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沉香首页 频道列表

无处不香的雅致生活

2013-02-048320

目前,我们能见到最早反映古人用香历史的物品,是 “红山文化”、“青浦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香炉和战国时期的铜质博山炉。它们留下了香在数千年前人们生活中的身影,至今好像仍在散逸着那千年的余香。从其造型到功用的设计,是熏香养生和疗疾的器物。从其尺寸及工艺的精美来看它们是典型的室内用具,不仅适用而且还有着装饰或其他作用。

实际上汉代开始,香除了养性养生的作用被更加重视以外,香及香具也成为了权利和身份的象征。皇帝用玉炉、皇后金炉、皇子错金炉……大臣铜炉。不同的香气也代表不同的身份,有着不同的作用。

古人的香是内涵丰厚的妙物。它是芳香的,有椒兰芬茝,沉檀脑麝。又是审美的,讲究典雅、蕴藉、意境。有“焚香伴月”,有“香令人幽”,有“香之恬雅者、香之温润者、香之高尚者”,有祛疫避瘟香、愈疾香,有佛香、道香,有“冷香”、“暖香”,多姿多彩、情趣盎然。它更是“究心”的,能养护身心,开启性灵。在用香、品香上也讲究心性的领悟。所以才有了杜甫的“心清闻妙香”,苏轼的“鼻观先参”,黄庭坚的“隐几香一炷,灵台湛空明”。它切近心性之时,也切近了日常生活,切近了普通百姓。虽贵为天香,却不是高高在上的、少数人的专有之物。正如《荀子•正论》所言:“居如大神、动如天帝”的天子也以香草养生,与庶民并无两异。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不仅以他的文韬武略使国家达到了稳定与统一,经济得以发展,也把香文化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为求长生不老,武帝曾多次跋涉万里寻求不老之药,但始终未得。正是在他去寻求长生不老仙药路上的一次奇遇,使他加深了对香的认识,从而推动了我国特有的香与养生学说的发展。

一次武帝去东海寻求仙药,又不得而返。坐在车上闷闷不乐,昏昏欲睡。对东莱境内渤海之滨蓝天白云下如画的美景,也失去了观赏的情致。这时,一阵阵悠扬而高古的歌声好似从天际传来。武帝睁开双目环视周围,只见王河边一片平整的土地上,一位老者正在挥舞着锄头锄地。虽银须飘飘,却满头黑发,一把锄头他使用起来是那样的轻松而动作儒雅,若有神仙之风。歌声正是这位老丈边劳作边唱出的离这个时代十分久远的《高山》古韵。武帝跳下车来匆匆向老者走去。

武帝趋近见礼并问道,老丈高寿?老者停下劳作直起身来,朗朗笑道:何谓高寿?离周天之数还差着近百岁啊。武帝用惊哉的眼光看着老者良久、良久。说道:真神仙也。老丈必熟谙长生之道了?老者笑道:你没见这满山遍野的野花野草吗,它们都是养生的仙药。味臭者、味苦者、味香者各有其用,这要看个人的喜好与会不会用。我喜欢香的味道,我就研究香类花草的作用,各类香草或取其花、取其茎、取其实、取其叶、取其根,经过合理的配伍就有了神奇的作用。既能通经开窍养气活血,又能驱诸邪、杀诸鬼。我不仅按不同的季节和时辰烧不同的香,在不同的季节配置不同的香方沐浴,我还用几十种香药制作了香枕。这种香枕大有益处,睡觉时既可防止病邪乘虚而入夜间发病,又可以使劳累一天的身心得以解除疲劳,短时间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故我身体健康。武帝听后感慨不已,说道:神仙良方今日得闻,不知老丈可否赐教?老者笑道:此本天地之理,非我所有,何有不传之理,随即把各种配方的道理授予武帝……

武帝回京之后,在上林苑中广植芳草香木,请药师配制了多种香品和香枕,命良工巧匠,制作了各种式样的博山炉,不仅自己使用也用来犒赏大臣。还要求臣下衣必熏香,居必有香。此时的文人们也争相写诗作赋,和香斗香,这一风气一直延续发展近两千年。留下了一个个带有浓郁馨香的故事,谱写了一部香文化发展的历史。

 

汉武帝与李夫人

白居易有乐府诗《李夫人》写到:

“夫人病时不肯别,死后留得生前恩。”“丹青画出竟何益,不言不笑愁杀人。又令方士合灵药,玉釜煎炼金炉焚。九华帐中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夫人之魂在何许?香烟引到焚香处。”“魂之不来君心苦,魂之来兮君亦悲。”“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诗中描述的是,汉武帝与李夫人的爱情故事。汉武帝与宠妃李夫人感情甚笃,恩宠又加,虽朝夕相伴,仍恨昼夜时短。不料李夫人突患重病,武帝虽时常守护又遍请海内名医国手,但总是无力回天。对宠妃李夫人早亡,武帝深为悲恸,以皇后之礼葬之。又命人绘其像挂于甘泉宫,日日厮守,只是仍无法闻见夫人言笑,新的煎熬更使人难以承受。有官员进言说,有方士少翁能制“返魂香”,可招夫人魂归,与皇上相见。武帝忙派人把方士请入宫中。炮制香药,昼夜和香炼制。香成之后,武帝把夫人使用过的金博山炉摆放在九华帐中,焚香不歇,时时期盼着奇迹的发生。但毕竟相见亦悲别更悲,夫人究竟返魂否?已无人可知,却留下一段故事千年传颂。

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与爱姬董小宛亦留下了一则几乎异曲同工的故事。冒襄与爱姬董小宛也皆爱香,二人曾一起搜罗香药香方,一起和香,“手制百丸,诚闺中异品”。董去世后,这段生活仍令冒襄深为怀恋,曾说道“忆年来共恋此味此境,恒打晓钟尚未着枕,与姬细想闺怨,有斜倚董篮,拨尽寒炉之苦,我两人如在蕊珠众香深处。今人与香气俱散矣,安得返魂一粒,起于幽房扃室中也。”(《影梅庵忆语》)

 

刁存含香

东汉恒帝时,有侍中名刁存。年长,有口臭。一日,恒帝赐了刁存一个状如钉子的东西,令他含到嘴里。刁存不知何物,惶恐中只好遵命,入口后又觉味辛刺口,便以为是皇帝赐死的毒药。没敢立即咽下,急忙回家与家人诀别。此时,恰好有一位好友来访,感觉这事有些奇怪,想到,以刁存之恭谨忠厚,深得皇上嘉许,怎会突然赐死与他呢?便让刁存把“毒药”吐出来看看。刁存吐出后,却闻到一股浓郁的香气。朋友察看后,认出那不是什么毒药,而是一枚上等的鸡舌香,是皇上的特别恩赐。虚惊一场,遂成笑谈。(“鸡舌香”,形如钉子,又名丁子香,东汉时属名贵的进口香药,常人大多不识。)

 

荀令留香

荀彧汉魏时人,官拜尚书令,人称荀令。注重仪容,风度翩翩,有美男子之称。荀令好熏香,身上香气,可闻百步。所坐之处,香气三日不散,成为世人的美谈和效仿的对象。《襄阳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刘季和亦有是好,他上完厕所也要熏香。张坦说,人家都说你是俗人,果然不假。他分辩说,我远不及荀彧,为何要责备我呢?后世以“荀令香”或“令君香”形容大臣的风度神采,也泛指人风雅倜傥。王维诗曰:“遥闻待中佩,暗识令君香。”南朝张正见《艳歌行》:满酌胡姬酒,多烧荀令香。唐•李百药诗:云飞凤台管,风动令君香。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中式香成消费者“心头好”!95后、00后消费者数量同比大涨超300% ...
近年来,随着国潮风和养生热的兴起,中式香氛以其独特的感官体验和文化魅力成为了不少消费者的心头好,一些古代香方更是随着现代

评论2025-02-1781

科技赋能沉香产业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近日,御王印科技集团总裁Nicolas Lee及团队一行赴文昌市白木香沉香种植基地开展实地调研,深入考察海南沉香文昌产业发展现状,并与

评论2025-02-1776

李翠霞|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产业兴则县域兴,县域强则百业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放眼全国,从东至西、从南到北,县域特

评论2025-02-1778

海南科技下乡服务活动走进南丰镇,精准助力沉香产业增产增效 ...
2月10日,儋州市农业农村局、儋州市农林科学院联合那大沉香科技110服务站,到南丰镇油麻村委会开展科技下乡服务活动。活动通过技

评论2025-02-1780

朝阳举办“灯暖香伴·上元雅集”活动
2月12日,由朝阳区宣传文化中心主办的灯暖香伴上元雅集非遗主题文化活动在朝阳香文化传习所举行。活动通过灯彩主题展览与传统技

评论2025-02-1777

扬州市邗江区|非遗荟萃 “香遇”元宵
2月10日,邗江区邗上街道贾桥社区妇联、残联、关工委、好嫂嫂志愿者协会联合共建单位中运香会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一场主题

评论2025-02-1779

广西|“头雁”领航沉香产业蓬勃发展
春寒料峭,梧州市龙圩区古卯村的山坡上却热火朝天。村民们正忙着清山、炼山、开挖梯带,安装喷淋装置,为种植沉香树做足准备。这

评论2025-02-1780

总投资6.8亿元中山市沉香艺术文化宫项目正式备案
2月12日,广东中山市沉香艺术文化宫项目正式备案。该项目位于中山市五桂山街道龙塘村杨屋组,规划总用地面积46.8万平方米,总建

评论2025-02-1780

支玉鼎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共启沉香产业新纪元
近日,御王印科技集团董事长支玉鼎先生率团莅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与享誉国际的沉香研究权威、国家中药材产业

评论2025-02-1778

福建产业援藏激活藏香发展新引擎
藏香,源自古老的象雄文明,被誉为藏域三宝之一,是一种传统的高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福建援藏工作队的积

评论2025-02-1773