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故事首页 频道列表

要尊重佛陀的教法

2014-12-26763730

  要尊重佛陀的教法
  佛陀一生的教育原则,可有两种一是契理,二是契机。
  契理是所说的教法,以不背真理为原则,真理是怎样的,就说它是怎样,不必用数学的方式来加减乘除,若用加减乘除,那就是自己的意见,不是真理的真面目了。
  如佛陀最初和弟子们说的真理,是在苦集灭道的四谛。苦是世间的果,集是世间的因。灭是出世的果,道是出世的因。欲想知苦断集,必须慕灭修道。这是一种真理的定律,不可加以加减乘除的,过去十方诸佛如此说法,现在释迦佛陀也是如此说法,始终不违背这一正理,而不妨作种种不同技巧的推演和综合,或竖说、横说、或演绎说,或归纳说,以达成他设化度生的目的。
  在契机方面说,佛陀每次说法,都是应众生的机感,而作不同的说法。你是什么根机,何种程度,即对你说什么法,适合你的程度,这叫做对机施教,应病与药。
  佛陀成道后,一日在优楼频螺聚落的尼连河岸边菩提树下静坐,心中思惟着:“一个没有恭敬心的人,自然无法恭敬、孝顺师长,不愿听从教诲,所作所为无所忌惮,放纵私欲,任意而行,便失去受益、提升自己的机会,将为种种烦恼、苦难所缠缚逼迫。相反地,若人能以恭敬谨慎之心,孝顺、侍奉师长,无有违逆,自身则能有所受益,常常处在安详、喜乐的境界中。”
  接着,佛陀进一步思惟:“世间若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优于我者,无论他是天人、人、魔、梵天、沙门或婆罗门,我都应该向他请益、学习,恭敬供养。”于是佛陀仔细地观察诸世间,却发现没有任何人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能够超越已觉行圆满的自己。于是,佛陀心想:“我应亲近、依止、供养、恭敬、尊重我所证悟的真理,因为过去诸佛皆是如此奉行,未来诸佛亦将如此遵行,所以我应效法过去、未来诸佛,亲近、依止、供养、恭敬正法。”
  此时,大梵天王知道佛陀综观世间之领悟,明了三世诸佛都是依法而住,自己也应跟随三世诸佛之行,依法而住。于是天王来到佛陀的面前,恭敬地对佛说:“世尊,诚如您所开示,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都是真正觉悟真理的圣者,能够破除一切烦忧热恼,一切皆依法为师,所以时时亲近、依止正法,就是三世诸佛所说的共法。我应要尊重佛陀的教法,时时忆念佛陀的教导,尊重供养无上法。”梵王深深地赞叹、礼敬佛陀后才离去。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世尊接受众生的供养,都是事出有因
世尊接受众生的供养,依然是事出有因。假如观察众生的因缘是不成熟的,或者是根本还没有发菩提心,只是知道供养 世尊的福德是无量

评论2017-03-309615

贫人须摩持缕施佛缘
三藏十二部流传下来的内容中,有一大段记载是被归属在《本生经》的部分,说的是或说己身、或说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

评论2017-03-3015309

诸经巡礼--阿含藏 一
《诸经巡礼--阿含藏》 v 目 录 w-------------------------------------------1.增一阿含经卷二十 声闻品〔一位具异能者皈佛记

评论2017-03-299614

诸经巡礼--阿含藏 二
6.增一阿含经卷十八 四意断品〔佛会衰老吗?〕 有一天,阿难尊者来向世尊礼足后,又双手捧摸如来足,并以口抚触如来足上而说道

评论2017-03-299484

诸经巡礼--阿含藏 三
11.中阿含经卷十三 说本经〔施一饭予辟支佛所得的果报〕佛在波罗奈的鹿野苑时,诸比丘集坐于讲堂,共相谈论:在家居士天天获利百

评论2017-03-299401

诸经巡礼--阿含藏 四
16.中阿含经卷三十 怨家经〔心生怨恨的后果〕 世尊告诉诸比丘:有七怨家法,而作怨家,谓男女辈,瞋恚时来。意思是说:不论男女

评论2017-03-299222

诸经巡礼--阿含藏 五
21.增一阿含经卷十九 四意断品〔比丘因病厌世的一则特殊个案〕世尊在祇园精舍时,婆迦梨尊者身得重病,须卧着大小便,想拿刀自杀

评论2017-03-296572

佛经中讲述修梵天道的例子-----长阿含经----典尊经
长阿含经----典尊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执乐天般遮翼子。于夜静寂无人之时。

评论2017-03-2568291

佛经版“愚公移山”
佛说末罗王经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国王。号曰末罗。土地丰沃。士民壮

评论2017-03-25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