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故事首页 频道列表

第二章 努力证得阿拉汉果

2014-12-30434710

  第二章 努力证得阿拉汉果
  『天眼』是指看见超出肉眼范围之外的能力,就阿奴卢塔而言,他能延伸到一千个世界。这种能力的性质是世间的,我们底下会再详细讨论,拥有它者不必然巳觉悟『法』。阿奴卢塔获得天眼是在成为阿拉汉之前,为了攀上巅峰,他还得克服更多内在的障碍。藏经中有三处提到他的努力。
  解脱十一种随烦恼
  有一次,当阿奴卢塔尊者和两个朋友——堂兄难提(Nandiya)与释迦贵族金毗罗,住在东竹林时,佛陀去探望并询问他们进步的情形。①于是阿奴卢塔告诉佛陀自己在修习一个非常微妙禅定时,所遇到的困难。他感觉到内在的光明,并看见一个微妙的色相。②但那光明与影像很快就消失了,他不了解其中的缘由。
  佛陀说,当自己尚在努力达到觉悟时,也遭遇过相同的问题,但他巳了解如何掌握它。他解释,要充分体验这些微细状态,并稳定地认知它们,人们得先解脱十一种随烦恼(upakkilesa)①。
  首先是『疑惑』这些现象的真实性与光明想的重要性,那很容易就被视为一种感觉的幻相。
  其次是『失念』,行者不再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光明想上,认为它不值得注意,或并不重要,而漠视它。
  第三种随烦恼是『昏眠』②;第四种是『恐怖』,发生在突然受到来自潜意识的影像或想法惊吓时。当能控制住这些随烦恼时,『欢喜会生起,令身心兴奋,这种得意感通常是成功的习惯性反应。
  当『欢喜』耗尽时,他可能会感到虚脱,并落入『粗重』,一种沉重的被动心态。为了克服它,他可能会勉强努力,造成『过度的精进』。觉知到过度时,他可能会放松,并再度落入『懈怠』。
  在这种情况下,当正念微弱时,随着光明想的专注范围扩大,对于天界或人世可意的事物可能会生起『欲望』。『欲望』会触及多种事物,而引发『种种之想』,无论是在天界或人间的层面上。由于不满这种种的形色,他选择思惟其中一种,无论它本质上是可意或不可意的。强烈专注于这个选定的对象,将导致第十一种随烦恼——对诸色『过度地观察』。佛陀对阿奴卢塔与他的两个同伴,如此清晰地叙述在禅定净相中可能生起的这十一种随烦恼,并解释如何克服它们(MN128)。
  断除慢、掉举、恶作三结
  当阿奴卢塔对于禅定与微细的禅想愈来愈通达时,有一天他去找沙利子尊者,说:
  沙利子吾友!我以超越世人的眼界的清净天眼,可以看见大千世界。我精进不懈,正念、正知且无疑惑:我的身体平静无忧扰,我的心专注于一处。然而。我的心却仍未从烦恼与贪着中解脱。
  沙利子(Sariputta)回答:
  阿奴卢塔吾友!当你想到你的天眼时,慢心就生起了;当你想到自己坚定的精进、正念、无忧扰的色身与专注一处的心时,掉举就产生了,当你想到你的心不能从烦恼解脱时,这就是恶作。④这将会对你有所助益,如果你能舍弃这三种心境,不再注意它们,就能将心引导到『不死界』——涅槃。
  听完沙利子的建议之后,阿奴卢塔再次独自隐居起来,认真断除心中的这三结(AN3:128)。
  心存八种思惟
  之后,阿奴卢塔住在支提国的东竹林。于禅观中,他体悟到一个真实大丈夫(mahapurisavitakka)应该抱持的七种思惟:
  这个『法』是给少欲者,而非多欲者;这个『法』是给知足者,而非不知足者;这个『法』是给乐远离者,而非乐群居者;这个『法』是给精进者,而非怠惰者;这个『法』是给正念者,而非混乱者;这个『法』是给专注者,而非不专注者;这个『法』是给智者,而非愚痴者。
  当佛陀以自己的心感知阿奴卢塔心中生起的这些想法时,遂以『意生身』(manomaya-kaya)⑤出现在他面前,并称赞他:
  很好,阿奴卢塔,很好!你巳考虑到大丈夫的七种思惟。如今你可以考虑大丈夫的第八种思惟:『这个『法』是给倾向于无戏论③者,爱好无戏论者,而非给倾向于世俗戏论与爱好此道者。』
  佛陀接着说,当阿奴卢塔心存这八种思惟之时,他就能达到四种禅定⑥,不再受世间法的影响,而会视比库的四种资具——三衣、乞食、住处与医药——如同在家人享受奢华一般。这种简单的生活,会让他的心喜悦与平静,因而有助于达到涅槃。
  证得阿拉汉果
  离开时,阿奴卢塔依照佛陀的建议而留在东竹林,就在这个雨季安居期间,他终于达到努力的目标——阿拉汉果,无漏心解脱(AN 8:30)。在成就的时刻,阿奴卢塔说出以下的偈(gatha),对大师协助他完成心灵任务,表达感激之意:
  了解吾心意,
  世间无上师,
  藉由意生身,
  以神通出现。
  吾心思惟时,
  彼教我增上,
  佛乐无戏论,
  彼教我离戏。
  了解彼之法,
  吾乐往法上。
  巳达三智明,
  完成佛教法。(AN 8:30;Thag.901-903)
  原注
  ① 难提在Thag.25有首偈(gatha),金毗罗则在Thqg.118。另外请见AN 5:201,6:40,7:56,SN54:10。
  ②光明想(obhasa-sanna)是『光明遍作』(Comy.:parikammobhasa)的前行。而『色的见』(rupanam dassana)则是以天眼见色。
  ③ 『无戏论』(nippapanca):或译『无障碍』、『无妄想』,即指涅槃——从庞大复杂的万法中究竟解脱。由此可知,『戏论』(papanca)即意味存在的庞杂面向。
  译注
  ①随烦恼(upakkilesa):具破坏性的障碍,属于较小的烦恼。
  ②昏眠:昏眠是指昏沉与睡眠。昏沉是心的软弱或沉重,睡眠是心所沉滞的状态,因为两者都源于懒惰与昏昏欲睡,皆有使心、心所软弱与无力的作用,故合为昏眠。
  ③佛陀告诉阿奴卢塔(Anuruddha)以修定来解脱十一种随烦恼:『阿奴卢塔(Anuruddha)!我修有寻有伺定,亦修无寻唯伺定,亦修无寻无伺定,亦 修有喜定,亦修无喜定,亦修舍俱定故,而于我更生智见。』
  『我解脱不动,此是最后生,今亦无后有之事。』
  ④ 慢与掉举是在阿拉汉(arahant)果才被断除的五上分结之二,而恶则是在不来(anagami)(不来)果时就巳断除。
  ⑤ 意生身(manomaya-kaya):或译『意成身』,『意』有无疑、迅速、遍到的三种作用。阿拉汉(arahant)、独觉(pacceka)佛、大力菩萨等三种圣人可得这种微妙身,如我们的意识,不受时空的限疑而迅速一样,随意所成,所以称为『意生身』。
  ⑥ 四种禅定:初禅至第四禅,是属于色界的禅定。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第一部 佛法大将 沙利子】序曲 星空中闪耀的满月
  序曲 星空中闪耀的满月  在斯里兰卡的许多寺院中,你会发现佛陀两侧各有一个比库(bhikkhu)雕像,他们身披袈裟,偏袒右肩,

评论2014-12-303467

第一章 求法
  第一章 求法  这个故事得从印度离王舍城(Rajagaha)不远的两个婆罗门村落,优波提舍(Upatissa)与拘律陀(Kolita)开始说

评论2014-12-3097564

第二章 沙利子其人其事
  第二章 沙利子其人其事  上首弟子  过去、现在诸佛都拥有双贤弟子  在《大譬喻经》(Mahapadana Sutta,DN 14)中,佛陀

评论2014-12-3056854

第三章 转*轮者
  第三章 转*轮者  沙利子(Sariputta)尊者的开示与被认为是他所作的书,形成一个内容广大的教导体系,其解说的范围与种类都足

评论2014-12-3076392

第四章 到彼岸
  第四章 到彼岸  上首弟子先入涅槃  我们现在来到佛陀般涅槃(Parinibbana, 意译为入灭)的那年。世尊在韦沙离城(Vesal

评论2014-12-3060091

第五章 沙利子的开示
  第五章 沙利子的开示  被归为沙利子(Sariputta)所说的经典,涵盖了与梵行有关的广泛主题,包括从单纯的戒律,到深奥的教理

评论2014-12-3019379

【第二部 神通大师 马哈摩嘎喇那】 第一章 少年
  第一章 少年  在马嘎塔国(Magadha,古译: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附近的拘律陀村内,有个小孩诞生,他生来就注定要成为佛陀的

评论2014-12-3096741

第二章 遊方与心灵探索
  第二章 遊方与心灵探索  大约在此同时,未来的佛陀——悉达多王子结婚了,暂时更深入世俗生活。而拘律陀与优波提舍两位朋友

评论2014-12-3013905

第三章 寻法
  第三章 寻法  在对佛陀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这两个朋友放弃行脚生活,返回家乡马嘎塔国(Magadha),他们此时年约四十岁。⑴ 

评论2014-12-3045641

第四章 努力觉悟佛法
  第四章 努力觉悟佛法  如今,两百五十名同行沙门之首的这两位朋友,来到竹林精舍。佛陀正在对比库们说法,当他看见这两个朋

评论2014-12-3017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