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故事首页 频道列表

心智昏钝的比丘

2014-12-26878880

  心智昏钝的比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教导比丘应当精勤修行,转化所有障蔽自心光明的烦恼;世间诸法尽皆无常,若能净心,即得智慧,彻见实相,便可远离苦恼,得大安乐。
  当时,有一比丘心智昏钝不明,不能体会佛陀苦心的教导,每日饱食后即关起房门,放纵习性,咨意睡眠;贪爱色身快意舒适,从不修习无常观等观行法门。佛陀观察这位比丘总是懈怠懒惰地度过每一天,不知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七日的时间,担心他因放逸而堕落三涂,於是前往比丘静室予以度化。
  然而在房内的比丘不知佛陀的到来,依旧酣睡不醒,世尊见其心念汩没,觉性迷昧不显,便弹指作声令其觉晓,同时呵斥道:「快起床,怎麽还在睡觉呢?你这样的行径就像牛马身上的寄生虫,以及螺、蚌、蠹虫一样,不知此身乃众苦根源,隐蔽於不净之中,只因贪爱身体的舒适而懈怠堕落。如同有人受重伤,遭遇如此危急厄难,却安逸睡眠而不寻求解脱之道。修行之人不能懒惰好眠,常当自警,心心念佛念法念僧,学习诸佛菩萨的行迹,便能远离忧患苦恼。此外,还要常观无常苦空,破除邪见、令生正见,便是世间明眼之人。若能如此,千倍福报功德由此而生,永远不会堕入三涂恶道。」
  比丘闻佛音声,如雷贯耳,惊坐而起,见佛亲自教诲於前,立刻起身顶礼佛足。世尊接着问比丘:「你能忆知过去生的因缘吗?」比丘惶恐地说:「弟子心智为五蕴烦恼所覆盖,不能明了多生累劫宿命之事。」世尊悲悯地说:「你在过去维卫佛时曾出家修行,不仅不诵经持戒,更贪求名闻利养,饱食终日懒散不勤,从不存念佛法义理,所以命终之后便堕落为寄生虫。五万年后果报受尽,又投生为螺、蚌之类和树中蠹虫各五万年,这四种虫心智昏闇,长生暗冥无有智慧,贪身爱命喜好隐蔽之处,以冥为家不乐光明;若待其一觉醒来,已过了很长的时间!如此久远缠绕在罪业之网,不求出离。今日,你终於罪毕福生,能生而为人,更得以出家修行;为何还要重蹈覆辙,贪着睡眠以待来日堕落?」
  比丘听了过去生懈怠受苦的因缘,全身毛骨悚然,心生忏悔;自此一心念道,以精进勇猛之力漏尽烦恼,证得罗汉,不再受生死之苦。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世尊接受众生的供养,都是事出有因
世尊接受众生的供养,依然是事出有因。假如观察众生的因缘是不成熟的,或者是根本还没有发菩提心,只是知道供养 世尊的福德是无量

评论2017-03-309692

贫人须摩持缕施佛缘
三藏十二部流传下来的内容中,有一大段记载是被归属在《本生经》的部分,说的是或说己身、或说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

评论2017-03-3015869

诸经巡礼--阿含藏 一
《诸经巡礼--阿含藏》 v 目 录 w-------------------------------------------1.增一阿含经卷二十 声闻品〔一位具异能者皈佛记

评论2017-03-299667

诸经巡礼--阿含藏 二
6.增一阿含经卷十八 四意断品〔佛会衰老吗?〕 有一天,阿难尊者来向世尊礼足后,又双手捧摸如来足,并以口抚触如来足上而说道

评论2017-03-299572

诸经巡礼--阿含藏 三
11.中阿含经卷十三 说本经〔施一饭予辟支佛所得的果报〕佛在波罗奈的鹿野苑时,诸比丘集坐于讲堂,共相谈论:在家居士天天获利百

评论2017-03-299478

诸经巡礼--阿含藏 四
16.中阿含经卷三十 怨家经〔心生怨恨的后果〕 世尊告诉诸比丘:有七怨家法,而作怨家,谓男女辈,瞋恚时来。意思是说:不论男女

评论2017-03-299303

诸经巡礼--阿含藏 五
21.增一阿含经卷十九 四意断品〔比丘因病厌世的一则特殊个案〕世尊在祇园精舍时,婆迦梨尊者身得重病,须卧着大小便,想拿刀自杀

评论2017-03-296636

佛经中讲述修梵天道的例子-----长阿含经----典尊经
长阿含经----典尊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执乐天般遮翼子。于夜静寂无人之时。

评论2017-03-2568333

佛经版“愚公移山”
佛说末罗王经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国王。号曰末罗。土地丰沃。士民壮

评论2017-03-259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