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对香文化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香文化尚在萌芽状态时,文人们就广泛介入并给予了多方面的推助。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志典籍中,有很多记载都反映了文人对香的推崇。如屈原在《离骚》中的精彩咏叹:“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椒专佞以慢稻兮,木杀又欲充夫佩帏”。 另据东汉蔡邕《琴操》所述,相传孔子在从卫国返回鲁国的途中,于幽谷之中见香兰独茂,不禁喟叹:“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遂停车抚琴,成《漪兰》之曲。 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南海的木本香料尚未大量传入北方,所用只是兰蕙椒桂等香草香木,但文人对香的情感态度已得到了清晰的展示。 其二,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将焚香视为雅事。认为人们对香的喜爱是形而上的,是人本性的需求。朱熹有《香界》一诗: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泛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 古代“学界”对香的这种高度的肯定态度既确定了香的文化品位,保证了它作为“雅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品质,同时也把香纳入了日常生活的范畴,而没有使它局限在祭祀、宗教之中,这对香文化的普及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三,文人们广泛参与香品、香具的制作和焚香方法的改善。许多文人都是制香高手,如王维、李商隐、徐铉、黄庭坚、苏轼、陆游等。苏轼有文记:“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新和印香银篆盘”。仅文人们配制的“梅花香”配方,流传至今的就有数十种。 文人们不仅烧香,还要烧出情趣来,烧出意境来,烧出学问来。从杨庭秀的《焚香诗》中可见其大观: 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似纸; 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 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今有香不见烟; 素馨欲开茉莉折,底处龙涎示旃檀。 平生饱食山林味,不柰此香殊妩媚; 呼儿急取蒸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贵。 其四,整个文人阶层都广泛用香,从而带动了全社会的用香风气。 从魏晋时期流行熏衣开始,文人把用香视为风习,把爱香当作美名,唐宋以后风潮更胜。虽然不免附庸风雅之辈,但文人的这种积极态度确实影响带动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士,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不仅是民间,官衙府第也处处用香,甚至接传圣旨和科举考试时也要专设香案。同时,随着香料贸易及制香业的发展,香文化渐渐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昆明邮局海关在进境寄递渠道查获沉香木5.41千克
近日,昆明邮局海关在进境寄递渠道查获沉香木5.41千克。昆明邮局海关关员在对一件申报为个人物品的进境邮件进行查验时,发现机检
评论2025-01-13141
你对芳香中药的安全性产生疑虑?熏香也有“危险”?
古装剧中麝香能导致流产的说法虽广为流传,但芳香中药的功效远不止于此,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应用。某些古装电视剧的
评论2025-01-13152
乡村行·看振兴|河南尉氏小镇琢玉、制香远名扬
12月22日,碎玉点缀的乡间小道,琳琅满目的玉雕产品,底蕴深厚的制香技艺走进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蔡庄镇鹿村和香王村,路不见人、
评论2024-12-27124
2024宁波茶业博览会盛大启幕,共襄盛举开启茶香新纪元
12月20日,2024宁波茶业博览会盛大开幕,四展齐放,精彩纷呈。本次盛会以茗香宁波共聚茶港为主题,展览展销面积24000m2,汇聚了6
评论2024-12-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