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佛教的道德标准
第一课 佛教的道德标准 道德是维系国家纲纪令之不乱者,有保护社会人民生活安全的功用。中国古来制定的礼教,所谓「四维八
评论2014-12-2233480
第二课、佛教的伦理观
第二课 佛教的伦理观 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次序与默契,是依不同场合、身份而共遵的轨则。中国讲「伦理」最早见于《孟子
评论2014-12-2259245
第三课、般若的妙用
第三课 般若的妙用 我们在世间上为人处事,都要讲求效能、功用。正如赚钱有什么用?读书有什么用?赚钱不但能解决生活许多
评论2014-12-2248639
第四课、佛教对经济的看法
第四课 佛教对经济的看法 经济是一门「经世济民」的学问。人类的生活运作,总括说来,就是一部经济史。举凡日常的食衣住行
评论2014-12-2225839
第五课、佛教的战斗观
第五课 佛教的战斗观 人类乃至一切众生,要生存于天地之间,「战斗精神」无可欠缺。大至佛陀超俗出家、降伏内外众魔军,得
评论2014-12-2230126
第六课、佛教对教育的看法
第六课 佛教对教育的看法 二千五百多年来,佛教的弘传史,其实就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育史。世间的一切无不涵摄于佛陀的教育
评论2014-12-223450
第七课、佛教的政治观
第七课 佛教的政治观 政治是社会组织的重要一环,凡行政上所施行的一切治国之事,概称为政治。一般人谈到政治,每每将之与
评论2014-12-2267744
第八课、佛教的参禅须知
第八课 佛教的参禅须知 经云:「宁静安详者,禅定中来。」参禅修定是佛教的重要修持法门,透过禅定的功夫,以显发人人本具
评论2014-12-2287597
第九课、持戒与犯戒
第九课 持戒与犯戒 戒,梵语「尸罗」,《大智度论》卷十三说:「尸罗,此言性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或受戒行
评论2014-12-2217219
第十课、佛教的师弟之道
第十课 佛教的师弟之道 佛教传承二千多年以来,写下许多艺术、文化、翻译、哲学上的辉煌历史,其中的佛门伦理--师弟之道
评论2014-12-2233331
第十一课、佛教的家庭观
第十一课 佛教的家庭观 家庭是一个人一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从出生到婚嫁另组家庭,「家」是生命的延续,是个人身心调和、价
评论2014-12-2246552
第十二课、佛教的事亲之道
第十二课 佛教的事亲之道 花草树木,扎根于厚实的土地;溪流江河,溯源于雪岭山脉的蕴藏。乌鸦孝亲反哺,羔羊感恩跪乳,动
评论2014-12-2293234
第十三课、佛教对感情的处理
第十三课 佛教对感情的处理 古德云:「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是生命的根源,根据佛教的「十二因缘」说明,人因为有情爱,所
评论2014-12-2236031
第十四课、佛教徒的生活礼仪
第十四课 佛教徒的生活礼仪 在佛门中,语默动静安详,一切合宜合法,就是礼仪。僧团讲究「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用意在培
评论2014-12-2219524
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第十五课 佛教徒的一日行 学佛修行,不一定只有局限在寺院里,佛教尤其重视生活中的修行,能够在日常生活里实践佛法,就是
评论2014-12-2254732
第十六课、密行百事
第十六课 密行百事 密行是密而不宣的善行义举,以中国俗语来说,就是积阴德。譬如佛陀的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每日托钵乞食
评论2014-12-22363
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第十七课 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唐伯虎说:「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幼小,后十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
评论2014-12-2283627
第十八课、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第十八课 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禅门有云:「无常迅速,生死事大。」生死是众生最大的烦恼,也是轮回的根本,更是每个人必
评论2014-12-2246312
第十九课、探病须知
第十九课 探病须知 《梵网经》云:「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佛陀曾经
评论2014-12-2239358
第二十课、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第二十课 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有生必定有死,新生的喜悦常常令人忘记死亡的哀恸,人间也不知这边生命的结束原来是那边新生
评论2014-12-229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