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六祖坛经行由品〈节录〉

2014-12-22616380

  六祖坛经行由品〈节录〉
  一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大师告众曰:
  『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二
  『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生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
  『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
  『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三
  『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祖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
  『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
  四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若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余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须作偈?』
  五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着。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去,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秀书偈了,便即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与我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六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秀汝作否?』
  『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
  『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七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
  『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大有利益。』
  『惠能曰:『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到偈前礼拜。』
  『童子引至偈前礼拜。
  『惠能曰:『惠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
  『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
  『惠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
  『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
  『惠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右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
  『惠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
  『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八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
  『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九
  『祖复曰:『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祖相送至九江驿。祖令上船。五祖把橹自摇。惠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
  『祖云:『合是吾渡汝。』
  『惠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
  『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惠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释迦牟尼佛生平事略
  释迦牟尼佛生平事略  佛陀降生及出家  佛陀的家世  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麓,有一条恒河的支流,名罗泊提河。古印度时在河

评论2014-12-2279516

遗教的结集
  遗教的结集  结集的原因  佛在世时,所说的教法,并没有文字纪录。佛灭度后,佛弟子恐怕遗教散失,所以建议召开僧众大会

评论2014-12-2280893

因缘果报
  因缘果报  因缘的意义  一个人绝不可能独自生存,多多少少总要和别人共处,人和人之间,有着种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大家分

评论2014-12-2297450

业报与轮回
  业报与轮回  业力的意义  生命就像流水的波浪。波浪有起伏,前一浪灭,后一浪生。生命有延续,前一生的结束,即是后一生

评论2014-12-2218402

僧伽的制度
  僧伽的制度  僧伽的成立  佛陀成道以后,首先到鹿野苑化度憍陈如等五人,成立了僧伽的雏型。随着佛教的流布,出家人的数

评论2014-12-2242002

原始的僧团
  原始的僧团  佛陀的十大弟子  佛陀的十大弟子,在僧团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们重视修持,热心弘法,各有不同的专长,现

评论2014-12-224973

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  学佛的初阶  学佛的人,进入佛教的初步阶段,是皈依佛、法、僧三宝,叫做三皈依。  一个人若不受三皈依,虽

评论2014-12-2275992

受持五戒
  受持五戒  受戒的目的  一个公民,应该遵守本国的法律;皈依三宝后,便应该受持五戒。  受持五戒的用意是约束自己的行

评论2014-12-2296370

奉行十善
  奉行十善  十善的意义  作为一个佛教徒,如果只是独善其身,实在并不足够,还要进一步秉承佛陀慈悲的精神,积极行善,以

评论2014-12-2253274

佛像的起源
  佛像的起源  佛像的始创  我们在佛寺里,都会看到很多大大小小的造像,心里总不免发生疑问:这些造像是甚么时候始创的呢

评论2014-12-222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