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沟公园管理员武恒霞说,不是所有的鱼儿都能适应公园河里的水温水质,有的当场死亡,有些活不过三天,高峰期时他们一天能清捞出500多条死鱼。
一天放鱼多达一吨进入公园正门,迎面就能看到河边显眼处竖着个警示牌,上面明确写着“水磨河水温7℃~14℃,提倡放生金鱼、锦鲤、虹鳟等适合低水温的鱼种,鲤鱼、鲫鱼、鳝鱼、鲶鱼、草鱼等不适宜在该河生存……”
但据记者观察,来放生的游客大多都没有注意到警示牌,放鱼也不论“出身”。据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园内河道有800多米长,每天都有两三名人员专门清捞。每逢初一十五,带进公园放生的鱼可达1吨,其中锦鲤、鲤鱼、草鱼、鳝鱼、泥鳅较多。
在随机采访的10个来放生的市民中,有8人表示没有特意考虑过鱼种,大家都是“随大流”。
盲目放生反会影响河流生态记者了解到,市场上有很多外来物种,有些可携带疾病或侵害鱼虾,放生到河流中威胁生态平衡,例如巴西红耳龟、鳄龟等。而螺蛳、田螺等密集放生后难存活,死后还会使水变臭。
水磨沟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凯伟说:“盲目放生给河流生态带来危机,也影响河道环境,希望理性放生。”另外,放生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除了鱼类的生存习性,还有可能是路途运输中缺氧。建议市民在放生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及时往装鱼的容器中加氧,最好用桶来装鱼,避免使用塑料袋,而且容器内水要尽可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