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记者来到水磨沟公园,水磨河内锦鲤成群结队,到处都是它们穿梭游弋的身影。记者沿着岸边走了四五百米,发现河面上漂浮着不少死鱼,粗粗数了一下,有30多条。
水磨河岸边,工作人员陈金龙拿着渔网在打捞死鱼,记者打开他身边的塑料袋一看,约有十几条,大的有10厘米长,小的仅3厘米左右。
“这么多,太可惜了!”记者惊呼。陈金龙叹了口气说:“这算少的了,每到初一和十五,放生的人更多,我一网下去都十几条呢。”
据了解,大部分市民认为“水中放生只要是水生动物就行”,于是从水产市场购买泥鳅、鲫鱼、鳝鱼等带入公园,倒进河中“一放了之”。
记者观察到,水磨河边每百米就竖有警示牌,上面写着“水磨河水温7℃左右,提倡放生金鱼、锦鲤、虹鳟等适合低水温的鱼种,鲤鱼、鲫鱼、鳝鱼、鲶鱼、草鱼等不适宜在此生存……”
也就是说,很多鱼类被放生后会因“水土不服”无法生存,但“善人”们却对警示牌视而不见。
水磨沟公园办公室主任林惠文介绍,公园内水磨河长800多米,河内的鱼全是市民放生的,鲫鱼、鳝鱼等不适合在冷水里生存,成活率很低,死亡后若不及时清理,会污染水质,死鱼携带的病菌还会传染其他鱼。因此,公园每天都安排2名工作人员专门清理死鱼,每天能打捞二三十公斤,时逢初一、十五这样的“吉日”,每天公园“放生池”里会有上百条鱼被放生,而死鱼能达到50公斤。
据了解,水磨河是乌鲁木齐市的重要水源,盲目放生会破坏河道的生态环境。为了不让死鱼影响水磨河的水质,水磨沟公园安排工作人员白天不间断清捞死鱼。目前,水磨沟区环保局每日对公园内河水抽样检测的结果仅为“较好”。
对于市民盲目放生的现象,新疆引法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昊玄告诉记者,目前法律仅对放生国家珍稀野生保护动物有相关规定,而对于放生普通鱼类还未作出具体规定。同时,因放生池是水磨沟公园内设置的景点,因而,在此放生属正当行为。但就目前盲目放生造成鱼类死亡的现象,需要市民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加大对不良行为的管理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