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
推荐 综合 人气 评论 点赞
佛法搜索 佛法分类 佛法首页
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  「因缘」的意义  佛陀在菩萨提树下成道,所觉悟内容就是「因缘法」。他发现所有事物和人生的现象,都离不开因

评论2014-12-2290218

八正道
  八正道  修道的目的  佛陀成道后,说法四十九年,都是为了令一切众生能脱离生死轮回,达至解脱,也就是要断除十二因缘中

评论2014-12-2258222

六度
  六度  菩萨修行法  修习大乘的人,发了菩提心之后,除了自利外,还要实践利他的誓愿,所以菩萨的修行方法,和小乘的便有

评论2014-12-2236626

四摄
  四摄  利他的方法  慈悲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菩萨的一切言行,没有不以慈悲为出点。  我们生活在一起,彼此都是休戚

评论2014-12-2295653

高僧事略
  高僧事略  一、虚云老和尚  幼年喜佛  虚云老和尚〈一八四零年—一九五九年〉,俗名萧古岩,湖南湘乡人。  他出身官

评论2014-12-2292535

佛典选读
  佛典选读  一、父母恩深  世间一切善男女!恩重父母如丘山,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  ───《心地观经》

评论2014-12-2212621

四大名山
  四大名山  一、普陀山  观音道场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定海县,相传这里是观音菩萨显灵说法的地方。由于佛典记载,观音苫

评论2014-12-2261248

佛陀之前的印度
  佛陀之前的印度  甲、印度土著的古文明  地理环境  所在位置  印度古称天竺,位于亚洲大陆的南端,形成一个突出于印

评论2014-12-2287960

佛陀时代的印度
  佛陀时代的印度  政治制度  急剧发展  雅利安人统治下的印度社会,是从西北逐渐向东发展的。初时在印度河、阎牟那河和

评论2014-12-2268639

佛陀的降生至成道
  佛陀的降生至成道  家国种族  祖国弱小  远在二千六百多年以前,散布在恒河流域的十六城邦,在政治上彼此纷争,互相攻

评论2014-12-2262836

佛陀的行化与涅槃
  佛陀的行化与涅槃  化度众生  初转*轮  释迦牟尼成道后,决意把自己所觉悟的真理教化众生,使他们都能离苦得乐。  他

评论2014-12-2298682

三藏经典的结集
  三藏经典的结集  发展概况  资料难得  研究佛学,除了听闻正法、阅读经典之外,还要分析思考,这两者是必须相辅相成不

评论2014-12-2284816

佛陀的基本教义
  佛陀的基本教义  四圣谛法  弘法利生  佛陀成道之后,决意把他所证悟的真理来教化众生,让他们也能同样地得到解脱。 

评论2014-12-2214196

基本的实践方法
  基本的实践方法  受持五戒  制定戒律  佛陀成道六年后,不但教区辽阔,而且徒众日益增加,由于他们的背景和学养不同,

评论2014-12-2214813

《杂阿含经》选
  《杂阿含经》选  【题 义】  《阿含经》是原始佛教的基本典籍, 它们是以言行录的形式去记述佛陀的教化、佛弟子的修道,

评论2014-12-226061

大乘佛教的兴起
  大乘佛教的兴起  大乘意义  自利利他  大乘又称为菩萨乘。  在西元第一、二世纪之间,印度佛教界出现了新的学派,他

评论2014-12-2242616

大乘的般若思想
  大乘的般若思想  般若意义  真实智慧  般若,解作智慧,但它和一般的世俗智慧不同,这是透过观察『缘起性空』的道理,

评论2014-12-2236780

龙树菩萨的中观思想
  龙树菩萨的中观思想  中观意义  超越二边  中观,是指古印度龙树菩萨依据《般若经》『缘起性空』的观念而造《中论》,

评论2014-12-2234726

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上)
  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上)  思想渊源  弥勒造论  在西元四、五世纪间,瑜伽行派继龙树的中观学派成为印度大乘佛教的主

评论2014-12-2227646

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下)
  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下)  思想概要  万有分类  瑜伽行派将一切法分为五类, 共一百种。 此五类是﹕ 一、色法, 指有

评论2014-12-2246153

« 上一页 2/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