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故事首页 频道列表

[报恩] 知恩报恩

2014-12-29892830

  知恩报恩
  曾经有一段时期,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每到夜晚时分,就会出现一种不寻常的声音。不过,隔一段时日后,这不寻常的声音消失了,却出现另一桩不寻常的事──一位小沙弥的身边经常跟着一只可爱的狐狸。一些初学的比丘对这件事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到精舍请问佛陀。
  「佛陀!最近在竹园中,有位小沙弥的身旁常常跟随着一只小狐狸,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比丘们!那是因为狐狸受了伤,小沙弥不忍狐狸遭受其它动物的残害,于是把它救回来,为它疗伤,因此竹林外的哀鸣声也就消失了。」
  佛陀接着说:「狐狸痊愈之后,舍不得离开小沙弥,而且为了感激沙弥的救命之恩,所以留下来,跟随在沙弥身旁。」
  「佛陀!真是不可思议呀!狐狸也懂得感恩哪!」
  「是啊!狐狸尚且懂得感恩,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知恩图报,真是禽兽不如。这样的人,不但人类要唾弃他,连动物也不喜欢亲近他,这种人是世间上最贫穷的人。所以做人应该知恩报恩,而且要滴水之恩,涌泉以报,这才是富有的人。」
  「佛陀!我们懂了,原来感恩的心正是人类最大的财富,能够带来和平与满足。佛陀!是不是这样呢?」
  「比丘们!你们学习很有进步,你们都是心灵富有的人。」佛陀无限欣慰的赞许着。
  远远的竹林尽头,小沙弥正在禅坐,而狐狸则在一旁静静的守护着,天地间充满了宁静、祥和的气息。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是佛教提倡的感恩思想。懂得感恩的人,心地柔软,恬淡知足,别人丝缕滴水的施予,都会以整个生命去回报对方,因此富有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感恩的人,是世间最富贵的人。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慈悲] 为醉汉剃度
  为醉汉剃度  佛陀在祇园精舍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喝醉酒的婆罗门来到佛陀的跟前,要求剃度出家。佛陀便吩咐阿难为他落发,

评论2014-12-2933294

[慈悲] 一念慈心
  一念慈心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包含有无量的法门、教义,而这些法门、教义都是以慈悲为根本。佛经上说:一切佛法如果离开慈悲

评论2014-12-2931490

[慈悲] 不舍众生
  不舍众生  提婆达多的背叛,是佛陀毕生最大的憾事。提婆达多不但自己背叛了佛陀,尤其借着阿阇世王给他的丰厚供养,极力诱

评论2014-12-2978478

[慈悲] 心病之苦
  心病之苦  佛陀住世的时候,舍卫城中有一个富翁,名叫步知加,年幼时,父母就去世,因此,步知加童年就没有好好受过教育。

评论2014-12-2915569

[慈悲] 恤贫济残
  恤贫济残  在舍卫城,住着一位贫穷的女子,经常三餐不继,到处乞讨度日,由于全身又脏又臭,所以大多数的人一看到她都退避

评论2014-12-299238

[慈悲] 金身受灾
  金身受灾  佛陀的金容圣身,是那么相好庄严,我们就以为这应身的佛陀在人间的活动,是顺心如意,百无阻碍,那是错误的想法

评论2014-12-2998782

[慈悲] 慈度尼提
  慈度尼提  古代的印度社会,由于职业的区分,世袭和种族尊卑的观念,形成婆罗门、剎帝利、吠舍、首陀罗等四种阶级。其中首

评论2014-12-2970203

[慈悲] 见法则见佛
  见法则见佛  《稻芊经》说:「见缘起则见法,见法则见佛。」这不仅是对无缘生逢佛世的末法众生所说,在佛世时,佛陀就是这

评论2014-12-2954479

[慈悲] 爱护儿童
  爱护儿童  佛陀十大弟子中,论议第一的迦旃延尊者,有一次离开佛陀,住在南方的王舍城传教。有一天,他派了一个年纪很小的

评论2014-12-2951116

[慈悲] 慈心解怨
  慈心解怨  佛陀平日即苦口婆心的教示弟子们,彼此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和合无诤的在道业上精进。不过,僧团里人多,难

评论2014-12-297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