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二>二空真如

2014-12-22469440

  <二>二空真如
  二如:即随缘真如与不变真如。
  随缘真如是一种不守自性的真如,它随染缘而生染法,随净缘而生净法。
  不变真如则是清净本然,虽随缘千差万别的诸法。但它的自性从无迁变。随缘真如如波,不变真如如水,不变之水起波相,但随缘之波并不失水性,以随缘之故,真如即万法,万法即真如。
  二光。两种解说。
  一是分色光和心光。色光是佛身上所发出的光,人的眼睛能看到。心光是佛心所发出的光,它恒常照护一切众生。
  二是分常光与神通光,常光是佛身上时常所发放的光,如释迦佛一寻之光;神通光是佛以神通力所发放的光,如释迦佛在说法华严经时,特以神通光照遍东方一万八千国土。
  二忍。有三种解说。
  一是众生忍与无生法忍。
  众生忍是忍受众生的种种加害而不起嗔恚的心;无生法忍是安住於无生的法理而不动心。
  二是安受苦忍与观察法忍。
  安受苦忍就是众生忍,观察法忍就是无生法忍。
  三是生忍与法忍。
  生忍是忍受有情的嗔骂捶打等凌辱。
  法忍是忍受寒热风雨饥渴老病等非情的祸害。
  二受。身受与心受。身受是眼耳鼻舌身等五识的苦乐感受;心受是人们意识上的忧苦感受。
  二利。自利利他。上求佛果是自利,下化众生是利他。
  二乘。声闻乘与缘觉乘。
  凡属修四谛法门而悟道的人,总称为声闻乘;凡属修十二因缘而悟道的人,总称为缘觉乘。
  二悟。顿悟和渐悟。
  顿悟是立即能开悟;渐悟是逐渐才能觉悟。
  二修。分三种解说。
  一是专修与杂修。专修是专修一善;杂修是诸善兼修。
  二是事修与理修。事修是注重事相的修法。如所作所为皆念念于心,即著相而修,此种修法只能获世间的善根,不能出世间。
  理修是注重理性的修法,如所作所为皆以三轮体空作观,不著於人、我法相,此种修法能了脱生死,证涅槃。
  三是真修与缘修。
  真修是地上菩萨证真如而无修的行法,无心无作。缘修是地前菩萨缘真如而有修的行法,有心有作。
  二执。我执与法执。
  我执又名人我执,即固执人有一实在的我体。法执又名法我执,即固执一切法都有实在的体用。
  二智。有五种形式的智:如理、如量、根本、无分别、真智。如理智为佛菩萨亲证真如契於诸法实相的真智。又名根本智、无分别智、真智。
  如量智为菩萨说法度生分别事相的智,又名后得智、分别智、俗智、权智。
  其他智(略)
  二惑。分二种解说。
  一是见惑与思惑。见惑是见解上的迷惑错误;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错误。断此见思二惑,即证得阿罗汉果,出离三界。
  二是理惑和事感。理惑是对理性的迷惑;事惑是对事相的迷惑。
  二业。分四种解说。
  一是引业与满业。引业又名总报业,即引发总报的业,如人类彼此各具六根,彼此遭受共同的果报。满业又名别报业。即成就圆满别报的业,如人人有不同的果报。
  二是善业与恶业。善业是善良的行为作业,如修五戒十善。恶业是恶劣的行为作业,如造五逆和十恶。
  三是定业与不定业。定业是一定受果报的业;不定业是不一定要受果报的业。
  四是共业与不共业。
  共业是招感共同的果报业因。
  不共业是招感各别不同果报的业因。
  二道。有二种解说。
  一是难行道与易行道。
  难行道:凡依经教,在此土积累功德,断惑证真,修因得果者,皆属难行道。
  易行道:凡依念佛法门,往生净土,於彼国中仗佛神威,终成正觉者,皆属易行道。
  二是有漏道与无漏道。
  有漏道就是带有烦恼不清净的道法,如三乘行人在见到真理以前所修的一切法。
  无漏道是无烦恼及清净的道法,如三乘人在见到真谛以后而顺着真理起修的一切行法。
  二德。有三种解说。
  一是智德与断德。
  智德即菩提,因菩提能透视一切事理。
  断德即涅槃,因涅槃能断除一切妄惑。
  二是悲德和智德。
  悲德是诸佛菩萨利他的德行;
  智德是诸佛菩萨自利的德行。
  三是性德与修德。
  性德是非本性具有的德,修德是修来的德。
  二觉。有三种解说。
  一是本觉与始觉。本觉是本有的觉,非是修而后得,九界众生皆有此觉,虽经无量劫的生死流转而不动不变,与佛无异。
  始觉是因为本觉随缘,现垢染相,又因为一向垢染,今日开始悔悟,生起觉心,名为始觉。
  二是等觉与妙觉。等觉是与佛差不多相等的觉悟;
  妙觉是微妙至极的觉悟,也就是佛的觉悟。
  三是自觉与觉他。自觉是使自己觉悟,但要把界内见思惑与界外尘沙无明惑,悉皆断除,才是达到自觉的地位;
  觉他是将自已所觉悟的真理,转而觉悟他人,此二觉圆满,便称为佛。
  二观。事观与理观。事观是观察一切因缘生是事相;理观是观察一切事物的理性。
  二空。有二种解说。
  一是我空与法空。我空又名人空或生空,即悟五蕴无我的真理;法空即悟诸法缘起性空的真理。
  二是性空与相空。在这二空中,性空是诸法皆众缘和合而生,根本没有自性。相空是说诸法缘生的相,都是虚妄不实。
  二世间。有情世间与器世间。
  有情世间即众生由惑业所感的生死存亡的色身,也就是有情的正报。
  器世间即众生所依靠的宇宙国土,也就是有情的依报。
  二空真如。我空真如与法空真如。二乘圣者,悟人我空无之理,名人空、我空、生空,悟后所证的真如境界,即我空真如。
  菩萨法空之理,悟后所证的真如境界,即法空真如。
  二真如。有三种形式解说。
  一是随缘真如与不变真如。
  随缘真如是随无明之缘而起九界的妄法,故名为随缘真如;
  不变真如是虽随缘而为妄法,但其真性不变。叫做不变真如。
  二是有垢真如与无垢真如。有垢真如是众生所有的真如;无垢真如是诸佛所显的真如。
  三是生空真如与法空真如。空人我之后所显的真如叫做生空真如;空法我之后所显的真如,叫做法空真如。
  二法身。有五种论述。
  一是金光明经所说的理法身和智法身。
  理法身。诸佛与众生同具有的本觉理性,在众生为无明所隐没,在诸佛则为始觉之智而显现。智法身者,如觉之智究竟,与本觉之理契合。
  二是菩萨璎珞经所说的果报法身与应化法身。果报法身就是法性法身,应化法身就是方便法身。
  三是璎珞经所说的自性法身与应化法身。自性法身就是真身;应化法身就是应身。
  四是昙鸾所立的法性法身与方便法身。法性法身是证得法性理体之佛的真身,摄在三身之中的法身与报身之中;方便法身即是由法性法身而示现的种种方便化益众生的应化身。
  五是元照所立的理法身与事法身,理法身就是如来所证的真理,事法身就是戒定慧等五分功德法。
  二我见。人我见与法我见。
  人我见是凡夫不明白五蕴假合的道理,对自己的身心妄执有一实在的我体的邪见。
  法我见是凡夫不明白诸法缘起性空的道理,对於诸法妄执有其实在的体用的邪见。
  二烦恼。根本烦恼与随烦恼。
  根本烦恼即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种大烦恼,因为是一切烦恼生起的根本,故名为根本烦恼。随烦恼即忿恨等二十种小烦恼,因为是随逐六种根本烦恼而生起的技术烦恼,故名随烦恼。
  二解脱。二种释解。
  一是慧解脱与心解脱。
  慧解脱是说智慧能使人脱离一切的烦恼障,最终证悟不生不灭的涅槃。
  心解脱是说心识能使人脱离一切定障,而得进入於灭尽定。
  二是性净解脱与障尽解脱。
  性净解脱是众生本性清净,没有缠缚污染的相。
  障尽解脱是众生本性虽然清净,但是由於无始以来的烦恼,不能显现本性,今把惑障断除,而得解脱自在。
  二无常。念念无常与相续无常。
  念念无常是说有为法都是念念生灭而不停止。相续无常是说相续之法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最终还是要归於坏灭,如人命的死亡及灯火的熄灭。
  二无我。人无我与法无我。
  人无我是了解五蕴假和合之义,知道人无常的我体可得。
  法无常是了解诸法因缘生之义,知道诸法皆无实在的体用。
  二种佛境。证境与化境。
  证境是诸佛所证的境界,也就是真如法性的理体;
  化境是诸佛所所化的境界,如十方无量的国土。
  二种资粮。福德资粮与智德资粮。福德资粮是布施持戒等之善根功德,亦即六度中的前五度;
  智德资粮是由修习正观所得的妙智,即六度中的最后一度、即智慧。
  二种清净。自性清净与离垢清净。
  自性清净是说众生本具的真如心体,其性本来无垢清净的。
  离垢清净是说众生自心清净的心体,离诸烦恼垢染而得清净。
  二种菩提心。缘事菩提心与缘理菩提心。
  缘事菩提心是以四宏誓愿为体。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缘理菩提心是一切诸法,本来寂灭,安住於此中道实相,而成就上求下化的愿行,这也是最上乘的菩提心。
  二种自在:观境自在和作用自在。
  观境自在是菩萨以正智照了真如之境,於一切法圆通无碍;
  作用自在是菩萨既以正智照了真如之境,则能从体起用,现身说法,化诸众生,圆通无碍。
  二种因果。从四圣谛中分出的二种因果:即世间因果与出世间因果。
  世间因果是以苦谛为果,集谛为因;
  出世间因果是以灭谛为果,道谛为因。
  二种佛境。证境是诸佛所证的境界,也就是真如法性的理体。
  化境是诸佛化所的境界,如十方无量的国土。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一>一念不生
  一念不生  一念不生  一如。平等不二,如是如常不变,一如也就是真如意思。  一刹。佛所教化的国土,刹即国土的意思。

评论2014-12-225888

<三>三无漏学
  三无漏学  三大。体大、相大、用大。  体大。一切众生心的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不增不减,毕竟长住。  相大。一

评论2014-12-2227510

<四>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  四心。慈心、悲心、喜心、舍心四无量心。  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佛恩。  四修。净土宗所立的尊重

评论2014-12-2215991

<五>五蕴皆空
  五蕴皆空  五行。  1、布施行、持戒行、忍辱行、精进行、止观行。  2、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  圣行——

评论2014-12-2277497

<六>六度万行
  六度万行  六入。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是六根的别名,入是涉入之义,谓根境互相涉入。  六

评论2014-12-2291250

<七>七菩提分
  七菩提分  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七宝。诸经所说的略有不

评论2014-12-2298070

<八>八圣道分
  八圣道分  八宗。即佛教八宗:律宗、华严宗、天台宗、三轮宗、法相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  八定。色界的四禅定与无

评论2014-12-226135

<九>九品莲台
  九品莲台  九有情居。三界中有情乐住的地方共有九所,叫做九有情居,或九众生居,简称九有或九居,即欲界之人与六天、初禅

评论2014-12-2274606

<十>十波罗蜜
  十波罗蜜  十善。十种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  十善戒。持

评论2014-12-2232656

<十二>佛的知见
  佛的知见  佛。佛陀的简称,称为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大圣人。有称世尊、慈尊、释迦佛、如来佛等。  佛陀。佛的简称

评论2014-12-229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