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第八课、国际佛光会主题演说简介

2014-12-22654550

  第八课 国际佛光会主题演说简介
  在现代世界文明互相交流,地球村民往来频繁之际,佛教也逐渐突破旧有型态,走出山林,进入社会,扩大寺院功能,深入人群服务,走向家庭,助益国家,进而超越国界而延伸全球。为了促进人类融和,发扬慈悲友爱的精神,国际佛光会应运而生,为历史写下辉煌的篇章。历年来,国际佛光会为推动佛教人间化、现代化、艺文化、大众化,自一九九二年起至今,每年例行举办会员代表大会,更推展「主题演说」来作为会员的精神指标与未来努力的行事方向。其简介如下:
  一、欢喜与融和(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二年于洛杉矶音乐中心)
  世俗之财富、感情、知识、权力等,人人希望拥有,但这一切都可能带来烦恼,其实,最好的是拥有欢喜与融和。我们希望世界上每一个人要本著欢喜做事,要本著欢喜做人,要本著欢喜处境,要本著欢喜用心,更要本著欢喜利世,欢喜修行;而融和,则不但大小乘要融和,显密要融和,而且应扩大到种族融和、古今融和、自他融和、事理融和。所以,国际佛光会是要把欢喜布满人间,使世界融和一体,不分种族、国籍,同中有异,异中求同,而能和睦相处。
  二、同体与共生(第二、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三年暨一九九四年于台北国立体育馆、加拿大温哥华哥伦比亚大学)
  同体是平等观,含有平等、包容的意思。譬如众生虽然有男女、老少、强弱、智愚的分别,但是清净的佛性是平等一如的。正如佛陀成道时发出「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的宣言,揭开「心佛众生等无差别」同体平等的精神,提倡「生佛平等」、「圣凡平等」、「理事平等」、「人我平等」的思想。
  共生,是慈悲观,含有慈悲、融和的意思。法界一切众生是彼此互相依附成就,共存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共生是佛教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观,是无染污的慈爱,是无对待的包容。在工作中没有上下阶级的对待,在日常生活里没有计较的分别。共生,就是人我的尊重与包容,就是自然的共存与共荣。
  大家同住在一个地球上,应该捐弃我见偏执,彼此守望相助,以同体来推动众生平等的思想,以共生来发扬慈悲喜舍的精神,让地球成为和平安乐的人间净土。
  三、尊重与包容(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五年于澳州悉尼达令港国际会议中心)
  在科技进步,来往频繁的社会里,尊重与包容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由,以奉持五戒代替侵占掠夺;尊重生命的价值,以喜舍布施代替伤生害命;尊重大众的所有,以共享福利代替自私自利;尊重天地的生机,以环保护生代替破坏残杀。此外,我们更应用人我无间的雅量,包容异己的存在;用净秽不二的悲心,包容伤残的尊严;用怨亲平等的智能,包容冤仇的伤害;用凡圣一如的认知,包容无心的错误。如果大家都能以尊重的态度敬业乐群,以包容的心胸广利众生,将娑婆建为净土将是指日可待之事。
  四、平等与和平(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六年于法国巴黎会议中心)
  平等与和平是一体两面的真理,真正的平等不是表面上、齐头式的平等,真正的和平也不是只用吓阻、限武等外在措施所能达成,我们还必须注意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共识来体会平等与和平所散发的喜悦。今日要推展人我共尊、互易立场的美德,在生活处事上,要能以大尊重小,以多尊重少,以强尊重弱,以有尊重无,以上尊重下,慈悲宽容,消除我执,以达世界平等共尊,和平共荣。
  五、圆满与自在(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七年于亚洲香港国际展贸中心)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许多不圆满的境界,如人间的悲欢离合、生命的苦乐无常、感情的爱恨恩怨等,总为吾人带来诸多遗憾。在佛教里,无余涅槃、常乐我净的境界才是真正圆满自在的净土。圆满,是最自然、最完美的意思;圆满,是人们最向往,最欣慕的境界,我们应学习从心意的包容、生活的知足、人我的平等、处世的般若、社会的安定、家庭的和谐、身心的健康以及自我的解脱上,去体证世间的圆满自在。
  六、自然与生命(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八年于加拿大多伦多星座大饭店)
  自然是世间的实况,如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转、众生生老病死的轮回,都很自然。世间事合乎自然,就有生命;合乎自然,就有成长;合乎自然,就能形成;合乎自然,就有善美。佛教一向追求自然,重视人心、人性。唯有尊重自然,顺从自然,我们的心灵才得以解脱,生命才能自由。生命是不在乎一息尚存,而应在于具备有用的价值,除了人,山河大地亦能为人所用,凡对于人间有贡献,也应视为有生命者。故国际佛光会以「自然与生命」为题,期勉大众能在生活中体验自然的定律与生命的尊严、自然的生命与生命的自然、自然的和顺与生命的永恒、自然的生活与生命的佛道;更希望唤起人类的觉醒,珍惜生命的跃动,与大自然结合为一体。
  世间上的每一个人,若能以自然与生命作为生命的实践,必定能使内心自在吉祥、安庭和乐、社会安定,这就是佛法带给我们的圆满世界!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第一课、佛光学的内涵精神
  第一课 佛光学的内涵精神  多年以来,佛光山僧团与佛光会教团相继提出利世济民的理论架构及思想体系,已具有实践的方法及具

评论2014-12-2276252

第二课、佛光学与当代思潮及未来使命
  第二课 佛光学与当代思潮及未来使命  自从十八世纪欧洲掀起工业革命以后,带动科技进一步的发展,自由民主的思潮逐渐抬头,

评论2014-12-2271855

第三课、传统与现代融和
  第三课 传统与现代融和  传统的文化,是古圣先贤们智慧经验的结晶,但随著时代慢慢发展,有时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便需要有

评论2014-12-2224119

第四课、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
  第四课 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  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主要有四点:  一、横遍十方,竖穷三际。  二、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评论2014-12-2282458

第五课、国际佛光会的创会缘起
  第五课 国际佛光会的创会缘起  佛教乃僧俗四众所共有,然而传统佛教却一直以僧团为主,因此使得广大信众的力量未能完全动员

评论2014-12-227402

第六课、国际佛光会的宗旨和理念
  第六课 国际佛光会的宗旨和理念  一个组织最重要的是宗旨,宗旨不但代表组织设立的主要目的,也是每一位成员所应努力的方向

评论2014-12-2273493

第七课、国际佛光会会歌的意义
  第七课 国际佛光会会歌的意义  国际佛光会是个世界性的佛教组织,每逢集会结束前,必须唱会歌,以坚定弘法的目标与方向。歌

评论2014-12-2280121

第九课、佛光三昧修持法
  第九课 佛光三昧修持法  佛光三昧是每一个佛光会员的修行日课,求证解脱是每一个佛教信徒的终极目标。佛光会员以佛光三昧作

评论2014-12-2257659

第十课、国际佛光会礼仪要点
  第十课 国际佛光会礼仪要点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国际佛光会自一九九二年创会以来,短短数年,之所以能迅速发展至世界

评论2014-12-2245403

第十一课、从佛光山认识人间佛教
  第十一课 从佛光山认识人间佛教  佛光山于一九六七年开山建寺以来,一直以实践人间佛教的立场,本诸文殊、普贤、观音、地藏

评论2014-12-224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