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课、弘法利生
第二十课弘法利生 「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僧信的责任与使命是弘法利生,历代的高僧大德,有的度众是以讲说,有的济
评论2014-12-229719
第十九课、结夏安居
第十九课结夏安居 佛陀作有系统的说法,大都在夏安居的时候,因为在夏天约九十日期间的雨季,不便到外面去乞化度生,所以
评论2014-12-226113
第十八课、声闻僧与菩萨僧的区别
第十八课声闻僧与菩萨僧的区别 佛门行者,已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即名为「佛」;未成正觉,皆名为「僧」。依《大智度论》卷
评论2014-12-2233303
第十七课、六和敬
第十七课六和敬 僧众是住持正法的使者,正法的久住,要依靠和乐清净的僧团始能实现,而僧团的融洽健全,又以和合为基础。
评论2014-12-2237393
第十六课、比丘尼教团
第十六课比丘尼教团 比丘尼教团的成立,为佛陀「四姓入佛,同一释姓」的平等精神做了最具体的脚注。因此,不只是在佛教史
评论2014-12-2221653
第十五课、僧团的组成
第十五课僧团的组成 佛陀在鹿野苑初转*轮,为憍陈如等五人说法,度他们为比丘僧,这是僧团成立的端绪。 佛陀一生弘化传
评论2014-12-2224490
第十四课、僧的意义
第十四课僧的意义 「僧依戒住,僧住则法住」。「僧」是梵语「僧伽」的简称,意译为「和合众」, 即指信奉佛陀教义,修行佛
评论2014-12-2260662
第十三课、译经事业
第十三课译经事业 佛教发源于印度,东传中国,大放异彩,主要得力于经典的汉译。 由于佛典的翻译流传,带动佛学的研究
评论2014-12-2258911
第十二课、经典的来源
第十二课经典的来源 记录佛陀教说的典籍,称为经典。有了经典的结集,正法得以源远流传至今。关于经典的来源,根据《长阿
评论2014-12-2290132
第十一课、佛法的内容
第十一课佛法的内容 佛陀住世说法四十九年,当时并没有任何文字记录佛陀的言教,皆以口传记忆方式传诵。佛陀入灭后,弟子
评论2014-12-22647
第十课、修学佛法的次第
第十课修学佛法的次第 「法无高下,应机者妙」。佛陀说法,善于观机逗教,应病与药;佛陀敷设八万四千法门,然而「方便有
评论2014-12-2298604
第九课、佛陀说法因缘
第九课佛陀说法因缘 佛陀在正觉以后,想起救渡众生的大事因缘,心自思惟道:「我所证悟的真理, 是与世人错觉所见的相违。
评论2014-12-2288252
第八课、法的意义
第八课法的意义 佛法僧三宝,佛依法而证悟成佛,僧因住持正法而为人天师范,故三宝以法为中心,以法为尊贵。 法,梵语
评论2014-12-2261060
第七课、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
第七课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 教主、教义、教徒,是构成一个宗教的三大要素。我们要想了解一个宗教的内容,以及一个宗教
评论2014-12-2282952
第六课、他方佛名
第六课他方佛名 佛教的时空观主张「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佛经中经常提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说明十方三世有无量诸佛
评论2014-12-2240178
第五课、佛像的种类
第五课佛像的种类 佛陀应身的金容涅槃已经两千多年了,生在末法时代的我们,只能瞻礼到佛陀的圣像,初学者也只有从圣像上
评论2014-12-2284478
第四课、佛德
第四课佛德 佛陀是三觉圆满,万德具足的圣者。三觉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万德即:十力、四无所畏、三念住、大悲、十
评论2014-12-2222181
第三课、佛身
第三课佛身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一般佛弟子常以生不逢佛世,未能亲睹
评论2014-12-2287556
第二课、如来十号
第二课如来十号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由于应化不同,各有别号,或取因言「弥勒佛」,或取果言「阿弥陀佛」,或取性言「毗卢
评论2014-12-2246105
第一课、佛的意义
第一课佛的意义 佛教信仰的主要内涵在于向「佛陀」学习,此即所谓「学佛」;亦即以佛陀为导师,学习佛陀的慈悲、智慧、威
评论2014-12-226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