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对香文化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香文化尚在萌芽状态时,文人们就广泛介入并给予了多方面的推助。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志典籍中,有很多记载都反映了文人对香的推崇。如屈原在《离骚》中的精彩咏叹:“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椒专佞以慢稻兮,木杀又欲充夫佩帏”。 另据东汉蔡邕《琴操》所述,相传孔子在从卫国返回鲁国的途中,于幽谷之中见香兰独茂,不禁喟叹:“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遂停车抚琴,成《漪兰》之曲。 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南海的木本香料尚未大量传入北方,所用只是兰蕙椒桂等香草香木,但文人对香的情感态度已得到了清晰的展示。 其二,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将焚香视为雅事。认为人们对香的喜爱是形而上的,是人本性的需求。朱熹有《香界》一诗: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泛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 古代“学界”对香的这种高度的肯定态度既确定了香的文化品位,保证了它作为“雅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品质,同时也把香纳入了日常生活的范畴,而没有使它局限在祭祀、宗教之中,这对香文化的普及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三,文人们广泛参与香品、香具的制作和焚香方法的改善。许多文人都是制香高手,如王维、李商隐、徐铉、黄庭坚、苏轼、陆游等。苏轼有文记:“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新和印香银篆盘”。仅文人们配制的“梅花香”配方,流传至今的就有数十种。 文人们不仅烧香,还要烧出情趣来,烧出意境来,烧出学问来。从杨庭秀的《焚香诗》中可见其大观: 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似纸; 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 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今有香不见烟; 素馨欲开茉莉折,底处龙涎示旃檀。 平生饱食山林味,不柰此香殊妩媚; 呼儿急取蒸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贵。 其四,整个文人阶层都广泛用香,从而带动了全社会的用香风气。 从魏晋时期流行熏衣开始,文人把用香视为风习,把爱香当作美名,唐宋以后风潮更胜。虽然不免附庸风雅之辈,但文人的这种积极态度确实影响带动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士,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不仅是民间,官衙府第也处处用香,甚至接传圣旨和科举考试时也要专设香案。同时,随着香料贸易及制香业的发展,香文化渐渐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保安街道平安社区 开展“古韵传承 情暖平安”非遗香牌手作活动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华制香,是自然草本的智慧,是含蓄内敛的中式生活美学,是中华文化沉淀的逍遥意境。香牌,不仅仅
评论2025-03-24109
又查了!深圳海关查获濒危沉香木及其制品16.4千克
近日,深圳邮局海关在出口快件中查获沉香木及其制品16.4千克。深圳邮局海关在对出口快件开展监管时,发现一票包裹机检图像异常,
评论2025-03-24137
“嗅觉经济”持续升温,中式香熏受宠,天然健康成趋势
感情和气味是这么一种东西:它们犹如光之于太阳,音乐之于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曾这样描述气味对于人类感情的独特作
评论2025-03-24114
以“沉香”之名涉嫌生产销售假药 汨罗1人被刑事拘留
近日,汨罗市公安局食品药品和环境犯罪侦查大队(以下简称食药环大队)在岳阳市公安局食药环支队的指导下,成功破获一起涉嫌生产
评论2025-03-1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