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故事首页 频道列表

愚品.第五品

2014-12-26303960

  愚品.第五品
  波斯匿王迷恋他人妻子
  对失眠的人而言,长夜漫漫;对满心忧郁的人而言,路途遥远,对佛法一无所知的愚人,生死轮回漫长。
  波斯匿王有一天在城里巡视的时候,在路上看见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伫立在她家门口。剎那间,国王就迷恋上她,而想要占有她。他探听到她是位已婚妇人,就派人要她的丈夫到宫中来服务。后来,更派她的丈夫去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到地底下去搜集一些莲花与红土,而且在当天傍晚以前赶回舍卫城,以供国王沐浴。事实上,国王居心叵测,企图在她丈夫无法于规定的时间内返回时,予以杀害,然后横刀夺爱。
  这女子的丈夫匆忙之际拿着她准备好的餐盒后就出发了。在路上,他与一位出门在外的旅客共享食物,后来他又向河中洒米,同时大声说道:「河的守护神灵和天龙们,波斯匿王派我去摘取一些莲花和红土。今天,我已经和旅人共享餐点,也喂养了河中的鱼,现在我和你们分享我今天所做善业的功德。请送我莲花和红土吧!」一位神灵听见他的话,就示现成一位老人,送他莲花和红土。
  当天傍晚,国王唯恐他真的准时回来,就叫人提早把城门关了。妇人丈夫回来时发现城门已经上锁了,就把红土黏在城门上,花插在红土上,然后大声说话:「城内的人,请帮我作证,我今天准时完成任务,国王却无理的想杀害我!」说完话后,他就前往祇树给孤独园寻求佛陀的慰藉与保护。
  当天晚上,国王欲火中烧,无法入眠,脑子里想的尽是明天要如何杀死妇人丈夫而占有妇人。子夜时分,国王听见奇怪的声音,大吃一惊,居然不知该怎么办,皇后末利夫人就劝国王去请教佛陀。佛陀于是告诉国王,过去佛时,有四个人因为在世时累积邪淫的恶业,所以现在地狱中受苦,发出这些诡异的声音。国王听完之后,明白其中的含意,知道自己的行为邪恶及造作恶业的可怕,他下定决心,不再迷恋他人妻女。
  「毕竟是这样迷恋他人妻女的欲望在折磨我,使我彻夜无法安眠。」他如此自忖着,然后向佛陀表白:「我现在才明白对失眠者而言,夜是多么的长。」这时候,站在旁边的妇人丈夫也说:「佛陀!这一整天奔波下来,我也才了解,心有牵挂的人,旅程多么漫长。」经过这件事后,二人都获益良多。佛陀因此说:「轮回对不了解佛法奥妙的痴人而言,真是漫长!」
  -----------------------------------------------------------------------
  顽强不驯的年轻沙马内拉
  如果找不到比自己更有德行或相当的人为友,宁可独居,也不要与愚痴的人为伍(注)。
  大迦叶尊者停留在王舍城时,有两位年轻沙马内拉追随他修习。其中一位恭敬、服从又尽责。另一位则付之阙如,每当大迦叶尊者告诫他不可疏忽职责时,他总是觉得受到非常大的侮辱。有一天他到大迦叶尊者的一个信徒家去,骗他们说,大迦叶尊者生病了,他们就交给他特别的食物,请他拿回去给大迦叶尊者吃。但他在半路上就吃掉这些特别的食物。事发之后,大迦叶尊者为这件事告诫他时,他非常生气。第二天,大迦叶尊者外出化缘时,这顽强、愚蠢的年轻沙马内拉留在精舍里,竟然打破所有的锅子,并且放火烧了精舍。后来,王舍城来的一位比库向佛陀报告这件事,佛陀说大迦叶尊者最好独居,也不要和造成这么多问题的愚人共处一室。
  (注)智者出于慈悲心,希望改善愚人的情况时,可以与愚痴的人来往,但不可反而受其污染。
  -----------------------------------------------------------------------
  吝啬富翁的命运
  无明的人以为:「这是我儿子,这是我的财富。」
  所以安全无虞(译注);事实上,
  此身不为己有,更何况儿子和财富呢!
  阿难达是舍卫城中非常富有的人,但却吝于布施。他常常对儿子牧拉斯里说:「不要自以为有钱,我们不应该花钱,反而要更努力累积财富,否则,财产会日渐减少。」他甚至在屋里埋藏了五瓮的金币,但直到他去世的时候,也没有告诉儿子埋藏的地点。
  富人死后,往生到离舍卫城不远的乞丐村。从他投胎的母亲开始怀孕起,所有乞丐的收入就减少,他们认为其中一定有个不祥的人,就逐步过滤,最后判断这怀孕的妇女就是祸首,她于是被驱逐离开村子。后来这妇女生下一个丑陋、人见人厌的儿子。每次她单独外出乞讨,就能得到与从前一样多的施舍,但若带着儿子一起乞讨时,就什么也得不到。所以等儿子长大后,她就要儿子单独外出乞讨。当他走到他前世的房子时,他前世的孙子们看见他丑陋的外表时,心生恐惧,就叫仆人把他赶走。
  这时候,也在城里化缘的佛陀看见这件事情,就叫阿难前去请牧拉斯里(乞丐前世的儿子)前来一谈。佛陀告诉牧拉斯里,这年轻的乞丐实际上是他前世的父亲,但牧拉斯里不相信,佛陀就叫乞丐去挖出那五瓮金币,牧拉斯里这才相信。此后,他就成为佛陀虔诚的信徒。
  译注:了参法师的《南传法句经》 Marada Thera 及 Venerable Sri Acharya Buddharakkhita 的译本皆作:「愚人如是担忧」。
  -----------------------------------------------------------------------
  如何分辨愚痴的人
  自知愚痴的人,其实是聪明的人。愚痴却自以为聪明的人,真正是愚痴的人。
  有一次,两位小偷与一群信徒,前往祇树给孤独园听闻佛陀说法。其中一位专心闻法,所以马上就了悟佛法。另一位却不用心,反而到处偷取信徒的钱财。佛陀说法后,两人回到第二位小偷的家,这时候,他嘲讽不偷钱的小偷:「是呀!你很聪明,但你没有钱买东西来煮!」不偷钱的小偷听到同伴的话,自忖道:「他多么愚蠢,居然自认聪明。」不偷钱的小偷就和一些亲朋到给孤独园,向佛陀报告这件事。
  佛陀说:愚人若自知愚昧,基于这份自知,至少可认为是有智慧的人。如果不自知,反而自认聪明,就真的是愚痴的人。
  -----------------------------------------------------------------------
  不能领悟佛法的痴人
  真正的痴人虽然终身与智者为伍,仍然无法领悟佛法,就像汤匙不知汤的滋味。 (偈 64)
  优达夷比库喜欢坐在讲经说法的讲台上。有一次,一群来访的比库误认他也是学养丰富的比库,就向他请教五蕴,但优达夷却无法作答。因为他对佛法一无所知,来访的比库们讶异于居然有人与佛陀共住,却对心、五蕴与六根如此无知。
  佛陀向他们说:「真正的痴人虽然终身与智者为伍,仍然无法领悟佛法,就像汤匙不知汤的滋味。」
  -----------------------------------------------------------------------
  智者领悟佛法
  聪慧的人,虽然只与智者短暂相处,但能很快领悟佛法,就像舌头明辨汤的味道。 (偈 65)
  有一天,波婆城的一伙年轻人与一位妓女在林子里嬉戏,后来在稍事休息的时候,妓女偷拿他们的首饰而逃走了。他们就在林子里到处找她,却遇见佛陀,他们于是停止寻找,留下来专心听佛陀说法。听完后,他们就出家,加入僧伽并追随佛陀回祇树给孤独园。在精舍里,他们持律严谨,后来当他们听闻佛陀讲解《无始相应经》时,全都证得阿拉汉果。
  当其他的比库谈到这些年轻比库这么快就证得阿拉汉果时,佛陀解释说,聪慧的人,虽然只与智者短暂相处,也可以很轻易领悟佛法,就像舌头明辨汤的味道一样。
  -----------------------------------------------------------------------
  坚信三宝的痲疯患者
  无明的愚人自作孽,到处造作恶业,而受恶报。(偈66)
  痲疯患者殊帕普达专心听闻佛陀说法后,很快就领悟佛法。当听法的人群散去时,他追随佛陀回精舍,这时候,帝释想测试他对三宝的信心,就出现在他面前,告诉他说:「你不过是个可怜人,人家给你什么,你就吃什么,没有人可依靠。只要你否定三宝,并且说三宝对你没有任何用处,我马上就给你巨大的财富。」
  殊帕普达回答道:「我决对不是个没人可依靠的可怜虫,我具有圣人所有的七圣财:信、戒、惭、愧、听闻、施和慧。」
  两人对话后,帝释就到精舍,把他与殊帕普达之间的对话告诉佛陀。佛陀向他解释说,即使千百个帝释也很难左右殊帕普达对三宝的信心,使他远离三宝。一会儿,殊帕普达也来了,他也向佛陀叙说相同的事。但他却在从祇树给孤独园回家的路上,意外死亡。这一意外是一恶灵主导的,该恶灵的某一前世是一位妓女,但被殊帕普达所杀,妓女因此发誓报复。殊帕普达的死讯传到给孤独园。比库问佛陀,殊帕普达往生何处?佛陀说,他已经往生忉利天了,并且说殊帕普达的某一前世曾经殴打一位圣者,所以今生是痲疯患者,但今生因为已经领悟佛法,于是涤清一切烦恼。
  -----------------------------------------------------------------------
  佛陀拯救无知的农人
  恶业是造作之后会后悔的业;恶业是当接受业报时,使人涕泗纵横的业。 (偈 67)
  有一天,几个小偷在空旷野地分赃。分赃之后,他们就离开了,但却疏忽地留下一袋子的钱。
  当天早上,佛陀用神通观察世间时,发现在那空旷地附近耕作的一位农夫会在当天领悟佛法,因此在阿难的陪同下前往该地。农夫看见佛陀时,向佛陀问讯,然后继续耕作。这时候,佛陀看着装满钱的袋子向阿难说:「阿难!看啊!那只奇毒的蛇。」阿难也回答:「世尊!是啊!真是只剧毒的蛇。」说完后,佛陀与阿难就继续上路。
  农夫听完佛陀与阿难的对话后,就去检查是否真有毒蛇,结果发现是一袋子的钱。他拿起袋子,并把它藏起来。这时候,被抢的人也追捕小偷到空地来,他们顺着农夫的脚迹找到农夫和钱,就将农夫痛打一顿,并把他抓到国王那里去,国王也判他死刑。
  农夫因此被解送到坟场去,准备受刑,但农夫一直呢喃着:「『阿难啊!看那毒蛇。』『世尊!是啊!真是只剧毒的蛇。』」
  行刑的人听见农人一路上都重复这些话,十分困惑,就把农夫解回,交给国王,并报告这件事,国王猜想农夫可能想请佛陀作证。就带着农夫去找佛陀,佛陀因此向国王说明整件事情的经过,国王听完后,说:「这农夫若不祈求佛陀证明他的清白,早就被杀了。」
  佛陀如此回答国王的话:「智者不做会令人后悔的事 !」
  -----------------------------------------------------------------------
  信仰坚定的插花匠
  善业是造作之后不会后悔的业;善业是接受业报时,满心欢喜的业。 (偈 68)
  须玛那花匠每天早上都要供应频婆裟罗王茉莉花。
  一天早上,在前往王宫的路上,他遇见佛陀与比库们入城化缘。剎那间,他内心产生强烈的意念,想要用花供养佛陀。他立刻下定决心,不管国王是否因此驱逐他离开国土或是杀害他,他都要献花供佛。他果真用最虔诚的心供养这些茉莉花。佛陀与比库们于是在花团锦簇下进城,成千上百的人都出来顶礼问讯。这种场景让须玛那整个身心充满法喜。
  须玛那的妻子向国王说,她丈夫未能将花送至王宫这件事与她无关。然而,事实上,国王很高兴须玛那能用鲜花供养佛陀,国王也利用这次机会供养佛陀和众多比库。
  供养之后,佛陀一行人回去给孤独园。国王就召唤须玛那到王宫来,称赞他对佛陀的虔诚信念及供养鲜花的勇气,并大大奖赏他一番。
  而在给孤独园的阿难尊者则问佛陀,须玛那能从他的供养得到什么法益?佛陀解释说,须玛那不顾身家安危,而用鲜花供养,因此不会堕落四种恶趣。最后,他也一定会止息生命中所有的苦痛。
  -----------------------------------------------------------------------
  信徒与固执的比库
  愚痴的比库追求种种虚荣:在僧伽中坐上座,成为精舍的住持和受他人的礼敬。
  愚痴的人心中惦着的是:「让其他比库和信徒都明白:『事情不论大小,因为我才能成就,都由我作主』。」
  所以贪与慢增长。
  希达有一次遇见摩诃那摩尊者--最早的五比库之一正在化缘,就邀请他到家中供养。供养后,他接着听摩诃那摩说法,听完之后,他就领悟了佛法。后来,他在他的芒果园里兴建了一座精舍,来供养、照顾所有前往该精舍的比库,而殊达玛比库则是常住比库。
  有一天,佛陀的两大弟子─大目犍连与舍利弗到希达兴建的精舍来。希达在听完舍利弗的说法后,即证得三果。他就邀请两人于第二天到家中供养。他也邀请殊达玛,却被拒绝,殊达玛说:「你是先邀请他们两位,才邀请我的。」希达再度邀请时,殊达玛仍然不肯。但是第二天一大早,殊达玛却出现在希达家门口,这时候,希达再次邀请他入内供养,他依然拒绝,并且说自己正在化缘,绝不坐下。可是,当他看见供养的食物时,却嫉妒大目犍连和舍利弗,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怒火,就辱骂希达并宣称:「我再也不住在你的精舍了。」说完话后,气匆匆地离开了。
  殊达玛后来向佛陀叙说整件事的经过。佛陀告诫他:「你已经打击这位虔诚又慷慨布施的信徒了。你必须回去找希达,确实向他认错 」殊达玛遵照佛陀的教诲去做。但希达却认为殊达玛必须先了解他错误的地方,才愿意接受他的道歉。殊达玛只好又回精舍去,佛陀告诲他:「修持好的比库不能执着,不能自夸:『这是我的精舍,这是我的地盘,我的信徒等』。比库若执着这种想法,贪爱、贡高之心就会炽盛。」
  殊达玛听完佛陀的教诲后,再次前往希达家,这次他们俩人和好如初。几天后,殊达玛就证得阿拉汉果。
  -----------------------------------------------------------------------
  赢得众人敬仰的沙马内拉
  获得世间利益的方法和证得涅槃的修行方法绝对不同,佛陀的弟子应该明白这种道理,
  不应该贪恋世间利益,应该修习出离心(注)
  提沙的父亲是舍卫城中名声显赫的人,也经常在家中供养舍利弗。所以,提沙很小的时候,就见过舍利弗很多次。七岁时,他就出家,在舍利弗的座下为沙马内拉。当他停留在祇树给孤独园时,很多亲朋好友都携带很多的礼物和供养品来探望他,他却觉得这些探视十分累人。所以,得到佛陀给他的禅观指导后,他就到森林里的一处精舍去。在那里,如果有村民要供养他任何东西,他只说:「愿你幸福,早日解脱生命的苦痛!」然后,就继续精进禅修观想,也因此,三个月后,就证得圣果。
  结夏安居结束后,舍利弗、大目犍连和长老比库多人来探视他。村民也趁机请舍利弗说法,舍利弗予以婉拒,但指定提沙代为说法,村民则说:「提沙只会说:『愿你幸福,早日解脱生命的苦痛!』」所以他们要求舍利弗另外派别人。但舍利弗坚持指定由提沙说法,提沙于是开始说法。
  提沙说完法时,晨曦已经初起,舍利弗击掌赞叹提沙精彩的说法,村民也深受感动。提沙对佛法深入的了解让他们感到惊讶,他们因此庆幸提沙能住在他们村子里。有些人则对提沙不早些出来说法感到遗憾。
  这时候,佛陀在给孤独园里,透过神通,明白村民不同的感受,就现身来化解村民的误解。佛陀到达村子的时候,村民正在准备供养的食物,村民就趁机供养佛陀。供养后,佛陀告诉村民:「各位都很幸运,提沙能住在你们村子里。也由于提沙在此的缘故,我、舍利弗、大目犍连、长老比库和其他众多比库才会在此与各位相见。」佛陀的这番话,使村民们明白他们是何其幸运,便不再浪费时间去回想提沙尚未说法前的往事。
  备注:出离有三层意义:1. 出离群众; 2. 心灵上远离贪爱; 3. 远离缘起法,趣向涅槃。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南传法句经故事集.目录
  南传法句经故事集.目录  马来西亚 达摩难陀 长老 著  第一品 双品  瞎眼的阿拉汉  何必妄想  报复的苦行者  累

评论2014-12-268470

双品.第一品
  双品.第一品  瞎眼的阿拉汉  心是所有法(注)的先导,  心是所有造作的主导,  若人造作身口意恶业,必定受苦报,  

评论2014-12-2621112

不放逸品.第二品
  不放逸品.第二品  摩酰提利阴谋陷害珊蔓娣皇后  精进是涅槃之道,放逸使人趣向生死轮回;  精进的人不死(注1),放逸的

评论2014-12-2671665

心品.第三品
  心品.第三品  无法控制心念的弥酰  心念飘忽不定,难以制服,  智者调服心念,一如工匠使箭笔直一般。  人心如同被丢

评论2014-12-2665003

华品.第四品
  华品.第四品  观身  谁能如实知见六道轮回,谁能如实知见三十七道品,  一如技艺精湛的花匠,精挑细选花朵一般 ?  

评论2014-12-2628133

智者品.第六品
  智者品.第六品  证得阿拉汉果的可怜人  人应该追随会规劝别人过错的智者,一如追随向导前往埋藏宝藏的地点。追随智者,较

评论2014-12-264827

阿拉汉品.第七品
  阿拉汉品.第七品  佛陀和名医耆域  不再生死轮回,不后悔,解脱一切,自由自在,断一切系缚(注1) 的人(注2),没有任何贪

评论2014-12-2610606

千品.第八品
  千品.第八品  证阿拉汉果最快的方法  唱诵毫无义理的千句偈语,不如唱诵一句有法益的偈语,听闻之后,使人趣入寂静。  

评论2014-12-261926

恶品.第九品
  恶品.第九品  一位穷苦婆罗门的慷慨奉献  行善要趁早,并且要制止心,不要去作恶,若迟疑,则心易于造作恶行。 (偈116) 

评论2014-12-2610947

刀杖品.第十品
  刀杖品.第十品  鞭打蛇的年轻人  以伤害他人的手段来追求自己幸福的人,无法获得幸福。  不以伤害他人来追求自己幸福的

评论2014-12-269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