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第三十五课、三十七道品 (二)

2014-12-219090
  第三十五课 三十七道品 (二)
  五根:是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所谓之根者,具有二义:一、能持义,如树有根,然后能持枝叶。二、能生义,如树有根,然后能生花果。此五根能持诸善法,能生诸善法,亦复如是。信根是信性德,因而发成佛愿,信修德,因而生办道心。进根或精进根,是修习性修二德的道法,勤求不退,念根是念性修二德的道法,更无他念。定根是摄心于性修诸道法,相应不散。慧根是于性修诸道法,慧照分明。
  五力者:信心、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所谓之力者,指五根增长,具大力用。不为他法所动摇。此中信根增长,能破疑惑及邪外 (1),名信力。精进根增长,能破懈怠,使道业成就,名进力。念根增长,能扫除世念邪念,住于出世正念,名念力。定根增长,能一心不乱,入于禅定,名定力。慧根增长,能破见思及尘沙诸惑 (2),而断凡小诸执 (3),名慧力。
  七菩提分者。菩提译为觉,分亦称为支,故又名七觉支。一、择法觉支。谓能选择与无漏智 (4) 相应的二空 (5) 真理,不选择与无漏智不相应的五蕴等法。选择究竟了义 (6) 法,不选择不究竟了义法也。二、精进觉支。谓能向佛道,一心精进,终不为外道无益之苦行而精进也。三、喜觉支。谓于正道,心生欢喜,终不于计断计常,著空著有之颠倒法,而生欢喜也。四、轻安觉支。谓断除粗重 (7),而生轻安也。又名除觉支,谓断除诸见 (8) 烦恼也 (9)。五、定觉支。若发诸禅定,时能觉察四禅四空诸定,皆不究竟,不生爱见味著也。六、舍觉支。谓舍弃虚妄不实的 (10) 所见念著境,永不追亿也。又称行舍 (11),为善心所 (12) 之一,谓内心平等而无执著也。七、念觉支。时时不忘定慧均等名为念,若偏于慧,其心浮动,则当用除、舍、定、三觉支,摄而平之。若偏于定,其心沉没,则当用择、进、喜、三觉支;察而起之。
  【注释】
  (1) 谓邪魔及外道也。
  (2) 惑亦名烦恼,或漏,或垢,或结。迷理之惑名见惑,如五利使是。迷于世间事物而起之惑,名思惑,如贪嗔疑等是。此二惑亦简称见思,是界内之惑,为三乘人所通断,断此二惑,即出三界,参看第一课注四。尘沙惑,为菩萨教化他人之障,谓心性昧,迷于如尘如沙之多的法门,不能通晓也。此外尚有无明惑,为迷于理体之惑,属于根本无明,能障中道实相,断此惑即成佛矣。
  (3) 指凡夫执有,小乘执空。
  (4) 系三乘人,离烦恼无染的清净智,断惑证理,即此智之用。
  (5) 我空,又名人空或生空,为我人空无之真理。凡夫强立能主宰的五蕴,我以造诸业,生烦恼,佛为说五蕴无我之理,二乘因之,悟入无我,谓之我空。法空即诸法空无的真理,二乘虽达我空,犹计五蕴之法为实,佛为说五蕴的自性皆空,菩萨悟之,谓之法空。此我空及法空,常简称为二空。
  (6) 显了分明,说示究竟之实义,名为了义,反之则为不了义。
  (7) 计我我所,名粗重法。
  (8) 诸见即五利使,参看第三十二课注二,及其课文。
  (9) 烦恼即五钝使,参看第三十二课烦恼浊。
  (10) 所见之境,本来无有,乃识所变,因念著故,似现前境,故曰虚妄不实。
  (11) 使心住于平等,离掉举之过者,因非受蕴中的舍受,而属于行蕴所摄,故称行舍。
  (12) 百法中的心所有法,简称心所。小乘俱舍,立四十六法,大乘唯识,立五十一法,其中信等十一法,称为善心所。
  【习题】
  (一) 五根是甚么?五力是甚么?
  (二) 所谓之根者,是何意义?
  (三) 除觉支,和定觉支,怎么解释?
  (四) 修道时,若偏于慧,其心浮动,应如何补救?若偏于定,其心沉没,应如何补救?
  (五) 何谓我空?法空?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第一课、佛
  第一课 佛  「佛」是「佛陀」的简称,或作佛图、浮屠、浮图等,凡此皆为印语的意译,原是如来 (1) 十号之一,于义为「觉者

评论2014-12-2161064

第二课、释迦牟尼佛 (一)
  第二课 释迦牟尼佛 (一)  开创佛教的教主,是本师释迦牟尼佛 (1),于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诞生于印度毗罗卫

评论2014-12-2131546

第三课、释迦牟尼佛(二)
  第三课 释迦牟尼佛(二)  释尊始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宣示圆顿 (1) 大法说梵网经,制大乘菩萨戒

评论2014-12-2116655

第一、二、三课、综合指要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1.  佛的境界甚深,凡夫谈佛,如坐井论天,不特所见甚陋,甚至可以说:完合不对。因为垂迹者,

评论2014-12-2139043

第四课、药师佛
  第四课 药师佛  我们的世界之外,四方上下虚空中,皆有无数佛国,每一佛国,皆有一佛,住持其间,为诸众生,演说佛法,令其

评论2014-12-2158756

第五课、如来十号
  第五课 如来十号  十方三世诸佛,其应身 (1) 各有各号,或取因言,或取果言,或取性、相、行、愿言,佛佛各别,此为别号。

评论2014-12-2115680

第六课、佛法
  第六课 佛法  三乘行人(1),自修行以至于成佛,皆依据佛法为轨则,佛法以外的法,悉不足凭。在成佛前后,还须以此法救度众

评论2014-12-2160570

第四、五、六课、综合指要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1.  佛自度已毕,法身永住常寂光境,原自无为,但是,为了大悲心切,劫须摄土度生,以圆满大愿

评论2014-12-2124495

第七课、菩萨
  第七课 菩萨  梵语 (1) 摩诃菩提质帝萨 (2),译为大道心众生 (3)。后来简称为菩提萨陀,菩提为觉,萨陀为有情 (4),谓虽能

评论2014-12-2121576

第八课、弥勒菩萨
  第八课 弥勒菩萨  菩萨姓弥勒,译义为慈氏,名阿逸多,译义为无能胜。生于南天竺 (1) 婆罗门家 (2),先释迦佛入灭,上生兜

评论2014-12-2137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