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故事首页 频道列表

第一、怎样才是真正的赞叹佛陀

2014-12-30368780

  第一、怎样才是真正的赞叹佛陀
  有一次,佛陀和追随他的比丘弟子们,在印度当时的摩揭陀国境内游化,打算从首都王舍城,前往北边的那烂陀城。
  在佛陀与比丘们一行人的后面,有一对外道沙门师徒,正好也同路,为师的名叫「须卑」,徒弟名叫「梵达摩纳」。一路上,那位老师一直不停地诽谤佛陀,也诽谤佛法与比丘们,而他的徒弟却一直与他唱反调,不断地称赞佛陀、佛法与比丘们。
  这一天傍晚,大家都来到路途中的一个庵婆罗树园内,准备在园内国王建的公共房舍过夜。即使到了这个时候,这对外道沙们师徒,还没能停止他们谤佛、赞佛的争论。这个情况,让比丘们不禁对这两位奇怪的师徒议论起来。大家都认为,相对于这位外道老师的不了解徒弟,佛陀的善知人们志趣,是多么的稀有难得啊!
  佛陀知道比丘们在讲堂聚集,就来询问他们到底在议论什么。于是,比丘们将他们议论的原委,告诉了佛陀。
  佛陀因而教导比丘们说:
  「比丘们!如果听到别人诽谤如来、佛法和僧团,大家不要忧愁、伤心,也不要因此而愤怒,甚至怀恨在心而意图报复,因为,这样只会带给大家障碍,不能如实地判断别人所说的是有道理的,还是错误的。反之,听了别人赞叹如来、佛法和僧团,也不要感到欣悦、愉快,因为,这也会带给大家障碍,不能如实地判断别人所说的是有道理的,还是错误的。」
  接着,佛陀又说:
  「比丘们!一般凡夫,都只从一些细琐、微小、世俗的戒行,例如五戒、十善、俭朴严谨的正命生活、乞食、不蓄积财物等来赞叹如来而已,不能从如来所证得的深奥、微妙、大光明之法这一方面来赞叹佛陀。只有从如来所证得的深奥、微妙、大光明之法来赞叹,才是真正如实的赞叹如来。」
  什么是如来所证得的深奥、微妙、大光明之法呢?佛陀那个时代的沙门、婆罗门们,有着种种的邪知、邪见,总括归纳起来,不外乎是全然的常见,部分的常见,无因、无缘论,有边、无边论,不定诡辩论,有想论,无想论,非有想非无想论,断灭论,不正确的现法涅槃论等,共十类六十二种,称为「六十二见」。这六十二见的归纳,就像洒在小池塘中的大渔网,网住了世间所有的邪知、邪见。而佛陀所证的深奥、微妙、大光明之法,就是远离了这六十二见,在日常生活六根对六境的认识过程中,如实知认识与感受生起的真正原因,以及其所引发烦恼的根除方法:认识与感受,是如何地让人们因贪爱而陷入味着,味着又如何在无常变化下转为祸患,圣者又如何从中超越与出离。由于能超越与出离,所以圣者切断了推动流转到下一生的根,就像斩断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树树根,这棵树就随之枯萎,永远不再生一样,这就是佛陀所证的深奥、微妙、大光明之法。
  能够从这里来赞叹佛陀,才是真正的赞叹。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汉译南传大藏经》(元亨寺译本,下略)《长部第一梵网经》、《佛光大藏经》(佛光出版社,下略)《长阿含第二一梵动经》。
  二、依据故事中佛陀的教说,知道佛法的修学,不能只停留在戒行严谨上。真正佛法的优势,是在正见,以及从正见发展出来离烦恼、我执,断除生命流转的正行上。这些精髓,经中所举的代表,就是「六触」与「受」的「集、灭、味、患、离」,也就是故事中所说认识与感受的「原因、根除、味着、祸患、超越与出离」。这是「四圣谛」的开演,也是从「缘起正见」开展出来的正行。
  三、经中所举佛陀的清净戒行,包括了不从事任何形式的占卜、护摩、算命、咒术、医疗等,值得我们注意。
  四、四种「常见」的原因,依经文说,有三种都从禅定所引生超常的经验而来。修行者因禅定而获得超常的宿命神通,能知道自己过去百千生,甚至长达四十劫成坏那么久远中,每一生详细的种种,因此而让他误以为我及世间,都是这样如如不变的从前生、此生到来生,而有常住不变的执见。禅定的经验,是那么明确真实,往往会因此而加深见解。所以,缺乏正见的禅定,其负面的影响,将更加深远。禅定,就像一把锐利的刀:具正见的禅定,深化了正见而成慧,就像在手术台上能救人的刀。反之,具邪见的禅定,则像在恶斗场上的利刃,可以伤人无数。一般所说的「定能生慧」,是在正见的基础上,有正见引导才能成就的。
  五、再从本则故事进一步来反省:佛教的兴衰,不能只从佛教信仰者的多少、佛教事业的规模,或者是佛教活动受欢迎的程度来看,而是得更在乎佛法珍贵的核心内涵,是不是真的被阐扬了;佛教的信仰者,是不是真的能理解并接受佛法核心思想了来看。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第二、佛陀的修学历程
  第二、佛陀的修学历程  一、出家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南郊的祇树给孤独园,告诉比丘们说:  「比丘们!

评论2014-12-3040057

第三、佛陀的初转*轮
  第三、佛陀的初转*轮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南郊的祇树给孤独园,告诉比丘们说:  「比丘们!当我在菩提树下

评论2014-12-3050988

第四、拒绝利用神通传教的佛陀
  第四、拒绝利用神通传教的佛陀  有一次,佛陀来到了摩揭陀国游化,住在那烂陀城郊的芒果园中。  这天,有一位名叫「坚固

评论2014-12-3094891

第五、能成就无量福道的教诫教化
  第五、能成就无量福道的教诫教化  有一次,佛陀来到了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天,

评论2014-12-3027883

第六、如何知道圣者
  第六、如何知道圣者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城南郊的祇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说:  「比丘们!尚在修学而无他心神通的比丘,如

评论2014-12-3031805

第七、圣者的恬静淡泊性格
  第七、圣者的恬静淡泊性格  佛陀晚年,已经有为数不少的僧众,跟随着佛陀修学。  有一次,大约有僧众二千五百人跟随着佛

评论2014-12-3041642

第八、佛陀如何面对谩骂
  第八、佛陀如何面对谩骂  有一次,佛陀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天,来了一位年轻

评论2014-12-3050367

第九、久离恐怖的佛陀
  第九、久离恐怖的佛陀  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国游化,住在摩鸠罗山。那时,佛陀身边的侍者还不是尊者阿难,而是尊者那伽波

评论2014-12-3078374

第十、不闻雷声的赞叹
  第十、不闻雷声的赞叹  佛陀在七十九岁那一年的夏天雨季,在王舍城避雨安居。三个月安居期结束后,又出发往北方游化,一路

评论2014-12-3059337

第十一、对佛陀最诚敬的供养
  第十一、对佛陀最诚敬的供养  佛陀八十岁那年,抱病来到末罗国的拘尸那城。  那时,佛陀患了严重的腹泻,到城中的沙罗林

评论2014-12-3013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