻善言。世间若能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
何故于十四日斋?
十四日斋时。四天王告太子言:“汝当案行天下。观察万民。知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不?”
太子受王教已。即按行天下。观察万民。知有孝顺父母.宗敬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具观察已。见诸世间有不孝顺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施贫乏者。还白王言:“天王。世间孝顺父母.敬顺师长.净修斋戒.济诸穷乏者。甚少。甚少。”
四天王闻已。愁忧不悦言:“咄此为哉。世人多恶。不孝父母。不事师长。不修斋戒。不济贫乏。减损诸天众。增益阿须伦众。”
太子若见世间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即还白王言:“天王。世间有人孝顺父母.敬顺师长.勤修斋戒.施诸穷乏者。”
四天王闻已。即大欢喜。唱言:“善哉。我闻善言。世间能有孝事父母。宗敬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是故十四日斋。
何故于十五日斋?
十五日斋时。四天王躬身自下,按行天下观察万民。世间宁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不?
见世间人多不孝父母。不事师长。不勤斋戒。不施贫乏。时。四天王诣善法殿。白帝释言:“大王!当知世间众生多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施贫乏。”
帝释及忉利诸天闻已。愁忧不悦言:“咄此为哉。世人多恶。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施穷乏。减损诸天众。增益阿须伦众。”
四天王若见世间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穷乏者。还诣善法堂白帝释言:“世人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穷乏者。”
帝释及忉利诸天闻是语已。皆大欢喜。唱言:“善哉。世间能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穷乏者。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以是故十五日斋戒。
是故有三斋。尔时。帝释欲使诸天倍生欢喜。即说偈言。
常以月八日 十四十五日
受化修斋戒 其人与我同
佛告比丘:“帝释说此偈。非为善受。非为善说。我所不可!”
所以者何。彼天帝释淫.怒.痴未尽。未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我说其人未离苦本。
若我比丘漏尽阿罗汉。所作已办。舍于重担。自获己利。尽诸有结。平等解脱。如此比丘应说此偈。
常以月八日 十四十五日
受化修斋戒 其人与我同
佛告比丘。彼比丘说此偈者。乃名善受。乃名善说。我所印可。
所以者何?彼比丘淫.怒.痴尽已。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我说其人离于苦本。
==========================
節錄自太虛大師的[優婆塞戒經講錄]
优婆塞戒经八戒斋品第二十一丁二 八戒斋
戊一 善生问
善生言:‘世尊!若有人能受三归斋戒,是人当得何等果报’?
问意为:先受三归,后受八戒斋者,当得何报?
戊二 世尊答
己一 总答
‘善男子!若人能受三归依者,当知是人所得福报不可穷尽!’
己二 广答
庚一 说四喻显德
‘善男子!迦陵伽国有七宝藏名宾伽罗,其国人民──大、小、男、女──于七日中、七月、七年,常以车乘、象、马、驼、驴担负持去,独不能尽。若有至心受三归斋,是人所得功德果报,出胜彼藏所有宝物。善男子!毗提呵国有七宝藏,名半陆迦,其国人民──男、女、大、小──于七日中、七月、七年,常以车乘、象、马、驼、驴担负持去,犹不能尽。若有至心受三归斋,是人所得功德果报,出胜彼藏所有宝物。善男子!波罗柰国有七宝藏,名曰儴佉,其国人民──男、女、大、小──于七日中、七月、七年,常以车乘、象、马、驼、驴担负持去,亦不能尽。若有至心受三归斋,是人所得功德果报,出胜彼藏所有宝物。善男子!干陀罗国有七宝藏,名伊罗钵多,其国人民──男、女、大、小──于七日中、七月、七年,常以车乘、象、马、驼、驴担负持去,亦不能尽。若有至心受三归斋,是人所得功德果报,出胜彼藏所有宝物。’
迦陵伽、为鸟名,此国多出此鸟,因以名国。
宾伽罗、此云青目,为宝藏之名。
毗提呵、国名也,此云胜身。
半陆迦、义为不男,此为宝藏名。
波罗柰、即佛初转法轮之国,译江绕城。
儴佉、亦一宝藏名。
干陀罗、在古北印度,义为香遍。
伊罗钵多、原为一象名,此中亦宝藏名。
庚二 正受八戒斋
‘善男子!若有从他三受三归,三受八戒,是名得具一日一夜优婆塞斋。明相出时,是时则失。是故不得佛像边受,要当从人,根本清净,受已清净,庄严清净,觉观清净,念心清净,求报清净,是名三归清净斋法。’
‘善男子!若能如是清净归依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余一切罪悉皆消灭。如是戒者,不得一时二人并受。何以故?若一时中二人共受,何因缘故一人毁犯、一人坚持?是戒力故,后世生时不能造恶,受已作罪,复不永失。若先遣信,欲刑戮人,信迟未至,其人寻后发心受斋,当受斋时,信至即杀,虽复一时,以戒力故,不得杀罪。’
‘若诸贵人,常敕作恶,若欲受斋,先当敕语,遮先诸恶,乃得成就;若先不遮,辄便受斋者,不名得斋。’
‘欲受斋者,先当宣令所属国境,我欲受斋,凡是斋日,悉断诸恶罚戮之事,若能如是清净受持八戒斋者,是人则得无量果报至无上乐。’
八戒斋、有说只能受一日一夜者,一日持已再受;有说可随意三五七日等者,此盖为短期出家之行也。三受者,说三遍。庚三 明此时受胜
‘弥勒出时百年受斋,不如我世一日一夜。何以故?我时众生具五浊故。是故我为鹿子母说:“善女!若娑罗树能受八斋,是亦得受人天之乐至无上乐”。’
‘善男子!是八戒斋,即是庄严无上菩提之璎珞也!如是斋者,既是易作,而能获得无量功德。若有易作而不作者,是名放逸。’
弥勒出世时,世界广大安乐,人寿八万岁,无诸浊恶苦恼。
鹿子母、为佛世有名之优婆夷,前已详述。
娑罗树、为无知之木,譬喻虽愚若草木者,受八戒斋亦得至无上乐之果。
现在有人,时至寺庙,宿斋诵经,即受八戒斋之遗风,但惜多不明戒斋之意耳!
己三
‘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能教众生净八戒斋,是不为难;在家菩萨教他清净,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