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第十五课、民俗神只

2014-12-22544740

  第十五课 民俗神只
  佛教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有许多节日与当地的民情风俗融和在一起,例如泰国的泼水节、卫塞节,西藏的晒佛节,乃至在中国也有浴佛节、腊八节、春秋二祭等,都是深植人心的民间节庆。
  除了民俗节日以外,各种神只的礼拜也几乎包容在佛教之中,例如城隍妈祖、财神仙公、天公地母、关圣帝君、保生大帝、玄天上帝等,都寄附在佛门上。而佛教也有许多的护法神只,例如:四天王天、天龙八部、伽蓝韦驮、鬼子母等,所以佛教也不反对恭敬礼拜神明,但不是皈依,因为恭敬是一时的,皈依是尽形寿的信仰,是法身慧命的依止。因此,皈依文有所谓「皈依佛,生生世世永不皈依天魔外道」,因为神只也是六道众生,仍难免五衰相现,轮回生死。因此,信仰神只并非究竟解脱之道。
  产生神只信仰的原因不外以下几点:
  一、敬畏自然:远古时代,民智未开,当时人类对大自然不了解,充满了神秘感和恐惧感,以为大自然的一切现象都各有神明主宰其事,因而有所谓山神、雷神、电神、风神、雨神、河神、树神等「敬畏自然」的信仰。
  二、崇拜英雄:随著人类文明进化,民智渐开,英雄人物不断出现,于是崇拜自然的宗教就渐渐进化为崇拜英雄的宗教,譬如:关云长赤胆忠义、岳飞尽忠报国,值得人们效法学习,因此大家就把他们当神明来拜;郑成功率领军队退守台湾,并移来福建、广东两省的人民,大家就建庙奉祀他;妈祖林默娘对渔民救苦救难,因此被奉为海上的守护神。这些英雄人物因为各有功勋,因此被奉为神明崇拜。
  三、尊奉祖师:神只信仰也有的只是基于行业的规矩,尊崇该行业里最有成就、最崇高圣洁的代表人物,将他神格化,成为自己的榜样。例如:医界崇奉华佗、药师崇祀神农、裁缝祀嫘祖、造纸业奉蔡伦、建筑业尊有巢氏、书画界奉吴道子、旅馆业尊刘备、饭馆祀灶王爷、豆腐店祭刘安、皮鞋店敬孙膑、爆竹祖师马均、商人只奉关公、木匠都崇鲁班、银行业奉赵玄坛为财神等,这种精神崇拜,意在提升自己,而非装神弄鬼,自然有其可取的价值和力量。
  四、有所求故:对神只的信仰,另有一种是建筑在有所求,有所得之上。例如台湾社会上有许多大帝、王爷、二妈、三妈,乃至树头公、狐仙等神明,普遍受到膜拜,主要就是信徒认为可以向那些神明要求财富、健康、功名、子嗣、平安等。所求是否能够如愿,姑且不谈,但至少心里获得满足,因此容易为人所信仰。
  一般民俗信仰拜祭的神明,其实就像人间的政府组织,例如:拜文昌帝君是为祈求儿女聪明,文昌帝君就像教育部长;拜妈祖、天上圣母的人,大部分靠海,捕鱼维生,用现在的说法,妈祖圣母等于交通部长;东岳大帝主持阴阳审判,主持刑罚,岂不和现在的司法部长一样?
  其它再如:玉皇大帝是皇帝、总统;三官大帝,天官管赐福,地官管赦罪,水官管解厄,像福利部长;玄天上帝、北斗星君专司人寿保险,像保险公司董事长;关圣帝君主财,属财政部长;太子爷那吒,类似警备总司令;城隍爷掌理一县安危,就如县长,又像警察局长;土地公是派出所巡官;月下老人是婚姻介绍所;注生娘娘是助产士;神农大帝像粮食局局长;拜瘟神好像拜卫生署署长;保生大帝像中医师公会理事长;五雷元帅好像台湾电力公司的总经理等。
  信仰神明主要是缘于对未可知的自然现象不了解,或是在政治上不能获得满足,或因自己力有未逮,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于是便希望藉著另一种伟大的力量来化厄解困。因此,信仰神只其实也含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希望与期待。
  其实,信仰的最终目的,是要指引我们人生的方向,帮助我们解脱生死烦恼。而信仰神只既不能帮助我们解脱生死,也不能增加我们做人的智慧、道德、勇气,所以我们应该提升信仰,从有所求的神只信仰升华为菩萨道的实践,从慈悲喜舍,为人服务中,开发自己的佛性,进而解脱生死烦恼,这才是正信的宗教。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第一课、丛林寺院
  第一课 丛林寺院  佛教僧尼修行弘法的地方,通称为「寺院」;禅宗则称为「丛林」。「寺」原为我国古代官方接待四方宾客的官

评论2014-12-2263839

第二课、寺院建筑
  第二课 寺院建筑  有寺院就有信仰,佛教藉著寺院安僧办道,弘法利生;欲得佛法常住,必须建筑佛寺。  佛寺建筑大略可分为

评论2014-12-2290728

第三课、道场行事
  第三课 道场行事  道场是修学佛道的所在,负有接引信众学佛的使命;在此前提之下,僧团必先健全,始能发挥弘法度众的功能。

评论2014-12-2222122

第四课、寺政外事
  第四课 寺政外事  禅堂、客堂、库房及衣钵寮,为丛林的基本组织,俗称「四大堂口」。禅堂专管教育,负责训练人才;客堂管理

评论2014-12-2271916

第五课、寺院清规
  第五课 寺院清规  传统丛林道场重视制度,不但个人有戒牒,僧团也有清规。  「清规」是指禅宗寺院组织章程及寺众日常生活

评论2014-12-2211953

第六课、宗教法令
  第六课 宗教法令  宗教与政治自古以来即有其不可分离,相助相成的关连性,因为宗教没有离开国家,须受国家的法令限制,例如

评论2014-12-2238405

第七课、法器法物
  第七课 法器法物  法器是龙天耳目,大众共遵的讯号,丛林中一切行事皆依法器为准,例如晨钟暮鼓以及各种报钟、板声等。寺院

评论2014-12-226979

第八课、衣单僧物
  第八课 衣单僧物  古代丛林,僧众出外云游参访,必须具备衣单和戒牒才能到寺院挂单。因此,《敕修百丈清规》云:「将入丛林

评论2014-12-2281213

第九课、各种称谓
  第九课 各种称谓  「称谓」是一种礼仪,也是身分的代表;在佛门里,称谓常代表著职务,也是修持的衡量,不但具有维系佛门纲

评论2014-12-2261833

第十课、学佛行仪
  第十课 学佛行仪  佛门教育十分重视思想教育与生活教育,因为唯有健全的思想和规律的生活,才能完成人格,成就道业。因此,

评论2014-12-2219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