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行善是一个永不过时的道德命题,其中蕴含着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悲悯情怀,这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正面价值与现实意义,可谓是一大善行义举。然而遗憾的是,如何放生却是个技术活,善良的人不少,但真正懂得如何放生的人却不多,盲目放生引发的诸多乱象,已成了不可回避的严肃命题。
之所以说盲目放生行为欠妥,具体来说无非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站在物种发展与进化的角度,盲目放生不亚于一场摧残与杀戮。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保护野生动物已成为公众的一种共识。但鉴于放生者的懵懂无知,却滋生了不少放生乱象。不言而喻,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性与生理特征,不问青红皂白地一通乱放,极易造成被放生物种“水土不服”,无法适应不合时宜甚至完全陌生的生存环境,让放生生物不可避免地成为“放生冤魂”,这样的放生,显然背离了放生的初衷,异化成了杀戮与残害。退一步讲,即便放生生物适应得了新环境,短时间内大量放生,外来物种的大量入侵,对当地物种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势必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外来物种过量繁殖鸠占鹊巢。由此可见,盲目放生无疑是一场生态灾难和对动物的二次伤害,不是积德而是造孽,不是放生而是杀生,公众的善意反而对野生动物与自然环境造成了一种严重破坏与极端伤害。
另一方面,对公众来说,盲目放生还可能扰民,甚至有性命之虞,尤其是将野生蛇等高危险性生物放生于人口密集的生活区。“让动物回家”的环保理念与谆谆善意无可亵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公众熟知的放生物种除了乌龟、青蛙、海鳗、鸟类等“无威胁物种”外,还有一些让人敬而远之的“危险物种”,比如松鼠、果子狸、野生蛇、食人鳄等,早前就有不少公园放生危险动物的新闻。如果说松鼠、果子狸只是“庄稼杀手”,只是影响生产收成的话,那野生蛇、食人鳄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威胁。从这个角度来说,盲目放生无疑是种造孽,好心办了坏事。
放生行善不仅是一种爱心的表达,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体现,值得肯定,但善行更需善为,善行更要善终,公众的放生诉求不妨秉持一份客观与理性,切忌莽撞和冲动。只有这样,才是对环境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