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故事首页 频道列表

佛法小故事汇总——佛经中的故事

2017-03-2594440

上升下堕

伽弥尼出家不久,有一天,他向佛陀提出一个问题:“佛陀!我觉得各种宗教都有祈祷天神,求生天国的方法,佛陀为什么不说呢?佛陀如果也能够开示这个法门,那就更好了。”

  佛陀反问他:“伽弥尼!如果有人把石头丢到河里,然后虔诚的祈求天神,希望大石浮起来,你认为这有可能吗?”

  伽弥尼说:“佛陀!这是不可能的,石头丢到河里只会往下沈,怎么可能浮起来呢?”

  佛陀说:“是的!假使有人造作很大的恶业,即使大家为他祈祷天神,求他生天,这也是决不可能的,因为造作恶业,自然会堕落地狱。”

  佛陀再问:“如果有人把油倒在河里,然后祈求天神,让油沈下去,不要浮上来,这有可能吗?”

  伽弥尼答:“佛陀!不可能的,油一定会浮上来。”

  佛陀说:“是的!这正如有人造作善业,任谁也不能使他堕落一样。修行善业,自然生天;造作恶业,自然下堕,这是一定的因果法则,决不是因为祈祷天神而可以改变的。”

  伽弥尼听了佛陀的开示,从此不再向往外道的修行法门。


找 心

佛陀在往伽耶山的途中,路过一座苦行林,在树下静坐片时,像等待什么似的。有一个拿了大包裹的女人,从佛陀的面前经过,佛陀并没有注意分别。后来,又有很多高大的汉子走来,他们见到佛陀都异口同声的问道:“刚才您见到一个女人拿着很多东西从这里经过吗?”

  “我没有注意。你们找她做什么?”佛陀反问他们。

  “我们这一行共有三十人,同住在离此不远的森林之中,我们二十九人都有妻子,只有一个人至今还没有娶亲。我们非常同情他,因此,昨天就为他找来一个女人。那知这不是普通的女人,说来真不怕人见笑,原来她是一个卖婬的妓女。她在一夜之中,把我们三十个人都诱惑了。今天起来,我们的东西都被她卷逃了,因此要追赶她,要回我们的东西。您究竟有没有见到她呢?”佛陀默默的听他们说着。过了一会儿,佛陀说道:“是这么一回事吗?我来问你们一句,到底你们的心要紧呢?还是女人和东西要紧呢?”


  这几个人给佛陀这么简单的一问,放逸惯的身心像还本归原一样,深受感动。佛陀不可思议的威德,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都能深刻的印入人们的心版。

  “自己的心比什么都要紧。”这一群男子回答,个个像清醒过来似的。

  “你们不要再去追赶女人,找回自己的心才是最要紧的大事。”

  “找心有什么办法呢?”

  于是,佛陀为他们说苦集灭道,使他们生起信心,而皈依在佛陀座下。

凡人丢了钱财,知道去寻找;丢了衣物,知道去寻找;但是丢了最宝贵的东西——心,却不知道去寻找。如何返求诸己,把心找回来,做自己的主人,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功课.

烧香作炭

佛陀在舍卫国说法的时候,感化了一位青年发心跟随佛陀出家、修持。五年以后,年轻的比丘得到佛陀的许可,独自一人离开僧团,遯隐山林,精进修行。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正当大家还在为他祝福的时候,年轻的比丘却垂头丧气,满面风尘地回来了。

  佛陀慈祥的问道:“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青年比丘嗫嚅地回答说:“佛陀!自从离开您以后,我虽然一直在努力修行,但是至今却还不能证果。我觉得佛道长远,自己既然无法达成,不如回家营生,照顾家计,以尽人子之道。”

  佛陀听了,慈祥的垂示:“你既然信奉我的教法而出家,为什么不让人敬佩你是一位精进者,反而让人唾弃你呢?”


  这时佛陀为青年比丘说了一则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青年入海采集沈水香,经过了一年多,终于满载而归。他装满一车到市场贩卖,但是因为沈水香价格昂贵,始终没有人买。经过好多天,还是卖不出去,青年不免心生疲倦厌烦。这时看到有人在一旁卖木炭,木炭很快就销售一空,青年很是羡慕,于是把满车的沈水香烧成木炭出售,结果其所得不及沈水香半车的价钱。

  佛陀说完故事后,看看青年比丘,语重心长地说:“世上有很多人最初发起勇猛精进心学佛,但是一进入佛门以后,发现佛法浩瀚如大海,很难一口吸尽,于是心生退怯,宁可渴死也不再喝它一口,这样的人岂不是和烧香作炭的青年一样愚痴?”

众生对于修行普遍患有畏久畏远的心理,一味追求迅速完成,就像烧香作炭的青年,结果本末倒置,反而失去了最宝贵的本来宝藏。


御马三法
佛陀教化众生的方法,总是应病与药,观机逗教。是什么样的人,佛陀就说什么样的法。佛陀像钟一样,小叩则小鸣,大叩则大鸣。

  有一天,一个训练马的调马师带着诚恳的心来请求佛陀指示他的迷津。佛陀明白他的身份,就问他:“你很懂得调马,马的性情你都已经知道。现在我来问你,你究竟用几种方法来调伏你的马匹呢?”

  调马师毫不考虑就回答道:“我调马有三种方法:一是柔软,二是刚强,三是柔软刚强并施。”

  “假如这三种方法都不能调伏时,你又怎么办呢?”佛陀进一步问。

  “那就没有办法了,只有把它杀掉。”调马师回答后,又再反问佛陀道:“佛陀!您是用什么方法调御众生呢?”


  佛陀答道:“我也是用三种方法:一是柔软,二是刚强,三是柔软刚强并施。”

  “假如这三种方法都不能调伏时怎么办呢?”调马师反问佛陀。

  佛陀肯定的答道:“没有别的办法,也只有把他杀掉。”

  调马师听后,惊疑地问道:“佛陀!你的教法中,杀生不是犯戒的行为吗?”

  佛陀庄严真实的说道:“你说得不错,在佛陀的教法中,杀生是不净业,是要受因果的轮回。不过,我所谓的杀,与你流血的杀不同。因为众生用柔软、刚强,以及柔软刚强并施都不能调伏时,就不再和他交谈,不必教授,不要睬他。一个不能受教,不听教诫的人,如同被杀掉一样的无救。”

  调马师终于了解佛陀的意思,俯伏低头,要求皈依佛陀,受持五戒,从此改往修来,不再虐待动物,更不杀生。

佛陀的十号之一调御丈夫,佛陀对于刚强的众生,就用柔软的慈悲心来摄受他;对于怯弱的众生则加强他的信心,使他坚强;或者两者并用,好比调马师驯服马匹一般。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病,佛陀就示现八万四千种法门。佛陀的慈悲真是无量无尽!

愚人愚行

从前,在一个农庄上,住着一位有福报而没有智慧的富翁。他虽拥有良田肥马,万贯家财,但因愚痴,不能辨别是非善恶,常常闹出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有一天,他因事进城,路上遇见一个被马鞭抽伤了背部,而用热马粪涂伤的人。他好奇地伫立了一会儿,指着那人问道:“你的背给鞭抽伤了以后,不是很痛吗?为什么还要用热马粪涂伤口呢?这样不是更痛吗?”

  那人苦笑地回答道:“是的,用热马粪涂伤口是非常难受的。不过,马粪可以消毒,涂上之后,伤口才不至于溃烂。”

  富翁听了这些话,欢天喜地,以为侥幸学到治伤的秘诀,便如获至宝似的牢牢记在胸中。他踏着愉快的脚步回到家中,即刻对家人说道:“你们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开心吗?”


  “大概是老爷在路上拾到黄金了吧!”家人见到主人欢喜,也随口逢迎着。

  富翁马上收歛笑容,慎重其事的说道:“不是拾到黄金,而是得到了一种大智慧,一种秘诀。”

  家人不相信地开玩笑道:“老爷得到了大智慧,真是稀有,应该传给我们,不该隐藏呀。”

  富翁得意地拍掌笑道:“好的!好的!你们注意看我做吧。”

  于是,吩咐一个家奴:“你赶快去拿一条鞭子来。”

  主人的话,家奴那敢违命,即刻拿来一条马鞭交给主人,然后莫明其妙地站在一旁,等待主人吩咐。

  富翁迅速而高兴地将上身的衣服脱得精光,然后大声说:“我马上传智慧给你们看吧。”说着又厉声喊道:“来呀!你们拿鞭子在我的背上重重的抽二百下。”

  家奴畏畏缩缩,不敢向前,富翁见状,怒骂道:“怎么?你们敢违抗我的命令吗?快给我抽打!”

  家奴只有应命,无可奈何地提起鞭子,向主人的背上如落雨般的抽打着。不一会儿,鲜红的血顺着伤口流下,白嫩的皮破烂了,没有一块好肉。这时候,他自己却得意地命令家奴说:“赶快去取些热马粪来,把它涂在我背上的伤口处。”

  于是,家奴取来热马粪,涂在主人的背上。

  愚痴的富翁,自以为聪明智慧,得意地向家人宣布说:“我的背皮虽被马鞭抽破,但用热马粪涂后,一定不会溃烂,你们安心看吧。我过几天就可以痊愈了,你们知道吗?这就是我今天所得的智慧,现在已经传授给你们了,哈哈!”

  佛陀知道了这件事情,开示大家:“一个人一见他人有一种好处,便认为可贵,也不管对不对,就随便学他,这是愚痴的行为,其结果是自讨苦吃,危害自己。所以修行学道,必须开智慧的眼,选择正法,才能真正离苦得乐。”

愚人喝水

有一天,佛陀在精舍中静坐,有一个人愁眉苦脸的长跪在佛陀座前,等待佛陀的开示。不久,佛陀睁开眼来,问道:“你有什么事?尽管问吧。”

  “佛陀!我信了佛教以后,我的父亲非常不赞成。他认为佛教的戒律太广泛太严格,那能全部受持,不如不要学好了。他这样强词夺理地坚持着自己的见解,我费尽唇舌,他还是不能接受。我怕他将累劫流转生死,堕落恶道受苦,所以祈求佛陀度化我的父亲。”

  佛陀说道:“你的父亲是利根之人,只要你把我说的故事转述给他听,他必然能去邪向正,回迷向悟。”

  “是什么故事,请佛陀开示。”

  于是佛陀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愚人在旷野走了好几天,滴水未进,口渴得两眼昏花,浑身发热,沿途寻找水源,总不可得。

  忽然,看到远处有一条河,河水清洁明净。然而,他呆立了半天,却不想前去取水喝。这时候,同路的行人觉得纳闷,就上前问道:“你不是口渴吗?为什么找到了水,反而不喝呢?”

  愚人拉开嘶哑干涸的喉咙答道:“你有所不知,这么多的水,我喝得完吗?我怕我的肚子装不下这么多水,所以干脆不喝了。”

  路人听了,不禁摇头叹息:“真是无知的人,多么可怜呀!”

  听了这则故事以后,青年马上回家告诉父亲。父亲听了恍然大悟,于是便与儿子一起学佛向道。

弱水三千,取一瓢饮,便能解除干渴;佛法虽有八万四千个法门,如果能够确实奉行一法不违,便能得到利益。

不受第二支箭

佛陀被尊为天人师,这是说明佛陀是最善于教化的人天师范,不仅因为他最懂得权巧方便,观机逗教,尤其善于运用譬喻、问答等方式来阐述真理法则,令弟子们容易理解佛法而心生欣羡,继而信受奉行。

  有一天,佛陀对弟子们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受过佛法教化的人,和一个未受过佛法教化的人,当他们遇到快乐的事物时,同样会有“乐受”的感觉;相反的,当他们遭逢悲伤痛苦的时候,同样会有“苦受”的感觉。那么,已受教和未受教的人到底有什么差别呢?”

  弟子闻言,彼此面面相觑,无法作答,只得请佛陀慈悲开示。

  佛陀说:“一个没有受过佛法教化的人,遇到痛苦的时候,往往悲不自胜,甚至徬徨迷惑,不知如何安顿自己,这就如同中了第一支箭以后,又中了第二支箭一样的感到痛苦不安;相反的,有佛法的人,遭逢痛苦的时候,绝不徒然悲叹,乃至怨天尤人,自乱方寸,因为他已经有智慧,不会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


  “一个佛教徒身处乐境之中也绝不放纵自己,因为一旦陶醉在快乐之中而放逸身心,第二支箭便会带来苦受。”佛陀又继续阐述乐受的道理。

  佛陀开示后,弟子们个个欣庆自己能过着佛化的生活,能够不为苦、乐所惑,尤其对于“不受第二支箭”的譬喻,个个心有戚戚焉,自此更加惕励自己切莫放逸,以免受到第二支箭的苦。

人往往沈缅于享乐而不能自拔,或者陷溺于哀痛而不能超越,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二次是一种耻辱,被第二支箭射中更是一种不幸。如何培养“觉”性,苦乐不滞,便是无上的智慧。

如盲执烛

在拘睒尼国的美音精舍,佛陀正为四众弟子广说大法。有一个老梵志,整天高举着火把在城市中行走,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大白天拿着火把走路呢?”

  老梵志答道:“世间的人没有一个不愚蠢,他们长着眼睛,却看不见东西,所以我用火把为他们照明。”

  原来,这位老梵志自认为知识广博,天下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因此骄傲自大,到处找人辩论,却也无人敢向他挑战。

  佛陀知道后,有心度化他,于是故意在路上和他相遇,问他:“大白天为什么举着火把满街跑?”

  老梵志说:“因为世人处于黑暗中,昼夜都看不见光明,所以我拿着火把为他们照明。”

  佛陀又问梵志:“经典中有“四明”的说法,你知道吗?”


  “什么叫“四明”,我没听说过。”老梵志惊讶的回答。

  佛陀说:“所谓四明,就是:一、通晓天文、地理,理解春夏秋冬四时运行的道理;二、通晓日月星辰与金木水火土等五行的关系;三、通晓治国为政的方法,明了安邦攘外的大计;四、明晓军事,熟悉指挥作战的方法,能防卫巩固国土,使不丧失。你是一个修道人,知道有这四明法吗?”

  老梵志因为从来没听说过四明的道理,深觉惭愧,便丢了火炬,向佛陀合掌。佛陀知道他已有忏悔之心,便以梵音为他说了一首偈语:

  若多少有闻,自大以憍人,

  是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

  这首偈语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稍具有一些知识,就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这就如同瞎子手执灯烛,只照别人,自己却看不到光。

  佛陀说了偈语之后,告诉老梵志:“世间上恐怕没有人比你更愚痴。你白天拿着火炬,走在街上,如你所知,这种奇异的行为,不正如尘土一样,没有人理会吗?”

  老梵志此时更是惭愧得无地自容,即刻跪下顶礼佛陀,虔敬的恳求佛陀收他为弟子,并一改过去傲慢自大的态度。

佛陀教我们要自灯明,法灯明,就是要我们明白佛法,以般若的慧炬来照亮自己的无明,而不是自大憍慢,挑剔别人的缺失。

驯象三法
呵提昙生长在佛教世家,久仰佛陀威德。有一天,呵提昙特地到只园精舍,祈求佛陀为他解除心理上的苦恼。

  佛陀慈祥的请他坐下,问道:“你从何而来?叫什么名字?”

  呵提昙长跪在地,回答说:“我名叫呵提昙,过去曾为先王驯象。”

  佛陀就着他的职业问道:“驯象的时候,应该注意那些事情呢?”

  呵提昙说:“我通常以三种方法来驯服大象:一是用钢钩钩住象的嘴巴,然后再套上咬口铁,这样就可以牵着它,使它无法脱走;二是减少它的食物,使它挨饿消瘦,没有力气反抗;三是用棍子打它,使它痛苦、害怕。用这三种方法,就可以把象调理得很驯良了。”


  佛陀反问:“你用这三种方法驯象,目的何在呢?”

  呵提昙答:“用铁钩钩嘴巴,可以制服它的桀傲不驯;不让它吃饱,可以调御它的凶猛;用棍子打它,使它不敢调皮,低头屈服,这样子它就能驯服柔顺了。”

  佛陀又说:“像这样驯服它,用意又何在?”

  呵提昙答:“这样使它驯服了,可以作为国王坐骑,不出危险;也可以派它冲锋陷阵,任意指挥它前进后退,没有困难。”

  佛陀又问:“你只能驯象,能不能驯服自己呢?”

  “目前我还不知道如何调服自己,祈请佛陀明示。”

  佛陀告诉呵提昙:“我也有三种方法可以驯服一切人,也可以驯服自己,使人获得清净之乐。一是以诚心控制嘴巴不乱说;二是以慈悲、纯直制伏自己的倔强刚愎;三是以智慧消灭心理上的固执、主观、不明理等愚痴烦恼。我以这三种方法度一切众生,永远出离三恶道,直达涅槃大道,不再入生死海,不再受忧悲苦恼。”呵提昙听到这里,若有所悟,顿时心如朗朗晴空,不留片云。

佛陀是个大教育家,善于观机逗教。就近取譬,对于音乐师就以音乐来调顺他,对于驯马师就以驯马的道理来点化他,对于驯象师则对他说驯象的方法。驯服凶猛的大象固然须要技巧,驯服狂妄的心性,更需要佛法的智慧善巧,每一个人都要成为自己的驯象师。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世尊接受众生的供养,都是事出有因
世尊接受众生的供养,依然是事出有因。假如观察众生的因缘是不成熟的,或者是根本还没有发菩提心,只是知道供养 世尊的福德是无量

评论2017-03-309623

贫人须摩持缕施佛缘
三藏十二部流传下来的内容中,有一大段记载是被归属在《本生经》的部分,说的是或说己身、或说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

评论2017-03-3015407

诸经巡礼--阿含藏 一
《诸经巡礼--阿含藏》 v 目 录 w-------------------------------------------1.增一阿含经卷二十 声闻品〔一位具异能者皈佛记

评论2017-03-299618

诸经巡礼--阿含藏 二
6.增一阿含经卷十八 四意断品〔佛会衰老吗?〕 有一天,阿难尊者来向世尊礼足后,又双手捧摸如来足,并以口抚触如来足上而说道

评论2017-03-299493

诸经巡礼--阿含藏 三
11.中阿含经卷十三 说本经〔施一饭予辟支佛所得的果报〕佛在波罗奈的鹿野苑时,诸比丘集坐于讲堂,共相谈论:在家居士天天获利百

评论2017-03-299408

诸经巡礼--阿含藏 四
16.中阿含经卷三十 怨家经〔心生怨恨的后果〕 世尊告诉诸比丘:有七怨家法,而作怨家,谓男女辈,瞋恚时来。意思是说:不论男女

评论2017-03-299230

诸经巡礼--阿含藏 五
21.增一阿含经卷十九 四意断品〔比丘因病厌世的一则特殊个案〕世尊在祇园精舍时,婆迦梨尊者身得重病,须卧着大小便,想拿刀自杀

评论2017-03-296582

佛经中讲述修梵天道的例子-----长阿含经----典尊经
长阿含经----典尊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执乐天般遮翼子。于夜静寂无人之时。

评论2017-03-2568296

佛经版“愚公移山”
佛说末罗王经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国王。号曰末罗。土地丰沃。士民壮

评论2017-03-25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