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故事首页 频道列表

[慈悲] 慈心解怨

2014-12-29763790

  慈心解怨
  佛陀平日即苦口婆心的教示弟子们,彼此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和合无诤的在道业上精进。不过,僧团里人多,难免还是会有意见相左的时候。
  有一天,两个比丘因故发生争执,继而恶口相骂,经过众人劝解无效,于是不得不报告佛陀。
  佛陀看看面红耳赤的二个当事人,再环顾弟子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夜叉鬼,长得既黑又小,非常丑陋。有一天,夜叉鬼来到忉利天,径自坐上忉利天主释提桓因的宝座。
  当时,忉利天的天人看见夜叉鬼如此大胆的行为,都非常生气,纷纷指着夜叉鬼怒骂不休。而受到呵责的夜叉鬼的相貌却渐渐变得美好,身体也一寸一寸的增高。天人看到夜叉鬼如此的转变,更加愤怒,然而夜叉鬼却益加的相貌堂堂,魁梧高大。
  这时,天人们都束手无策,只好相率前往拜见释提桓因,禀明上情,释提桓因听后,心想:「这夜叉鬼一定是神妙的鬼。」
  于是,释提桓因来到夜叉鬼的面前,恭敬合掌,三次自称名字,说:「仁者!我是释提桓因,是忉利天的天主。」
  由于释提桓因的恭敬谦卑,使得夜叉鬼我慢心生,于是身体逐渐回复过去的矮小丑陋,最后终于消失不见了。
  释提桓因即登上宝座,告诉所有的天人:「从今以后,切莫心生瞋怒,如果有人恶意相向,更要谨慎应对,切莫怒上加怒。如果有人侵犯你,切莫以侵犯来报复。对于侵犯你的人,必须以慈心相待。我们应该时常亲近无有瞋怒、残害的人,因为他就是贤圣。凡是愤怒的人,都是被瞋恚的高心所障蔽。当你生起瞋怒的时候,若能稍加控制情绪,就好象马辔能控制恶马,这就称为善法。」
  佛陀说到这里,看看比丘们,语重心长的说:「释提桓因居于天王的高位,享受超凡的欲乐,尚且能够控制瞋怒,又常赞叹不瞋怒,何况你们是学道的出家人,也应该赞叹不瞋怒。比丘们!你们应该如此学习呀!」
  以瞋止瞋,如同扬汤止沸,火上加油,是无法止息的,惟有以慈悲的水,才能浇灭瞋恚的怒火。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慈悲] 为醉汉剃度
  为醉汉剃度  佛陀在祇园精舍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喝醉酒的婆罗门来到佛陀的跟前,要求剃度出家。佛陀便吩咐阿难为他落发,

评论2014-12-2933243

[慈悲] 一念慈心
  一念慈心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包含有无量的法门、教义,而这些法门、教义都是以慈悲为根本。佛经上说:一切佛法如果离开慈悲

评论2014-12-2931444

[慈悲] 不舍众生
  不舍众生  提婆达多的背叛,是佛陀毕生最大的憾事。提婆达多不但自己背叛了佛陀,尤其借着阿阇世王给他的丰厚供养,极力诱

评论2014-12-2978420

[慈悲] 心病之苦
  心病之苦  佛陀住世的时候,舍卫城中有一个富翁,名叫步知加,年幼时,父母就去世,因此,步知加童年就没有好好受过教育。

评论2014-12-2915516

[慈悲] 恤贫济残
  恤贫济残  在舍卫城,住着一位贫穷的女子,经常三餐不继,到处乞讨度日,由于全身又脏又臭,所以大多数的人一看到她都退避

评论2014-12-299187

[慈悲] 金身受灾
  金身受灾  佛陀的金容圣身,是那么相好庄严,我们就以为这应身的佛陀在人间的活动,是顺心如意,百无阻碍,那是错误的想法

评论2014-12-2998728

[慈悲] 慈度尼提
  慈度尼提  古代的印度社会,由于职业的区分,世袭和种族尊卑的观念,形成婆罗门、剎帝利、吠舍、首陀罗等四种阶级。其中首

评论2014-12-2970147

[慈悲] 见法则见佛
  见法则见佛  《稻芊经》说:「见缘起则见法,见法则见佛。」这不仅是对无缘生逢佛世的末法众生所说,在佛世时,佛陀就是这

评论2014-12-2954432

[慈悲] 爱护儿童
  爱护儿童  佛陀十大弟子中,论议第一的迦旃延尊者,有一次离开佛陀,住在南方的王舍城传教。有一天,他派了一个年纪很小的

评论2014-12-2951063

[报恩] 知恩报恩
  知恩报恩  曾经有一段时期,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每到夜晚时分,就会出现一种不寻常的声音。不过,隔一段时日后,这不寻常的声

评论2014-12-2989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